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作為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桂林的名氣即使在整個世界來說,都是不容小覷的。在很多人心目中,桂林是山水交融的完美範本,是世外桃源的真實寫照,也是所謂的一生必去。
往往在這樣的城市,因為絕美的自然環境,容易讓人忽視了,它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坐落於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府。
在古裝劇中,經常能看到王府出鏡。實際上,王府是封建社會等級最高的貴族府邸。
以明代為例,皇子成年後,如果不能成為太子,就一律封親王且世襲罔替,然後前往封地就藩,稱「之國」,也就是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居住,不許隨便出城或回京。
親王的世子襲封親王爵位,其餘諸子皆封郡王。
因而從建築規制上分,明代王府分親王府以及郡王府。郡王府與親王府相比要低一等,建築規模也小得多。
靖江王府就是一座郡王府。
在此之前,宋代時這裡是鐵牛寺,元代改為大國寺、後又稱萬壽殿。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了其長兄為南昌王,又封其孫朱守謙為靖江郡王,在這裡設立了藩邸。
因為朱守謙是太祖長兄的血脈,所以雖然是郡王府,但靖江王府的規格卻跟太祖諸子的親王府同等,甚至遠遠超過後世的親王府。
一直到今天,靖江王府是我國歷史最長的明代王府,始建於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建成。
在正式感受王府的莊嚴肅穆之前,你還可以看到600年前的古城牆。
考慮到安全因素,靖江王府外圍,有著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城牆。城垣全部採用巨型方整的料石砌成,厚5.5米,高近8米,十分堅固。
遠遠看著,灰褐色的城牆下面是巨石、上面是磚石,有種堅硬、冰冷的感覺。一排整齊的紅燈籠,無端增加了一點暖意。三個大門昂然置於其中,不過現在只開中間一個。
穿過城牆走入王府內部,整個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承運門、承運殿、寢宮、御苑、廣智門等主體建築依次排列,殿堂巍峨、亭閣軒昂,讓人覺得恍如置身仙宮一般。明亮的黃色色調在周圍綠樹的掩映下,顯得更加突出。
更令人驚訝的是,靖江王府比北京故宮早建34年,還是南京故宮的精華縮影。看見靖江王府,就仿佛看見了南京故宮一般。
整個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於此,歷時280年。而靖江王府也在一代一代的世襲傳承中,無聲地記錄了很多故事。
看見這條路沒有,這在當時是只有王爺王妃才能走的官道。兩側被高高的綠植圍起,只一條路通向前方。
王府內現在還有靖江王的冕服以及靖江王妃的禮服展示。
舊時,皇帝通過統治等級秩序統治四方,他的服飾讓他與別的社會人群區分開,這是不得僭越的規章。冕服則是王公貴胄的專有服飾,象徵著身份與地位。
兩件衣服一藍一紅,材質上佳,其上的紋樣十分細膩,想必是匠人耗時許久才能完成的。
除了服飾,靖江王的出行儀仗也很值得一看。明洪武三年,定下了親王儀仗的規制。各式傘、蓋等,陣仗很大。
這幾隻是從靖江王墓里發現的梅瓶,墓主人是溫裕王朱履燾。從照片上就能看出瓶身曲線優美、圖案精細,讓人嘆為觀止。
當時被發現的時候,一個梅瓶中竟然有液體,而打開是濃烈的藥酒味道。文物專家們將梅瓶中的藥酒倒了出來,沒想到居然倒出3隻小老鼠。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乳鼠酒」,具有補腎功能。
如此說來,朱履燾19歲就去世,很可能是腎臟有問題。這個原因的確是有點難以啟齒,怪不得史書上對朱履燾的死因有點含糊其辭了。
更妙的是,王府內有一座獨秀峰。由此你可以想像一下,這座王府的面積該有多大。
獨秀峰位於桂林市市中心,群峰環列,為萬山之尊,海拔216米。孤峰突起的獨秀峰,陡峭高峻,氣勢雄偉,素有「南天一柱」之稱。
獨秀峰有自唐以來的歷代石刻136塊,均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字體最大的石刻,是獨秀峰東面的「南天一柱」,單字徑約一丈,十分壯觀。
