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總主編:高考要讓15%的人做不完」!附1-9年級閱讀書目

2019-07-29     山東教育論壇

未來語文將成為中高考的殺器,高考要實現15%考生做不完卷子。

下學期,孩子們的課本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很多家長可能還不知道,具體變化是哪些呢?

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將重點講述中小學教材的變化內容以及語文學習的應對策略,望老師轉給家長,家校聯合,為孩子的教育統一作戰!

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統編以前,中國義務教育階段各科教材實行了三十年的「一綱多本」政策。

2017年秋季學期起,教育部統編教材正式走進課堂。三年過渡期後,到2019年,「部編本」將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此前在這三個科目上使用的多種形態的教材將告別課堂,成為歷史。

「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 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說。

具體到底變成了什麼樣?帶大家來看一下


01、語文課本變天,一年級就有《論語》

其實,對於很多一直關注中高考動向的教育者來說,這種「難」考生們早該想到!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時,高考「語文難」就已經是定勢,可惜還是沒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視。

對於中國基礎教育、「新高考」,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表示:



語文又是基礎中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一共上課9522節課,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畢業一共上課13000節課,語文是第一大科,占總課時的21%以上。

中小學一共上了20門課,語文占1/5的課時還要多,語文是工具科,是母語,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前提。

那麼,2018、2019語文高考已經難出了新高度,今後語文究竟會有多難?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驚呆了眾人:「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接下來語文到底怎麼學?怎麼考?溫儒敏透露:「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

2.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溫儒敏繼續透露:

「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也就是說,只看教材,別說高考語文,就連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別再說什麼應付考試沒時間閱讀!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對於閱讀少、不讀書、語言基本功不紮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教改後考察大量語文的超綱內容、考察全科素質成為標配,臨時抱佛腳沒有指望。

中高考變化來得太快,家長、老師和孩子驚慌失措,中國這麼多名著,孩子的時間又太緊張,到底該看哪一本?

根據課標及各年級教材,與語文行業的多位作家、教授、特高級教師和專項研究的博士們,共同為大家推薦以下中高考必讀、必考名著。根據各年級學生的智力與認知發展,我們分級做出推薦。

近年以來全國各地的作文題都呈現出了越來越強的「文學性」和「哲理性」,對學生日常閱讀能力的考察逐漸成為了重中之重。一起來看看2019剛剛結束的高考語文作文題:

例如:

  • 北京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韌性」是指物體柔軟堅實、不易折斷的性質。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回顧漫長的中國歷史,每逢關鍵時刻,這種文明的韌性體現得尤其明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需要激發出這種文明的韌性。

請以「文明的韌性」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可以從中國的歷史變遷、思想文化、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角度,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色彩,指顏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2019年,我們隆重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歡慶共和國70華誕。作為在這個特殊年份參加高考的學生,你會賦予2019年哪一種色彩,來形象地表達你的感受和認識?

請以「2019的色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感情真摯,運用記敘、描寫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 上海

傾聽了不同國家的音樂,接觸了不同風格的異域音調,我由此對音樂的「中國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從而更有意識地去尋找「中國味」。

這段話可以啟發人們如何去認識事物。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 江蘇——」五味「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乍讀這些作文題,有的立意似乎一眼望穿,然而沒有深厚的人文積澱,想要寫好尤為困難。有的乍看之下,雲里霧裡,不知所云,細細品味,才能找到立意。顯然,這道作文題光靠平時語文課本上的知識點顯然不能解。許多考生紛紛表示,要想寫好這些作文,平時的閱讀積累是絕對少不了的。

閱讀要從小學抓起,從啟蒙時期抓起,而中高考也再次證明,如果不閱讀,遲早是要吃虧的!

一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二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三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四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五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六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七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八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九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04、中高考語文,未來會難在哪裡?

1.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經常閱讀,考試時閱讀速度太慢就會吃虧!

舉例「全國卷Ⅱ」的語文考卷,現代文言文篇幅極多,題目或許不多,但是閱讀起來很費時間。這樣就考驗了考生的閱讀速度和抓住重點的能力。

未來語文將成為中高考的殺器,高考要實現15%考生做不完卷子。

2.範圍變得更廣,不再局限於課本。

對於名著的考核標準已經逐漸提高。

例如,相對簡單的是這樣的題目:

該題中考核了《朝花夕拾》、《駱駝祥子》中的人物與情節的識記。

而在未來,名著閱讀的試題會考到更多的細節,以免學生只是在得過且過地背誦。

或者是對比分析人物,讓孩子談談對主人翁的個性化感悟;

或是結合給出的具體片段內容,鑑賞評價人物或者作品語言特色;

或者是對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種寫作風格等等。

從最開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現在的閱讀理解,無一不在提示家長和老師,務必提高對孩子名著閱讀的重視程度。

3.不積累古詩文文言文,吃大虧。

古詩文在語文試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再加上名著閱讀的分數,可以說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語文分數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視古詩積累、文言文閱讀,將失去這幾十分。

而這不是考前抱佛腳,臨陣磨槍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積月累中完成!



