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未剪!開年最高分,好看到爆!

2023-02-13     影探

原標題:一刀未剪!開年最高分,好看到爆!

又出了一部爆款。

不僅入圍了柏林電影節,拿下了平遙影展首映單元最受觀眾獎。

在後續素有「日本奧斯卡」的電影旬報大獎中,更是一口氣拿下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影片,讀者評選電影導演四項大獎。

更令人驚喜的是,一般而言,日本電影的窗口期都長得可怕。

或許是感動到了選片源員,這次國內竟然搶先購入,一刀未剪,上線視頻平台。

還能說什麼?爽翻了!

「惠子,凝視」

Small,Slow,But Steady

2022.12.16.日本

無聲的拳手

這是一部不太好講的電影。

它沒有視覺奇觀,也沒什麼強烈的戲劇衝突,甚至主人公都沒有要追求的目標。

賣相上唯一吸引人的,恐怕也只有主角惠子的身份設定——

她是一名雙耳失聰的拳擊手。

可是,它走的又不是那種勵志催淚的路子。

不像《啊,荒野》里那樣拳拳到肉,也沒有《百元之戀》里廢柴崛起的爽快。

故事開始,便是惠子已經成為了職業拳手,且順利地贏下了自己的第一場比賽。

上:《啊,荒野》,下:《百元之戀》

爾後的劇情,基本就如同一杯寡淡的白開水。

在等待第二場比賽的過程中,惠子的生活就仿佛三點一線般規律——

早早起床,晨跑鍛鍊,工作日去酒店當清潔工,閒暇時間就去拳館練拳。

只不過,說是閒暇時間,但除了周日,惠子幾乎每天都去拳館練習(甚至有時周日也去)。

在拳館的記錄表上,惠子連續不斷的簽到,與其他零零散散的的記號形成了強烈對比。

雖然館長直言她並沒有什麼天賦,但她還是喜歡打拳,至於為什麼,她自己也不太清楚。

「只是很喜歡出拳的感覺」,她這麼解釋道。

唯一算得上激勵/危機事件的,只有拳館即將倒閉這麼一件事兒。

故事所發生的時間是在2020左右,此時的日本仍處在疫情防控階段。

疫情的衝擊,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退會,拳館的經營有些難以為繼。

再加上館長的健康狀況堪憂,視力也越來越差,迫於無奈,只能關閉拳館。

不過,已經安排了比賽的選手,館長承諾會繼續幫助大家一直到比賽為止。

知道這件事後,惠子對於打拳的決心開始動搖起來。

早在加入荒川拳館之前,惠子就已經開始接觸拳擊了,但基本都是自己練著玩。

因為雙耳失聰的關係,一直沒有拳館願意幫助她轉型成專業拳手。

直到遇見了荒川區拳館的館長。

館長不僅接納了她,還手把手教導,陪著她晨練,打拳。

兩人既是師徒,也像父女。

如今拳館關閉在即,惠子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理由可以堅持下去。

她寫好了退會信,卻遲遲不敢交給館長。

而就在惠子糾結的過程中,比賽的日子也快到來了......

大概就是這麼個平平無奇的故事。

但很奇怪,從頭至尾,這部電影都能讓我坐得住,更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究竟是為什麼呢?二刷之後,似乎明白了一些,但也不敢說全懂。

以下是個人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僅供參考。

無聲的孤獨

這是一部「聽」比「看」要重要的電影。

影片伊始,先出現的是筆在紙張上划過的聲音——

那是惠子正在寫日記。

隨後第二幕,最抓人的,依然是拳館裡學員們訓練的聲音。

破舊器材發出刺耳的尖叫,已經有些發脹脫色的地板吱呀作響,甚至是畫外的車輛駛過的聲音,都被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

但,導演隨即打上字幕,明確地告訴觀眾,這些聲音,惠子是聽不到的。

一種奇怪的感覺由此而生。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裡面隱藏著一個令人倍感悲傷的事實。

即,通過放大聲音這一設計,試圖讓觀眾主動去感受和思考惠子的處境——

圍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聲音是極其豐富的,卻又是熟悉到難以被我們察覺的。

而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聲音,與惠子無關。

此外,片中也不止一次拍過旁邊有人和惠子說話,但惠子沒法做出反應的情景。

因為對於惠子來說,她的世界就只有目之所及的那一小塊。

畫框外的所傳出來的聲音與世界,並不是她的。

這當然是常識,但我們很難意識得到。

當導演用視聽語言將其篩選並強調出來的時候,便顯得格外突出。

不用任何的背景鋪墊,也不用挖空心思設計戲劇衝突,惠子的孤獨感,以一種最直觀的方式被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而當你明白和感受到了這一點,整部電影就開始變得有意思起來了。

