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及管理技術
#頭條講真的#
花生是山東省的主要農作物之一,然而花生在種植的過程中,極易被病蟲害所害,嚴重影響花生的生長,對廣大農民的經濟效益帶來嚴重損害,因此在種植花生的過程中,應該加強種植管理,採用高產栽培技術,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儘可能提高花生產量,保證花生的品質。
一、地塊選擇與整理
花生喜歡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不耐鹽鹼,最好選擇多年沒有種過花生的肥沃土地,避免輪作重茬,可與地瓜、玉米和水稻等作物輪作,不能與豆科類作物輪作,可降低花生染病機率。種植花生的土壤pH 值在7.0 左右為宜,有利於花生根系的發育,能夠保證花生的品質。北方乾旱地區,可採用平作整地,灌溉條件比較好的地塊可進行壟作整地,低洼地塊要起高壟,壟高為12~15cm。結合整地施基肥,可確保花生出苗健壯、出苗齊整。以畝產400kg 花生的地塊為例,每畝可施農家肥2000kg、過磷酸鈣50kg、碳銨25kg、鉀肥15kg,也可施用三元復合肥代替化肥,每畝30kg 左右,拌勻後隨整地翻入耕作層。
二、種子處理
為保證花生品質和產量,要選擇品質優良、抗病能力強的種子。播種前先帶殼晾曬1~2 天后剝殼,去掉病變、乾癟和殘次的果仁,可提高種子發芽率。播種時選用籽粒飽滿、無病害無霉變的種子,並用75%甲基硫菌靈與水按照4∶30的比例稀釋後均勻拌種,晾乾後即可播種,可確保花生出苗齊整、健壯,避免死苗爛棵,提高花生的抗病能力。
三、播種
花生最佳播種時間為每年的4 月~5 月,此時氣溫逐漸升高,在10℃以上,光照充足,有利於花生髮芽。夏播花生一般在麥收前後10 天左右,過早則形成高腳弱苗,過晚碾壓後易傷棵缺苗。每畝需種量為15~18 kg,播種時不宜過深,穴深5cm 左右即可。出苗後要及時到田間查苗補種,防止缺苗斷壟。
四、水肥管理
(一)水分管理
花生屬喜溫作物,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掌握可澆可不澆時儘量不澆的原則,做好水分管理。幼苗期一般不需澆水,適當乾旱可促進根系發育,能夠提高幼苗抗旱耐澇能力。花針期和結莢期對水分反應很敏感,如果葉片在中午前後出現萎蔫,要及時澆水,補充水分,緩解乾旱。飽果期果實充實,如果出現乾旱應及時補充水分,以小水輕澆潤灌為宜。澆水要選擇在上午10∶00 前或下午17∶00 後,避免冷熱相激導致僵果和爛果。
(二)施肥管理
花生喜歡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鉀、磷、鈣、鉬、硼等,農家肥、復合肥、磷肥和鉀肥可做底肥,復合肥較好,由於花生根瘤菌可以自身產生氮,因此施用氮肥不宜過量,可作耖口肥、種肥或苗期追肥,否則會引起花生徒長。為提高花生抗病能力和抗逆性,可在盛花前期噴施微量元素。
五、田間管理
花生生長過程中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採取中耕除草。幼苗長出兩片葉子時,要將土壤中的子葉露出,促進葉片生長和花芽分化。當植株長到30~35cm 高時,要使用生長調節劑適當控制表現旺長的植株,可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15∶00後噴施葉面。還需根據花生不同的生長期做好如下管理。
(一)出苗期
花生播種後,有的子葉不能完全出土,需要進行清棵蹲苗。採用平作播種的,可用大鋤淺鋤行間,再用小鏟扒開幼苗周圍的土,露出花生兩片子葉。採用壟作播種的,可用大鋤深鋤壟溝,淺鋤壟背,再用小鏟清棵露出子葉。需要注意,清棵時不要碰掉幼苗子葉,以免影響側枝發育、結果量和產量。清棵後,不要急著中耕,要讓幼苗蹲苗穩定後,第一對側枝和第二次分枝生長健壯時,再進行中耕。
(二)苗期
苗期管理的重點是做好水肥調控,促進根系生長發育,平衡好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苗期一般不需要澆水,適當乾旱,可促進根系下扎和幼苗矮壯,稱之為「燥苗」。苗期對氮肥需求多,充足的氮肥可促進根瘤形成和分化,還可促進莖稈長勢粗壯,可多開花結果。3~5葉期,可畝施尿素5kg,促進幼苗生長發育。
(三)開花下針期和結莢期
1.中耕培土
此時期為果實生長的關鍵期,開花形成果針的保果率高,要做好中耕培土,有效防止倒伏和縮短果針與地面的距離,促進果針下扎入土和莢果發育,增加結實率和飽果率。首先要保持土壤濕潤,確保花生開花下針,可以多結果。
2.做好水肥管理
此期花生對水分反應很敏感,當發現葉片出現萎蔫時要及時澆水,確保有充足的水分供應。花針期根系形成大量的根瘤,根瘤菌能夠產生自身需要的氮元素,開花後就不要再施用氮肥了,防止植株徒長。開花前後噴施葉面肥硼和鉬起到保花保果作用。盛花末期,可畝施多效唑50g,按照1∶1 的比例對水噴施葉片,防止植株徒長和倒伏,改善植株間通風透光條件,增加葉片光合作用。
3.適時化控
適時採取化學控旺,不僅可以塑造理想株型,還可有效提高花生產量。化控不宜過早,早則容易導致矮腳小苗,也不宜過晚,晚則導致植株瘋長和徒長,影響果針順利入土,嚴重的會影響產量。開花後30 天左右為化學控旺的最佳時間,噴施生長調節劑時要嚴格控制用量,植株頂部生長點要重點噴施,理想株高控制在30~40cm。
六、病蟲害防治
花生病害種類比較多,常見的病害主要有莖腐病、冠腐病、白絹病、葉斑病、褐斑病等病害,這些病害主要危害花生的根、莖和葉片。吡唑醚菌酯是最新開發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能有效防治由半知菌、子囊菌、擔子菌、鞭毛菌等多種病菌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內吸傳導性,對花生的根腐病、莖腐病、葉斑病、白絹病、葉斑病、褐斑病等多種病害都有很好的預防、保護和治療作用,是目前防治花生多種病害的最好藥劑之一。用於拌種,可有效預防和治療花生多種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花生的害蟲主要有蠐螬、金針蟲、蚜蟲、薊馬、地老虎等,這些害蟲主要危害花生的根、莖和葉片。造成光合作用下降,產量降低,發生嚴重時,可造成大量植株枯死。噻蟲嗪是第二代新煙鹼類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內吸性強、穩定性好、持效期長,用於拌種,可有效防治蠐螬、地老虎、金針蟲等地下害蟲,還能有效預防蚜蟲、薊馬、飛虱等害蟲的危害。將二者混合後用於拌種,增效作用明顯,不但能有效防治花生病害,還可有效防治花生地下和地上害蟲,效果好。
七、適時收穫
收穫花生要掌握好時間,過早收穫,籽粒不飽滿,大多是秕果,品質差。過晚收穫,莢果容易脫落,落在地里不易收穫。一般在花生殼硬化、果殼壁有青褐色斑片、條紋清晰、顆粒飽滿,花生棵顏色由綠逐漸變黃,下部葉片開始脫落時,就可以採收了。
作者:肖永蘭(沂南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圖文編輯: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