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往事 | ​三次深度尋找,我挖出了芝罘黨史中的三個秘密

2019-11-19     天下新鮮事

1976年6月,一張合同,我從乳山老家的生產隊長變成煙台市建築公司一名臨時工人,從「幹部」變成了群眾。在建築公司,我在工地上和其他工人做一樣的活,但是我和別的工人又是不一樣的,我業餘寫詩歌、寫故事、創作舞台劇,所以只在工地上乾了七天活,就被支部辦公室相中了,調到了辦公室幫助搞宣傳工作。

在支部辦公室,我創作了舞台劇本《等號》和《建築工人之歌》,作詞譜曲都是我來。建築公司成立寫作小組,我成為其中一員,為《煙台日報》、廣播電台投稿,宣傳我們建築公司。工作時間不長,公司就要轉正一批臨時工,其中就有我。我很興奮。但第一次檢查身體時,說我心跳過速,不過關,我很沮喪。不過人的命運總是充滿戲劇性。有一次看電影時碰到了公司副書記,他拍拍我的肩膀說:小伙子,轉正了好好乾吧。我耷拉著腦袋把體檢的過程說了,這位副書記說,亂彈琴,重新查嘛!原來,書記的兒子當年當兵時也被檢查出心跳過速,重新檢查就沒事了。「年輕人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大事,心情激動是難免的,怎能不過速?」

當年年底轉正後,我被安排當學徒瓦工。轉過年,市建築工程局開展「工業學大慶」活動,各種會議忙不過來,做了幾個月瓦工,我又調動工作,直接到局政工科作組宣工作,業餘時間給省市媒體投稿,一年就發表了36篇文章。

作者滕振賢

1983年,我到地委黨校學習培訓,培訓結束,適逢芝罘區黨史研究委員會成立,我進入黨史部門,擔任征編科科長,從此開始了和芝罘黨史難解難分的緣分。也正因為如此,我不僅見證了芝罘區的成立,也觸碰到了老煙台的一些往事。在黨史部門,我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是三次「深度尋找」。

尋找張家大小姐

提起張裕,大家能想到葡萄美酒夜光杯,能想到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品重醴泉」手跡,但你知道張裕創始人張弼士的孫女張世祿曾潛伏在日偽軍內部,冒死向我軍提供大量情報,為解放煙台立下汗馬功勞嗎?還原張世祿在煙台解放鬥爭中英雄事跡的,應該說就是我。

這段革命歷史,在芝罘黨史上沒有詳細的記錄,曾長期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1962年,張世祿和父親都去世了,她的母親在之前也因為車禍身亡。幾乎沒有人知道張世祿是誰,大家只知道當年那個為煙台解放提供過重要情報的人叫「張家大小姐」。而這位張家大小姐到底是誰?她在解放煙台過程中到底做了什麼?當時負責芝罘區黨史研究委員會工作的王景文說,小滕,這個擔子得你來挑著。於是,我開始了尋找張家大小姐的艱難歷程。

「張家大小姐」張世祿

了解張家大小姐對黨做出的貢獻的,一個是時任煙台市代市長、後來調到大連的於谷鶯,另一個是張家大小姐後來的丈夫林一夫。1984年春天,我先趕到大連找於谷鶯了解情況,但當時的於谷鶯正臥病在床,身體狀況不適合長談。1985年年底,我又趕到北京找到林一夫。經過做工作,林一夫將張世祿的人生自傳拿給了我,我用一晚上的時間,連夜全部抄寫下來。回到煙台後,我很快寫出了尋找張家大小姐的全過程以及張家大小姐對煙台解放所做的貢獻,也寫了張家大小姐一家人抗日愛國的感人事跡。後來的芝罘區黨史研究室主任李緒政看到我的這篇文章,說這是芝罘黨史的一次深度尋找,並以此為標題,全文發表在《芝罘歷史文化叢刊》上。

原來,「張家大小姐」就是張世祿,1942年,16歲的張世祿和母親李德貞一起,在中共膠東區委同志的帶領下,秘密走出煙台市區,邁上通向抗日根據地的道路。1945年,張世祿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從事黨的情報工作。

