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心聲:秋日的私語

2019-09-27     臻強傳媒

作者:郭文姝 誦讀:鄭 浩

九月的秋,涼意初透,夜色里有了流水般的溫柔。月光照在園中忽明忽暗的燈盞之上,月光與燈火的纏綿,清高中氤氳著煙火之氣,薄而且涼。穿過千年的月光,李煜恍若依舊在人們心中低吟淺唱:「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一縷人生的千古之愁,一聲春花秋月的永恆之嘆。

秋月彷徨,往事隨風。這輪盈滿的月,誘惑而幻美,近的幾乎要鑽進窗來,進入依舊朦朧的夢境。夜風輕起,晦瞑的夜色越加情意綿綿。每個人的曾經,都有過一段珍重過的靜秋時光。那時歲月靜好,月始圓,荷亭然,人私語。

「大概我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然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林語堂的《秋天的況味》里,初秋的月圓的恰到好處,蟹肉肥美,桂花皎潔著最美的秋日,尚無蕭瑟之氣讓人沮喪,惟有秋天悄然送來的宏大贈賜。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再迷人的秋月,也滿過之後便是缺了,而況「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美好。聚散與別離,這是誰也走不出的宿命。即便再歡喜這秋日的慷慨與多情,秋天的況味里也會有淡淡的悵然四下流溢。

匆匆。天涼好個秋。只要寧神細聽,秋蟲的聲音此起彼伏,讓秋的腳步一日日清晰可聞。

春秋迭替,花開花謝,夢裡花落知多少。生命薄如蟬翼,轉眼間,一切便如雲煙般飄逝而去。在自在的輪迴里,惟願再回一次頭,如秋蟲一般,在生命的高潮處,且歌且行,吟唱出最純粹、最歡快的自然的私語。

葉聖陶的《沒有秋蟲的地方》,讓人沉浸在秋蟲的絕響里。「秋蟲的合奏」使他擺脫了死寂,為他的生活增添了幾許不平淡。他對秋蟲之樂的熱切之情,也是在期盼自己激流沉浮的人生。正如文字背後寂然的深意,當內心某種無名的情愫無法排解,或許也不免落了俗,有了秋士的傷懷,獨客的思人。秋月、秋風、秋荷、秋蟲。自然的諧趣與浪漫會使人醉成一枚靜美的秋葉,諸多意緒便添了清秋的底色。

吹過微涼的風,在北國秋味漸濃的畫意詩情里,在鋼琴曲《秋日私語》唯美溫馨的旋律里,在縹緲無定的一生一世的過往裡,始明白道法自然,入世禪心。人間有味,最是清歡。

註:本文於2017年9月20日首發《美到心碎的散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Bk0cG0BJleJMoPMXz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