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襲,正處轉型陣痛期的農資市場,變得一片狼藉,舊傷未愈又添新傷,農資市場在艱難中前行,堅強的農資人如何度過這次難關呢?
市場疲軟,價格戰成為強心劑
有人說,當市場處處充斥著價格戰時,這是一種無能又無奈的表現,但不可否認,價格戰是最直接粗暴的強心劑,打上一針,農資銷售就能見到起色。
當今,價格戰此起彼伏,但價格戰又不能打得明目張胆,畢竟這很容易被同行所不齒,所以,各式促銷方式輪番登場,你方唱罷我登場,頻次繁多到基層農資經銷商或者農資最終使用者已經到了麻木的地步。
農資生產企業從開工至今,推出特價產品的次數比較密集,有些特價產品確實有誘惑力,經銷商沒有無動於衷的理由,而這些特價產品又被轉手作為特價促銷產品流通到市場。大家都抱有一種想法,那就是用極低的價格,將別的產品排除在競爭範圍之內,當這種方式頻繁出現,農資市場毫無秩序可言。
熱門產品成為眾矢之的
由於產品同質化嚴重,農資產品價格相對透明,市場越不景氣,價格戰就打得越凶,迫於當前市場壓力。
如今農資市場不願推廣新產品,在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推廣一個產品,剛有起色,後面可能就有上百個產品同類產品跟進,價格不僅更低,效果還不一定遜色於新品,新品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就會在群雄「圍剿」中黯然退場。
熱門產品危機重重,反倒是低調的產品,更有市場生存空間,這就造成低調做人又低調做事的獨特現象,對於疲軟的農資市場來說,招惹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調整思路,集中兵力鞏固陣地
在農資銷售成本上升,且利潤嚴重下降的前提下,如果秉持著四處出擊碰運氣的心態,效率和費用就不成比例了,長此以往,業務人員收入降低,銷售失去積極性,老闆也會被龐大的客戶群體拖累到疲憊不堪。欠款、服務、客情關係,這三點時時都有可能成為身邊的爆破點。
果斷放棄一部分市場,將所有的銷售力量都集中到自己擅長的區域,一旦做出品牌和影響力,在提高銷量和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是有效抵禦競爭者的有效策略之一。
利用網絡,尋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未來的農資市場,勢必會打破市場區域化,隨著網絡細化和物流的無死角覆蓋,網絡農資銷售定會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雖然那些曾經以及當下的農資電商紛紛墜馬,但這不會影響未來網絡農資的發展。當前農資電商之所以紛紛夭折,一是生不逢時,過於樂觀估計了市場;二是不應該明目張胆地和現有農資網絡搶生意,總想一竿子把競爭對手都趕盡殺絕,世上的鈔票都裝進自己兜里,卻不料被農資界圍追堵截,不具天時,更無地利,再無人和,這就是農資電商做得越牛,就越是容易死亡的根本原因。
雖然當前網絡農資以低價衝擊傳統農資市場,但網絡技術服務的缺口,卻一直沒人填補。大多數農資人把更多的目光都投向網絡銷售平台的建設上,卻忽視與種植戶的直接溝通。當前較為火爆的粉絲轉換、直播營銷等,都是找准突破口,抓住熟悉的領域,與直接用戶面對面的溝通。一些農資圈外的網際網路平台,已經做到了付費種植諮詢、付費提供種植方案、付費解決農業種植所遇到的問題,而農資,則成為服務農戶的衍生品。
做好自我營銷,打造自主品牌
多數農資經銷商只重視銷售,忽視對自身的宣傳。或者說只重視產品品牌的打造。目前很多經銷商在自己的宣傳車或者門牌上都喜歡打上廠家的名字,或者產品的名字。這樣可能會得到廠家一些資金支持,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因為這是宣傳廠家或者廠家的產品,而忽略了自身品牌的塑造。所以要想使自己的品牌在當地有知名度、客源多,就不能忽視宣傳並應保持宣傳的經常性。讓老百姓都記得自己的品牌而不是某某公司的某某產品的影響力。但要做到這樣,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農資產品,同時這些農資產品一定要有先進的科技含量,要有優異的使用效果。
來源:農資導報、中國新型肥料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DtvgXEBfwtFQPkdWk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