你會發現,不僅僅是聲音設計,整部電影看似無心,實則充滿巧思。

比如,其實原型人物的故事發生在2009年,導演有意改到了片中的2020左右。

而惠子的心理狀態,對應在外在,正是影片的疫情背景下,封鎖和閉塞的狀態。

關於疫情背景的處理上,片中也從未像常規那樣,通過新聞播報或者其他方式提及。

而是做了冷處理,只是通過展現人們戴口罩,互相寒暄「不要感冒」,「戴上口罩會讓聽障人士讀唇語更加困難」等等日常小事來側面展現。

這與惠子的處境依然十分吻合——

她的孤獨是無聲的,且不易被察覺,但真真切切地存在著。

所以要拍惠子的日常生活,為的,是撇除煽情,讓觀眾主動去感受,去「凝視」。

去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惠子所感受的一切。

孤獨如此,溫暖亦然。

無聲的溫暖

純講孤獨,並非導演三宅唱的風格。

從他的出圈作《你的鳥兒會唱歌》里就可以看出,他講迷茫,卻也講希望。

他喜歡拍濃得化不開的冷藍,卻也總是不會忘了那些暖黃。

《你的鳥兒會唱歌》

這一部也不例外。

其中象徵意味最為濃厚的一場戲,是惠子站在荒川邊的一場戲。

火車轟隆隆駛過,夾雜著荒川流動的聲音,嘈雜無比。

那是城市的聲音,生活的聲音,而在這震耳欲聾的聲音之中,是惠子響徹天際的無聲孤獨。

片中沒有明確解釋,但我想,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惠子很喜歡在下班後站在這裡發獃的原因。

她聽不見,但是她也渴望和這個世界發生聯繫,也確實產生了聯繫——

火車駛過時,燈光會在惠子身上閃動,划過。

這些光是拳擊。

惠子說自己很喜歡出拳的感覺,館長則解釋得更為清楚一點:

在打拳擊的時候,腦子裡會放空一切雜念,進入到一種「無」的狀態。

而在這種狀態下,在不斷出拳的過程中,惠子的身體本身形成了一種節奏。

對於惠子來說,或許那就是屬於她的「聲音」。

所以,隨之而來的拳館倒閉看似簡單,其實意義重大。

作為對抗孤獨的避風港沒了,還要不要繼續打拳?

惠子猶豫了,也害怕了,正如她比賽時總是喜歡往後退,因為她怕疼。

但也正如教練教導她的那樣,害怕是正常的,猶豫也是正常的。

需要做的只是保持好防禦的姿態,不要倒下,不要喪失鬥志。

而圍繞在惠子身邊的那些愛她的人,同樣也是划過她身上的那些光。

話癆弟弟,不敢卻又想看惠子比賽的母親,健康堪憂卻仍然陪著惠子練拳的館長......

他們對於惠子的關心和愛,同樣也不是通過台詞或者很強烈的方式表明。

而是通過弟弟和女友帶著惠子在街上跳舞;

通過母親拍下的那些時而清晰,時而模糊,曝光爆炸,構圖稀爛的照片;

通過館長看見惠子不好扎頭髮,隨手送給她的紅色棒球帽......

一些隱藏在日常生活點點滴滴中的愛意,就已足夠鼓舞人心。

問題在於,惠子太過沉醉於孤獨和猶豫之中。

就像她站在高架橋上的一片深藍里,看不見背景里的點點亮光。

她需要的,只是被人提醒,記起這些溫暖的時刻。

所以,在看到館長湊在螢幕前,還在眯著眼睛研究惠子的拳法,替她出招時,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所以,當惠子去看望病倒的館長,日記被師母念出來的時候,有點像是跳出了此前的孤獨心境,或者說,以第三人稱的客觀視角重新觀看了一遍電影。

原來,放棄拳擊才是辜負了大家對她的期望,而不是避免了給人添麻煩。

原來,她也會在日記里給自己打氣,也會在收到館長的禮物時喜笑顏開。

無聲的荒川

Hold on to your life音樂:HIMI - Hold on to your life

最後,惠子的第二場比賽仍然以失敗告終。

這是必然,電影的主題便是如何坦然面對生命中不可戰勝的磨難。

這個磨難可以是疫情,失聰,拳館關閉,比賽失利,或者不妨說,就是生活。

有意思的是,導演又添了一筆——

惠子坐在河堤上發獃時,前幾天與她對打的選手跑過來同她打招呼。

原來,她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廠女工。

換言之,那或許也只是另外一個惠子。

有點俗,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段。

只有這樣,才能和疫情的環境結合起來,也將對象擴大至所有孤獨掙扎的人們。

就像那些翻飛在拳擊繩欄的灰塵,微小,熠熠生輝。

最後片子結束,出字幕的時候,導演也並沒有選擇常規的黑場,而是配上了東京荒川區的景色。

河流,電車,橫穿縱跨整座城市,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大型的拳擊場。

其中含義不言自明,大家都是拳手,都在打著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拳賽。

熬不過去的,倒下的便倒下了,但總有像惠子一樣不願意倒下的,仍然站在台上。

她也沒有什麼反敗為勝的辦法,只能像英文片名所說的那樣。

《Small,Slow,But Stead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9aa63706a4c9c180dcee9c9a4fc54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