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在2019年全國「質量月」期間,2019年9月20日下午,第二屆中國集群品牌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培育優勢產業品牌集群,打造國際知名集群品牌」。
強調優勢產業、突出集群品牌。本屆論壇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國際竹藤中心、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保健協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共同主辦,並由南開大學提供學術支持,中國品牌雜誌、中國品牌網承辦。
國家相關政府部門領導、行業協會領導專家、權威專家學者、行業龍頭企業高管等200多人出席了論壇,並一同探尋了「產業大升級」下的產業集群與集群品牌發展機遇與趨勢。
中共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
中共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在演講中強調,不遺餘力地抓榛子產業,通過政府推動、典型帶動、市場拉動、企業聯動等多手段、全方位提升榛子產業的品牌價值。
「下一步,通河縣將以品牌建設為引領,繼續擴大榛子種植規模,提標擴面;繼續扶持榛子深加工龍頭企業,提質增效,並引進更多的相關產業組成產業集群,形成集群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劉長河說道。
以下為演講全文:
以品牌建設為引領 加快榛子產業發展
中共哈爾濱市通河縣委書記 劉長河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非常榮幸參加這樣高規格、高質量的品牌建設研討會。近年來,中國品牌促進會大力實施國家品牌戰略,把諸多民族品牌推向國際市場,也讓通河大榛子這樣的區域公用品牌有機會融入國家品牌戰略,感謝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
我彙報的題目是《以品牌建設為引領,加快榛子產業發展》。
通河縣位於黑龍江省腹地,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5678平方公里,26人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地處北緯45°全球公認的優質農產品黃金帶上,自古以來就是榛子生長的「生態天堂」,許多村民就賴以維持生計。
2016年以來,通河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講話精神,堅持「把生態做成產業、把產業做成生態」發展理念,立足林業資源稟賦,既要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又要金山銀山的「經濟價值」。確立了打造中國優質榛子原產地的發展定位,以品牌建設為核心,把以大榛子為代表的生態林業作為立縣特色支柱產業之一,大力發展大榛子產業。目前,全縣大榛子已發展20萬畝,占全國人工種植面積的1/6,是名副其實的「全國大榛子第一縣」。通河是「中國堅果品牌集群」副主席單位,「通河大榛子」已獲批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並通過國際SGS 雙向質量檢測。「通河大榛子」成為知名的區域公用品牌和產品品牌,逐漸被國內國際市場所認可。
產業優勢成就品牌優勢
利用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充分挖掘品牌特色,全力打造榛子品牌優勢。
——環境優勢。通河縣北西東三面環山,南臨松花江,形成「三山抱一江」的獨特地理格局,造就出世界獨一無二的「生態小氣候」,被列為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1987年採集一株505克「世界人參之王」,通河因此被稱為「參王故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4.6%,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標準單位最高可達4萬個,是天然大氧吧。42萬公頃朝陽森林中的林間地和坡耕地,黑褐土壤肥沃,氣溫冷熱適宜。加之通河農民曆來崇尚傳統耕作方式,引進生態循環工業,土地從未被工農業污染,可謂是一方「天然凈土」,這種生態環境下產出的榛果產量高、品質好,獨具特色。
——品種優勢。我縣選種的榛苗是基於「中國大榛子之父」梁維堅教授及其團隊精心培育的北方優良品種,又經本地專家反覆馴化培育,優選出來的更加適合本地生長的地方特色品種,具有耐寒暑、產量高、皮薄果大,並且抗病強、易管理、結果早等優點,榛果品質明顯優於同類產品。
——技術優勢。經過幾年發展,我縣已擁有百餘人榛子專家團隊,不斷培育地方特色品種。同時通過線下技術培訓和線上會員互動,為種植戶提供榛子栽植、管護、病防、撫育等全程技術跟蹤服務。
——品質優勢。有這樣幾句話可以概括通河榛子的特點:通河榛果無雙,個大皮薄脆香。營養豐富多樣,養生益壽良方!口感上,通河大榛子香脆可口、質感細膩。營養成分上,經國際SGS檢驗檢測,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含量較高的谷甾醇成分,對於延緩衰老、預防癌症有一定功效。果形特點上,通河大榛子籽粒飽滿,大小均勻,果形圓潤,適合規模化深加工。
——規模優勢。我縣自2016年以來規模化種植大榛子,現已發展人工榛子20萬畝,年產優質榛子4萬噸,產值達24億元。野生榛子約30萬畝,年採摘約1萬噸,產值達3億元。現在的通河,既有遍布全域的標準化榛子林,也有家家戶戶庭院中、街道兩側甚至政府大院裡,隨處可見的榛子樹,通河堪稱是個「榛子之城」,規模化種植已初見成效。未來,人工種植面積將發展到100萬畝。現有榛子林進入豐果期,全縣人均可增收萬元以上,林業經濟產值可超100億元!