此時,全國抗戰正處於最後大反攻階段,為迎接煙台的最後解放,上級黨組織決定讓張世祿趁煙台偽警察局招考女警察之機,秘密打入偽軍情報機關內部。在此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裡,張世祿先後為我黨我軍提供了大量非常有價值的敵人內部情報,為煙台的對敵鬥爭和最後解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她觀察到日軍正在悄悄逃離、大量偽軍緊急調防煙台等情報,更是對煙台解放起了關鍵性作用。

尋找叛徒孫殿斌

芝罘黨史上有一個叛徒,叫孫殿斌。但孫殿斌叛變的來龍去脈,鮮少見於歷史資料,所以一直鮮為人知。

1930年1月,由於駐煙台的國民黨地方軍閥劉珍年由「容共」立場轉向了反共,政治形勢不斷惡化。這時,為了儘量穩定煙台局勢,避免損失,中共山東省委秘密派20多歲的地下黨員孫殿斌自青島來煙,直接參與和領導煙台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同年4月,大部分外地黨員已經撤走,中共煙台地下市委重新改組後,孫殿斌擔任市委執行委員會委員,正式進入黨的領導層。1932年初,中共煙台地下市委改組為特支後,他又擔任特支書記一職,全面領導黨組織活動。

這時,由於煙台黨員人數銳減,地方反動勢力十分猖狂,形勢極度惡化,白色恐怖籠罩大地,地下黨員隨時都有被抓和被殺的危險。就在這一歷史重要時刻,1932年7月,身為中共煙台特支書記的孫殿斌,政治信仰和立場發生了動搖,在沒有向上級黨組織作任何請示,更沒有跟特支其他領導成員打招呼的情況下,擅離職守,不知去向。1942年10月,孫殿斌被曾是中共黨員後來叛變的曹克明部活埋在其老家青島市亭口鎮孫家莊村。

孫殿斌離開後到底去了哪裡?是否叛變?他的死是兩個叛變之人的黑吃黑?還是好人遭遇叛徒殺害?孫殿斌的個人歷史深存疑雲,尋找孫殿斌這個重擔,又落到了我的肩上。

接到任務後,我認真梳理了孫殿斌的人脈關係,找到了一個和孫殿斌有關係的人,他叫藺振漢。這個人曾經跟著孫殿斌乾了一段時間,兩人關係不錯,解放後在青島一家菜店干售貨員。我立即趕到青島,找到了藺振漢。

藺振漢認為孫殿斌沒有叛變,抗戰爆發後他隻身去到嶗山、即墨、萊西、平度一帶,拉起了抗日游擊隊。但對於孫殿斌為啥不和組織聯繫,處於失蹤狀態,藺振漢也不知情。

通過藺振漢,我又聯絡到孫殿斌的夫人,其夫人一直認為丈夫是革命烈士,被叛徒殺害,且孫殿斌一直在外,很少回家,她並不了解丈夫的具體行蹤。從這兩人這裡,都無法落實孫殿斌是否叛變,於是我又找到了青島檔案館。經過細心查找,終於找到了孫殿斌加入國民黨的檔案,裡面有非常詳細的記錄和旁證。

原來,孫殿斌當年離開煙台後,躲回了青島家中。從小將其養大的舅父本來就對革命抱有複雜心態,後見孫殿斌對自己的政治信仰產生了動搖,便趁機以「識時務者為俊傑,跟著共產黨死路一條,不如脫黨跟國民黨干,既能升官又能發財」為由,要孫殿斌積極參加到國民黨青島特務機關中去。孫殿斌痛快答應,並且在舅父的精心安排引薦下,很快就與在國民黨青島市公安局偵緝隊里當隊長的沈得志見面。後又在沈一手安排下,當著國民黨青島市公安局局長余晉和的面,親手在叛黨「自首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按下了手印,並辦理了所有加入特務組織的手續,正式成為國民黨青島市公安機關里的專職特務分子。