在獨秀峰,你甚至可以找到800年前,南宋人王正功留下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摩崖石刻真跡。沒錯,「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千古名句,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因為環境極好,靖江王便利用天然洞穴來藏酒。溫度恆定、濕度適宜,自然能醞釀出好酒。
在經歷靖江王的輝煌之後,王府也經歷過磨難。
清時,將領孔有德為朝廷南征北戰有功,而被順治帝封為定南王。順治七年駐軍桂林,當時他占據了靖江王府,改稱定南王府。
可惜好景不長,清順治九年,農民軍李定國攻克桂林。為避免王府易主,李定國占據財產繼續抗清,於是孔有德縱火自焚,使得有250多年歷史的王府化為焦土。
這裡有一段漢人格格的故事,是瓊瑤阿姨筆下"還珠格格"小燕子的真實原型。
原來,定南王孔有德有一個女兒,名叫孔四貞。因為父親無路可退,縱火自焚,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王府上下120多人,只有年僅17歲的孔四貞一個人逃到了北京。機緣巧合,孔四貞被孝莊皇太后收為養女,封"和碩格格",成為清朝歷史上唯一的漢人格格。
只不過,《還珠格格》中小燕子有萬千寵愛,而孔四貞卻命運不濟。
成年後,孔四貞代行定南王身份,嫁給了她父親舊部的兒子孫延齡,重返桂林,修繕王府、統領舊軍。康熙十六年,孫延齡與吳三桂部下火併,與其子一同被殺,而孔四貞遭到囚禁。
「三藩之亂」平定後,再次經歷家破人亡又幸免於難的孔四貞隻身回京,孤獨終老,令人唏噓。
順治十四年,清政府將這座靖江王府改為了廣西貢院。
經過不斷維修和擴建,廣西貢院最盛時期有號舍五千多間,是當時全國五大貢院之ー。
看到這些隔間了嗎,過去考試的時候,每個隔間都是封閉的,考生要被關在裡面三天。他們只能提前備好乾糧,再進來考試,十分嚴苛。
一直到1903年,這裡走出了4位狀元、585位進士、1685位舉人,堪稱讀書人的福地。
這其中,陳宏謀是官職最高、影響最大的學子。清朝共有18個省,他在12個省都擔任過重要職務。乾隆皇帝非常器重他,曾御賜他一個「福」字。這個「福」字不僅讓桂林人民都沾了福氣,也保佑了廣西貢院的學子們金榜題名。
而且陳宏謀的玄孫陳繼昌,還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獲得「三元及第」的人。
所謂三元及第,就是指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考中第一名,又稱「連中三元」。三元及第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有讀書人獲得過這一稱號者也寥寥無幾,可謂學霸中的學霸。
所以後人把陳宏謀的這個福字叫做「天子福」,寓意天子賜福。
因著「天子福」,以及獨秀峰山體刻有眾多的「福」字和「壽」字摩崖石刻。在靖江王府,你可以親手拓印一幅「萬全福」,把福氣帶回家。
只是,後來清政府推行新政,科舉制度被廢除。興盛了兩百五十多年的廣西貢院也隨之結束了歷史任務,沒落拆除。
今天,只能通過還留下的貢院建築追憶曾經的興盛了。一座滄桑的孔廟,無聲地述說著過去的故事。
你還可以參與「模擬科舉考試」,親身感受學子們十年寒窗的艱辛,和金榜題名的喜悅。
這段歷史過去後,1921年,孫中山設北伐大本營于靖江王府。
抵達桂林當天,孫中山連夜登上獨秀峰,高瞻遠矚,在「南天一柱」之巔動員北伐。駐蹕期間,他頒布了《北伐誓詞》,整編軍隊。
獨秀峰下,現在還立有巍峨的「中山紀念碑」,供後人瞻仰。
再到抗戰前期,作為西南大後方的桂林變成了文化名城。
巴金、茅盾、郭沫若、張大千、豐子愷等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名人聚集於此,宣傳抗日。與此同時,他們還堅持發展教育事業,為最終勝利提供新生力量,其中不少學者都在王府留下了足跡。
而今再走在王府內,你能感受到的絕不僅僅只有風景或者建築,更能體會到幾百年的風雨,以及背後深深潛藏的人文底蘊。
走完靖江王府,旁邊有座教堂也可以看一看。
在古韻十足的中式建築旁邊,西式的教堂顯得更為突出。但這也證明了,桂林是一座足夠包容與開放的城市。
我想,每個人都該來一次桂林,即使不是為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優質旅遊領域創作者、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