舉全縣之力提升品牌價值
這些年,全縣上下發揚十年干成一件事的「紅旗渠精神」,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舉全縣之力,不遺餘力地抓榛子產業,多手段、全方位提升榛子產業的品牌價值。
——政府推動。為確保這一產業發展壯大,我們成立了「榛子產業發展辦公室」和「榛子產業協會」等專門組織機構專班推進,並設立發展榛子產業專項政策扶持資金,每年拿出4000多萬元,每畝按800元標準扶持,已累計投入資金1.6億元,榛農發展大榛子產業積極性空前高漲。
——典型帶動。發展初期,我帶領縣鎮兩級幹部走進田間地頭、坐在農家炕頭逐村進行思想動員,並邀請早期種植大戶和榛子合作社示範帶動,還通過黨員幹部先行先試,全縣有半數多農民黨員主動進入榛子產業發展主戰場。榛子產業還吸引在外地創業的企業家、大學生等精英紛紛回鄉創業。目前已帶動8600多農戶參與榛子種植,推動大榛子產業大發展快發展。
——市場拉動。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大榛產品市場營銷和品牌價值提升力度,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引進榛子精深加工企業,開拓多極市場,降低榛農銷售成本;藉助農村電商等平台,開闢多元化營銷手段,通河大榛子已銷往上海、北京、杭州、深圳、西安等城市,還銷往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一帶一路」絲路大V親自到我縣現場考察品嘗後,並在海外近百個國家主流媒體廣泛宣傳,許多外國友人慕名到通河採摘品嘗大榛子,讚不絕口,爭相購買,逐步打開國際市場,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
——企業聯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藉助企業提升品牌價值。引進臻品生物科技、百家得冷飲、長福辣椒醬等深加工企業,開發榛子油、榛子醬、榛仁烘焙等榛子系列食品和榛殼活性碳、榛殼蘭花基質、榛子系列化妝品等產品。一批新企業正蓄勢待發,國際知名巧克力生產企業——義大利費列羅公司正在與我們洽談合作。
三產融合推動品牌升級
經過幾年的發展實踐,通河榛子特色產業品牌已經深入人心,不誇張地說,我們不僅把榛子種在了通河廣袤的土地上,更是把榛子深深地種在了通河百姓的心中!民間廣泛流傳著諸如:「榛子車、榛子房、榛子地里找新娘;榛強縣、榛富民,榛子造福通河人!」等膾炙人口的順口溜,這正是通河百姓從內心深處認可榛子產業,渴望通過榛子產業發家致富的真實寫照。
我縣生態林業綠色發展理念也得到國家部委和省市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平均理事長多次深入通河調研指導,給予榛子產業高度認可。今年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已將發展大榛子產業列入全市發展規劃,用三到五年時間,以通河為中心,輻射周邊縣市,建成300萬畝大榛子基地和產業帶。
通河將借力借勢發展,通過三產深度融合,推動品牌提檔升級,在國內外叫響全國大榛子第一縣的地標品牌,用品牌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
下一步,我們將以品牌建設為引領,繼續擴大榛子種植規模,提標擴面;繼續扶持榛子深加工龍頭企業,提質增效。並引進更多的相關產業組成產業集群,形成集群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繼續打造榛子產業服務體系,建設榛子種苗繁育基地、榛子種植管護綜合服務中心和榛子集散交易中心。同時,加快通河榛子文化建設,深入發掘「外有堅韌,內有價值」的通河榛子文化內涵,強化城市榛子符號,整體營造通河榛子城市氛圍。適時推進榛子小鎮建設、榛子主題旅遊、榛子採摘節、榛子文化衍生品開發等工作。未來的通河,榛子文化將滲入人們的吃穿住用行,通河將成為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榛子之城」,通河百姓也將共享榛子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紅利。
「榛子王國,生態通河」!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