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詩意的北京,其實都隱藏在童年的日曆中

2020-11-10     遇言不止

原標題:最詩意的北京,其實都隱藏在童年的日曆中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北京的四季雖然分明,但在時間分布上卻著實有偏有向。

悶熱的夏天和乾冷的冬天恨不得占據了整整8個月,只留給春天和秋天四個月的空閒,正所謂 「物以稀為貴」,於是北京這座城便拼盡了力氣,把所有的美和所有的韻味都填充進了去,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切身明白「韶華易逝」的小小遺憾。

與萬物崢嶸的春天相比,遇言姐更愛北京的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也標誌著暑去涼來

立秋時,天上的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酷熱不再,只剩下一地月明風清。

那是一種經歷了漫長的等待,終於迎來累累碩果的期待,也是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沾染一身絢爛的時節。

從小移居海外的遇言姐,每每看見加拿大成片的紅楓,總是會忍不住 想起小時候北京城裡那奼紫嫣紅的色彩和滿大街飄蕩著的糖炒栗子香氣。

每到加拿大楓葉正紅的時候,遇言姐總會不自覺地想起香山一身胭脂色的景象

「玩兒」

遇言姐記憶里的北京深秋,總是和「玩」脫不開干係。

那時候的孩子沒有太多的娛樂,電視都是稀罕物件,但孩子們總能找到自己的快樂。

比如特別考驗技術的 「豎蛋」。北京有句老話兒, 「秋分到,蛋兒俏」。

所有的孩子都迷信,在「秋分」這天雞蛋比較容易豎起來,於是三無成群的半大孩子,每人懷揣著幾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輸的人不受懲罰,贏的人也沒多大獎勵,但晚上總歸是能吃到熱氣騰騰的煮雞蛋。

至今遇言姐也沒搞清楚「秋分那天雞蛋容易豎起來」的科學道理

再有就是 兔兒爺。

街上有攤子,擺得整整齊齊上百個擠眉弄眼的兔兒爺,這些兔兒爺是用黃土加水和泥做成的,燒乾之後塗上顏色,大小不一,造型不一,有的騎馬,有的騎虎,有的穿著戲裝,扎著靠旗,摞成小山一樣,威風凜凜中透著一絲憨厚。

那是舊日孩子們的芭比和樂高,只在中秋時分限量供應

對孩子們來說,無法拒絕的還有 「貼秋膘」。

「貼秋膘」和「咬秋」

經過了一整個摸爬滾打的暑假,所有的孩子都會 在立秋之後被家長在屁股後面追著「貼秋膘」,那是屬於舊日北京最具儀式感的事情。

尋常人家吃燉肉,配上白飯,直白乾脆;講究一點的人家講求「食補」,燉雞、燉鴨、紅燒魚,熬湯吃肉讓人吃得抬不起頭。

那時候要是誰說家裡面今晚吃紅燒肉,絕對能引來一片羨慕

「貼秋膘」的孩子第二天的嘴邊肯定是一圈油,絕對是四合院一道市井秋景兒。

「咬秋」也是個好玩事。咬秋的習俗古已有之, 清人張春寫的《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小時候遇言姐還奇怪,西瓜明明是夏天的水果,為什麼吃瓜要叫「咬秋」?

遇言姐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小時候「咬秋」最講究一個「鮮」字,新采的玉米,剛摘的山楂,各色瓜果,恨不得帶著露珠兒就送到桌上。

還有軟糯香甜的 「糖炒栗子」,一出鍋,滿街都是那個香氣。

遇言姐心裡,小時候的時間是一瓣一瓣的橘子,從這口甜蜜跳到下一口,每一天都是鮮亮跳脫的日子, 唯一能讓我意識到「時間流逝」這種深奧概念的東西,就是日曆。

厚厚一本,掛在牆上, 每過一天便撕一頁。

撕下來的紙花花綠綠,上面印著陽曆、陰曆還有24節氣, 每逢假日會用特殊的顏色標出,要是家裡有大事,爸爸媽媽還會鄭重地用彩筆提前在那一天的頁面上做好標記。

在孩子的眼睛裡,那一頁頁的數字就是一個個節點,記錄了每一年的春暖花開,秋栗飄香,大雪盈門。

日曆是我童年世界的引導者,拉著我的手,一點一滴地讓我記住了傳統,記住了文化,記住了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過往。

如今的孩子們小的時候忙著報各種「興趣班」,長大了又是各種「技能班」,就算回到家,還有IPad、電腦、電視排隊等著,再也無法體會遇言姐當年和小夥伴們的單純快樂。

那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民俗也早已被堆到了被人遺忘的角落。

如何才能讓這些孩子們重新感受到那些藏在四季變換之間的傳統故事美妙瞬間?

遇言姐私以為,必須是 十點讀書今年特別策劃的 《小十點日曆2021》。

十點讀書,聯合國內鼎鼎有名的出版團隊:中信出版集團+活字文化出品

拿到這本日曆的時候,遇言姐就被它超高的顏值所傾倒。

帶著童稚的字體,入眼舒適的底色,同時還是一本 集漢字、古詩詞、國畫、傳統文化於一身的文藝美學之作,把典雅的中國美學生活,融入到孩子的生活日常當中。

和遇言姐記憶中的日曆相比,這本《小十點日曆》簡直就是一個小小的寶藏。

簡單地說——

一本《2021 小十點日曆》=

101 首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等

詩詞大家經典古詩

+58 幅時令民俗的中國木版年畫;

+51 個古漢字講析;

+51 個周末親子活動,玩轉一年四季;

+52 個經典國畫技法練習;

+52 個睡前哲理童話音頻故事;

+1 張四季探索活動打卡頁;

+80 個國風元素獎勵小圓貼。

這本日曆,最先抓住遇言姐的,是它的扉頁。

翻開,讓孩子認真地畫下自己的一幅自畫像,署上自己的名字。

新的一年,認真度過每一天!

