39歲葉璇又分手:原生家庭透露出孩子長大後的情感密碼

2019-09-24     情感諮詢師李玉玲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圍繞「原生家庭能決定人的一生嗎?」這個話題,從1964年開始跟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從他們7歲拍到56歲。

整部片子殘酷地揭示了階層壁壘是有多難打破,大部分孩子依然會重蹈父輩的命運。

精英家庭出生的孩子,從小就擁有良好的習慣,一路重點高中名牌大學,最後也順利地成為上層人士,拿著豐厚的薪酬,更快地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

而那些家庭情況較差的孩子,幾乎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早早地開始謀生,從事著繁瑣而費力地底層工作,兒時的夢想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一個無心地笑話。

令人驚喜的是,在這僅僅14個孩子中,依然有一位孩子通過努力從社會底層實現階層跨越。

「原生家庭」這個詞一出現,我們的缺失和不足似乎都從中找到了答案。

越來越多人開始疑惑,原生家庭到底會對我們產生怎樣的影響?

前段時間,曾經的「TVB女神」葉璇發微博確認自己與男友小默先生分手:

葉璇在直播中表示:雙方處在人生不同階段,對於感情的訴求不同。

對於他們分手,其實很多人都不例外,畢竟葉璇談了幾次戀愛,幾乎都是無疾而終。

不僅如此,葉璇還在感情中做出過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在微博上蓋章公然聲稱自己很「性福」

上節目說明自己為證明愛情跳河。

與小默先生的前女友打官司敗訴,罰款8萬還被迫手寫道歉信。

因為這些荒唐事,葉璇榮獲「降頭女王」的稱號。

甚至連觀眾都看出對方是渣男,葉璇卻還要堅持秀恩愛,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為渣男打官司。

反觀葉璇的原生家庭,似乎可以探尋到她令人驚訝的舉動背後的根源。

葉璇的媽媽生她的時候只有18歲,除了經常去酒吧鬼混,不停地換男朋友,不准葉璇叫她媽媽,還經常打罵葉璇。

在葉璇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從來沒有給她關心和呵護。後來爺爺奶奶帶著她去了美國找爸爸,爸爸再婚後,13歲的她只能一個人住在黑人區,過著沒有人陪伴的日子。

情感的缺失在葉璇幼小的心裡埋下了種子,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她什麼是好的愛情什麼是好的親密關係,導致葉璇總是將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渴望從他們那獲得重視和寵愛。

葉璇在《金星秀》上曾表示小默先生是她第5個男朋友。

經歷了5段戀愛的葉璇,一次次將自己放在一個被傷害、被懲罰的角色中,原生家庭沒有給她的溫暖,她拼了命的想要從男人身上尋求安慰。在一個人身上得不到滿足就換下一個,一往直前撞得頭破血流。

這才不是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敢於及時止損。


美國的「脫口秀女皇」奧普拉·溫弗瑞,有著比葉璇更慘痛的童年,卻能通過努力扭轉自己的人生。

奧普拉的出生簡直就是個「意外」,她的親生父母從來沒有結過婚,她一出生就被丟在了外祖母家:

9歲時,表哥來家裡趁人不備,強姦了這個年幼的姑娘。

14歲那年,她意外懷孕生下一個孩子,不久就夭折了。

她的原生家庭簡直就是一本悲慘集結錄,可她並沒有放棄自己。

15歲的她被父親帶回家居住,老老實實按照父親的計劃:每天背20個單詞、堅持讀書並且寫讀書報告,完不成就別想吃飯。

在父親的影響下,奧普拉獲得了新生:

1973年,奧普拉成了納什維爾電視台最年輕的主播。

1985年,「芝加哥早晨」更名為「奧普拉·溫弗瑞」脫口秀,在全國120個城市同步播出。

雖然出身十分不幸,但她卻能夠逆風翻盤,這樣的經歷告訴我們:就算原生家庭再不理想,但我們依舊有兩個選擇:努力治癒童年創傷或者一生都被原生家庭影響。

選擇前者會活出另一番風景,選擇後者只能重現悲劇。

當我們選擇自我救贖,嘗試擺脫或者治癒原生家庭給我們的負面影響,應該怎麼做呢?著名的情感專家塗磊給出了3個角度

——接納自己的痛苦

很多人回憶起小時候受過的傷害,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多少年的事情了,還戀戀不忘?」「我怎麼還糾結這個事呢?」

隨後逼迫自己不去想這些不好的事情。這樣的方式,只是在壓榨自己的真實感受,並不能真正地治癒自己。

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不好的情緒,允許自己表達情緒,慢慢去感受去理解自己,而不是強迫自己一股腦地拋乾淨。

——客觀地給自己定位

我們可能聽過各種各樣外界對我們的評價:

老師可能說:「你怎麼這麼笨。」

父母可能說:「你真讓人不省心。」

外人可能說:「這麼大還單身,是不是有毛病啊。」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而不是完全聽外界的聲音。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與自己相處,也可以摘掉一些負面標籤,輕鬆地去面對生活,而不是沉溺在自卑、痛苦、壓抑中。

——挖掘自己的優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我們沒必要和自己的劣勢較勁,進而懷疑自己,不自信。

「新木桶理論」更適用於當下:當你把捅傾斜,能裝多少水決定於你的長板。

也就是說,挖掘自己的優勢並加以培養,桶里的水才會越多。

所以,別將自己的無能不努力甩給「原生家庭」,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努力去書寫一個屬於我們的逆襲故事。

《人生不必太用力》中有這樣一段話:人若是不掙脫原生家庭的束縛,不獨立探索自己的出路,就無法真正地成熟。

原生家庭虧欠你的,你最終要靠自己找回來,即使不能原諒,也要學著放下,最後與自己和解。

你,願意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嗎?

我是情感諮詢師李玉玲,如果你有任何情感問題,可以直接【私信】我

或者點擊下方【了解更多】,老師會幫助你解決情感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QP_Y20BJleJMoPMx0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