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蘇州網訊 (記者 楊學敏) 「雙十一」狂歡購物節即將拉開序幕,盯上「剁手族」錢包的不止各大電商平台,還有騙子。
今天(11月6日),蘇州警方在梳理往年同期案件基礎上,歸納騙子的慣用手段,向市民發布安全防範提示。
被騙市民 公安供圖
買家變成代理商?熱心「客服」來幫忙
今年9月,家住吳中的高女士接到自稱某電商平台「客服」電話,她在5月份購買的旅行箱外套,由於後台操作不當,使她從買家變成了代理商。
由於代理商要向電商平台繳納每月500元的費用,如果當天晚上12點之前不處理的話,平台將直接從她的銀行卡上扣除6000元年費。
高女士一開始心存疑惑,「客服」熱情地幫她聯繫某銀行工作人員進行證實,接著,她被告知需要先支付一些「代理費」,事後將全部返還。於是,高女士按照「客服」要求,分多次轉帳到指定帳戶,共計10萬元。
後知後覺的高女士第二天才發現情況不對,立即來到派出所報警。
民警提醒,市民在進行交易時,一定要基於電商平台提供的交流系統進行溝通,以便保存購物過程完整記錄。當收到自稱客服的來電時,可通過正規渠道獲取官方電話核實,切忌跳出原有平台進行交易。
市民接到「可賠償電話」 為了90元「賠償款」被騙走近18萬
2019年8月,家住吳中的李女士接到淘寶「客服」電話,稱她之前購買的毛毯質量有問題,現要退還3倍的「賠償款」。
李女士心想這店家很負責,毛毯不但能退,還有補償,就加了「客服」QQ。對方發過來了一個連結,打開後,跳出來的是「淘寶」的登錄頁面。由於李女士不大會操作,就把手機給了丈夫孫先生。
資料圖
孫先生沒有產生懷疑,根據頁面顯示的退款步驟,將郵政儲蓄卡的信息輸入,但顯示不成功,「客服」迅速讓他換一張卡。隨後,孫先生換了張農行卡,將姓名、卡號、密碼等信息輸入頁面。「客服」打包票稱會妥善幫忙處理,要求孫先生告知驗證碼。隨後,孫先生馬上收到了扣款49990元的簡訊。
正在夫妻納悶的時候,「客服」又打電話給李女士,催促她繼續操作,並稱這個49990元是擔保金,系統會自動退回的。夫妻倆竟仍然相信對方,說出了驗證碼,導致農行卡上的錢被多次轉掉,共計110990元。
緊接著,郵儲銀行也發來了扣款簡訊,一共50000元。孫先生還按對方要求,幫其在天貓上購買了14000的天貓超市卡,給對方QQ充了4000元。
過了許久,孫先生怎麼也等不到退款,便立刻聯繫真正的淘寶商家。商家稱沒有相關賠償事宜,他這才恍然醒悟發現被騙,共計178990元,便立刻報警求助。
民警提醒,這種詐騙雖然迷惑性很大,但比較容易分辨,應先聯繫網購商家進行諮詢,另外淘寶退貨不會通過阿里旺旺之外的聊天軟體。一旦發現被騙,立即撥打110報警。
(責編:楊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