「大語文」將成未來教育趨勢

自前兩年起中小學都已陸續更換教材,開始使用「部編本」的語文教材。

中國語文課程改革的形勢是:

語文和語文閱讀在中、高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語文考試越來越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內外的結合將是必經之路。

各地已在相繼增加語文中考總分,且高達30分:

2015年,湖南長沙等地中考語文增加30分;

2018年,山東濟南等地中考語文將增加30分

......

從今年下半學期開始(2019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整個小學6年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

語文在各學科間的重要程度也已經凸顯。

(來自財經網2018年5月訊)

看看高考的變化、教材的變化、學科重要程度的變化、還有這幾年爆紅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等語文節目……所有現象都在告訴我們:

「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以後所有科目都將考驗語文水平,確切地說是閱讀水平」。

這不是聳人聽聞,這次教改是全國上下從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進行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頂層設計的結果。

這次的新教改前後醞釀了整整4年時間,經過了10多輪討論,才最終確定了下來!

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和中招辦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

日後的中考理科題目中會增加閱讀量,考查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來看一張中考科學試卷,閱讀量一點不比語文試卷少……



今後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會是對語文的持續考察。不僅是語文試卷增加了閱讀量,其他科目都增加!

閱讀量少、語文水平欠佳,都會使做題速度、理解水平等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會出現考生連題都沒時間做完的情況。

未來,閱讀是一切學科的最重要基礎,如果你依然說自己的孩子沒時間讀書,等同於說要自己的孩子放棄所有學科。

05、語文那麼重要,變化那麼大該怎麼學?

幾大教育機構巨頭做了那麼多年課外培訓,把英語、數學做的風生水起,為什麼唯獨語文做不起來?

因為數學,可能刷幾張卷子,成績就能提高;可語文呢,可能你刷一年的題,也未必有效果!

越來越多的陪讀家長已經意識到:語文、是最難學好的一個科目,是見效最慢的科目,也是對教師功力要求最高的一個科目!



那在最後給大家介紹六個可以幫助你學好語文的小習慣!

1.勤閱讀,讀好書,讀經典。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要學好語文,光讀好課堂上用的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讀好書、讀經典。娛樂化的淺層次閱讀是無效的。

一位語文名師曾經說過:

學語文不閱讀,再多的刷題和應試技巧也救不了你!沒時間閱讀怎麼辦?爭分奪秒,見縫插針。歐陽修善於利用「三上」的時間讀書,即「馬上、枕上、廁上」,鄭板橋讀書則利用「舟中、馬上、被底」的零星時間讀書背誦。

從小學階段培養閱讀習慣,一旦閱讀習慣養成,閱讀對孩子來說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根本不用家長督促,他們自動會抓緊一切時間閱讀!

2.勤做閱讀筆記。

不但要閱讀,還要有效閱讀。做讀書筆記是有效閱讀最容易在家庭中操作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閱讀批註。

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有助於培養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於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

做讀書筆記有以下幾種方法:

a.摘抄、摘錄;

b.做卡片;

c.提要鉤玄;

d.寫讀後感。

3.勤查詞典資料。

讀書要養成勤查詞典資料等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辭典外,還包括文獻資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圖書。最常用的工具書為字典、詞典、辭典。

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宇字典》《唐詩鑑賞辭典》《宋詞鑑賞辭典》等。工具書不僅可以在碰到疑難問題時查閱,而且也可以作一般書籍一頁一頁地讀下去。

4.勤於朗讀、背誦。

朗讀背誦是最傳統也是最有效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

一定要讓孩子大量朗讀、背誦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通過朗讀,文章的內容、情感、文句的優美、漢語音的韻律,都能被體會出來。背誦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分層背誦;可以化整為零地背誦;可以先抓要點背誦,然後連貫地背誦。背出以後還要經常複習運用,這樣就可以做到牢記於心。

5.勤於分享、探討。

要學好語文,還要學會分享。現在網際網路提供了很多分享、互動和探討的平台。

網際網路是雙刃劍,人家用來打遊戲、刷視頻,學霸卻可以用來讓自己的閱讀水平突飛猛進!

6.勤於練筆、寫日記。

語文考試的大頭是寫作,也是今後孩子一生必備的生存技能。

寫作水平的提高,沒有捷徑,只有勤寫!

比如,堅持寫日記就是學好語文的最重要的習慣。記錄自己的所言所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日記還可以積累寫作材料、儲存知識。剛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寫得簡單,語言也不一定通暢,但堅持寫下去就會逐漸提高。

寫作和閱讀一樣,一旦形成習慣,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更是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一個出口。

語文為王時代,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來源 | 中國教育在線(ID:zgjyzx) 作者:陳老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N5BPWwB8g2yegND0F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