《小十點日曆》的每一頁,都有 天氣記錄區

讓孩子認真記錄天氣,去感知自然與世界,鍛鍊觀察能力。

每一頁的留白,都可以用來記錄那一天的心情,開心的事、傷心的事,整理所學的知識。

除了記錄,這本《2021 小十點日曆》, 還是一個可以陪伴孩子365天的出版物。

在這本《小十點日曆》里,你可以看到,每周一、四,都會帶著孩子學習一首時令古詩詞。而這些詩詞,就 來自中國古典文學大家葉嘉瑩的作品《給孩子的古詩詞》。

中國古典文學大家葉嘉瑩

葉嘉瑩專門為孩子們選擇的經典之作,適合兒童,朗朗上口,且多為學齡兒童必讀詩詞。

以一年中的時令節氣為線索,題材有山水風景、人文風情等等,主編針對每一首詩詞,都做了背景剖析或場景講解。

一年過完,孩子們已經跟著春夏秋冬,讀過百餘首詩詞,潛移默化地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時,《小十點日曆》還以不同時節為線索,精選經典的木版年畫,配以中國傳統民俗、小知識。

每周二,欣賞一幅民俗年畫。

比如這幅清代的《街頭風情》

小寒標誌著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要喝羊湯。舊日的民俗民風,躍然紙上。

每周三,帶領孩子尋找漢字起源和它的神奇故事。

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常見字的從古至今的演變史。

給孩子講述中國文字的起源和特點,右手邊的空白區域,孩子可以根據左邊的規範字體,隨手練習寫字。

每周五,臨摹一幅芥子園畫稿。

按照時令和節氣精選了包含梅花、水仙、蘭花、昆蟲、鳥獸、樹木、山石、 竹子、菊花、雲水、人物等元素的畫稿,不用擔心難學,《小十點日曆》中選擇的內容不僅經典美觀,還都特別簡單、容易上手。

從基礎開始,循序漸進,帶孩子走進中國畫的審美世界,用畫筆臨摹和創作。

培養了孩子的審美意識、想像力,也讓他們體會到中國畫中傳承而來的筆墨精神。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 《小十點日曆》還可以聽故事!

這對於不太會講故事的爸爸媽媽來說,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掃碼就可以收聽,每周日和寶貝一起聽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讓孩子在享受故事之餘,也領略每個故事中蘊含的哲理,度過美好的周末時光!

讓小小的儀式感,溫暖孩子的童年記憶

每個星期六,十點小日曆還結合時令特點,為孩子設計了一個探索小活動,鼓勵孩子去親近自然,了解社會,抒發情感。

因時因地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日曆專門製作了一個 打卡頁~

每完成一個探索任務,家長可以獎勵孩子一張國風的精美貼紙,完成一個月的探索任務,滿足孩子的一個小小心愿作為獎勵。

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培養他們持之以恆的好習慣!

一年後,你會發現,留下了滿滿溫馨的回憶

《小十點日曆2021》經過團隊一年時間打磨,力爭每一個細節都做到精緻。

精裝,鎖線膠釘,可以平攤 180°,適合閱讀,也適合寫字。

使用了80g 雙膠紙,細膩的質感,溫柔的色澤,手感視覺的雙重享受。

紙質輕柔,不傷眼,特別適合書寫。

另外,因為是給孩子讀的,我們特別注意安全問題。 油墨採用用符合兒童標準的油墨進行印刷,安全環保。

還專門設計了天地蓋,寓意美好的雅致國風包裝禮盒。

這本日曆,年齡範圍很廣, 3~9歲孩子都適合3-6 歲的孩子,可以在家長陪伴下共讀;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獨立閱讀,完成小任務。

每天只需要一點點時間,慢慢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文化氣質、持之以恆的好習慣。

讓他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給孩子一整年,儀式感滿滿的暖心陪伴。

另外,如果和超美的2021十點讀書日曆(成人版),一起入手就更划算了!

特別福利 : 十點讀書大日曆 +小十點日曆

今年新鮮出爐的2021十點讀書日曆(成人版),也是超多人期待。去年就一炮成名, 全網銷量達15萬冊,一度斷貨。今年升級版更棒!

一本絕美的聽書日曆, 免費聽365本好書!擺在桌上變成風景。

十點讀書大日曆(價值128元)+小日曆(價值98元),原價226 ,套裝價只需158元,節省68元,適合全家使用。

相信孩子們所有讀過的詩、看過的畫、寫下的每一個漢字、和爸爸媽媽度過的每一個特別的日子,都會化成閱歷,沉澱為他們獨一無二的氣質,融入他們的骨子裡,成為孩子一生的精神底色!

希望這本用心的《小十點日曆2021》,能給你和孩子溫暖的陪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Fo1s3UBdHeNs4oxRB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