他賣身投靠後極力表現自己,很快就成為了國民黨特務機關中一名骨幹分子。為了「一鳴驚人」,他竟然反覆利用自己過去熟悉的工作關係,讓一些地下黨員直接上當受騙,落入其設計好的陷阱之中。在孫殿斌叛變後的三年多時間裡,僅有據可查的使我地下黨直接遭受重大損失的抓捕活動就多達十多次。先後有50多名地下黨的負責人遭到逮捕,其中大部分被殺害。由於孫殿斌瘋狂抓捕共產黨人,因而深得其上司的重視,受到多次重獎和提拔,最後被委任為特務員兼偵緝員等,他外出活動時,有多人保護。

孫殿斌的夫人一直盼望我能為她的丈夫恢復名節,但結果卻是如此差強人意,我一直沒忍心告知她真相。

這次尋找,被視為芝罘黨史工作中的第二次深度尋找。

尋找幕後英雄

在芝罘黨史工作中,我是專門「啃硬骨頭」的。1987年的一個偶然機會,我又找到了對煙台解放起著舉足輕重作用卻一直不為人知的幕後英雄趙鐵生。

1987年秋天,有人到芝罘區黨史委找我,說他的老首長李大同來到煙台,希望能和我們的人見面一談。不想這一談,非常意外地找到了一位幕後英雄。李大同是招遠人,更是一名老革命,1936年入黨,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你們到北京去,我介紹一個人給你們,他就是趙鐵生,我是他的入黨介紹人,當年都在蓬萊教學,他的革命經歷非常傳奇。」後來,我們一行就去北京找到了李大同,他介紹我們去了地質部宿舍區找到了趙鐵生,說起了煙台解放前的一段往事。

趙鐵生1936年在煙台八中畢業後回老家蓬萊縣,不久經李大同介紹入黨,1938年經黨組織同意去延安抗日根據地,被分配到「抗大」第四期學習,1939年結業後被分配在「抗大」第三分校工作。

1939年冬天,呂志恆到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同時準備參加「七大」。因為都在煙台八中上過學,呂志恆很快就找到了在這裡教學的學長趙鐵生。兩個人聊起煙台的革命形勢,呂志恆說膠東趙保原部一直頑抗,是塊難啃的硬骨頭。趙鐵生隨口說:不能從外部攻破,難道就不能從內部下手嗎?呂志恆大喜,「安排一個人打進去,你是最適合的人選之一!」就這樣,在呂志恆的積極推薦下,1941年春天,趙鐵生回到了膠東,直接「投奔」趙保原部,深得趙保原賞識和信任,成為他的高參,多次代替其參加重要會議。期間,趙鐵生曾多次想辦法把趙保原的掃蕩計劃給廢除。

趙鐵生的「潛伏」經歷比電視劇《潛伏》更曲折更驚險

1945年8月中旬前後,牟平季邦銀、萊山孫振先、蓬萊郝銘傳這些大土匪集中四五千人死守煙台,準備和八路軍背水一戰。這時八路軍也就兩千多人,日本人撤逃,國民黨趙保原部打算接防煙台。這時,趙鐵生秘密去膠東區委彙報工作後轉道煙台,想了解一下煙台解放進程,更想摸一下郝銘傳的底細。此時,煙台市偽市長白曙普已安排郝銘傳負責沿海重要防區,兵力達兩千人,我軍很難打進來。

之前,郝銘傳已暗中投靠趙保原,歸趙鐵生領導,於是趙鐵生計上心來,假傳趙保原命令:讓其馬上離開煙台,到海上先躲起來,以減輕八路軍攻城壓力。但郝銘傳堅決不幹。趙鐵生以趙司令名義下了兩次命令都被拒絕,趙鐵生乾脆說來緊急電報了,命令其趕緊去海里躲躲,郝銘傳無奈只好率部坐船離開,後遇到風浪幾乎全軍覆沒。

煙台解放後,組織認為趙鐵生身份尚未暴露,準備安排他到台灣繼續潛伏。後來地質部成立,趙鐵生被安排到那裡工作。

如果沒有趙鐵生的「命令」和「電報」,我軍解放煙台就會遭遇敵人的頑強抵抗,難度成倍增加。趙鐵生也是解放煙台的幕後英雄。

三次尋找,我用自己的努力為芝罘的黨史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本文為滕振賢 口述 曲彩雲 整理

原文發表於《煙台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NRghW4BMH2_cNUgMS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