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以前娃打罵能成才,現在不打不罵心理問題還多?一張圖告訴你

2024-01-12     菁媽育兒

原標題:為啥以前娃打罵能成才,現在不打不罵心理問題還多?一張圖告訴你

文|菁媽

《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發現,5成抑鬱症為學生,41%曾因抑鬱症休學。

包包是我的一個朋友,他是在高中當老師,他說每一年帶學生帶到高二高三都心驚肉跳的,因為每一年都有一兩個甚至是兩三個孩子會因為抑鬱症而休學,那些沒有休學但已經出現抑鬱情緒的孩子,也會極大地影響學習成績。

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就提到,在我們的小的時候,父母對我們嚴厲的話更容易成才,那些父母不管不顧的孩子,最後往往是讀到初中就不上學了,因為在那個環境下沒有很好的氛圍,所以父母對孩子嚴格一點,孩子還更容易成才。而碰到嚴格一點的老師,孩子也更容易成才。

但現在的孩子,很多父母對孩子不僅是不打不罵,而且還是各種滿足,孩子的各種心理問題卻是頻頻發生,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可以從一張圖看得出來。

以前的孩子打罵更容易成才,為啥現在的孩子不打不罵,反而還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一張圖告訴你

這張圖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分為5層。

第1層是基本的生理需求,比如說要吃飽要喝好,要能夠睡覺,還有生理平衡。第2層是安全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家庭安全。第3層就是社交需求,友情,愛情以及親情等等。第4層是尊重的需求,自我尊重被他人尊重。第5層是自我實現,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

而我們80後這一代人因為父母工作比較忙,再加上物質比較匱乏,所以我們當時能夠有一點零食吃,或者是家裡面有水果,吃飯的時候能夠有肉吃,都是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在我們小的時候,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我們基本的需求。

沒有好好學習,被父母打了,父母再告訴我們只要考試得多少分就能獎勵10塊錢,或者是獎勵一包糖,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誘惑非常大的事情。

但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糖他們隨便吃,肉也是可以吃到吐,所以他們的需求層次要比我們的高很多,現在的孩子,他們的需求是有友情,愛情,還有就是尊重。

馬斯洛提到學生在學校里最重要的是需要愛和尊重!

孩子為什麼會抑鬱?因為在學校裡面老師不喜歡我,同學不喜歡我,也就是沒有歸屬感的需求。

因為在學校裡面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所以同學們都不喜歡跟自己玩,沒有受到尊重,沒有信心,這些孩子自然就會出現抑鬱的情況,不願意去上學。

之前我有個領導姓杜,他們家的孩子在上初一之前都是學渣,而且學校老師也不太喜歡他,他自己也整天說不想上學,但是在初一暑假的時候,領導就讓兒子去報了一個街舞班,結果孩子特別喜歡街舞,學得也比較像樣。

剛好到初二的時候,學校就舉行了一個街舞比賽,領導的孩子成了街舞比賽的發起人,而且是隊長,他帶著隊員們一路過關斬將,贏得了街舞比賽的一等獎。

從此還在校長面前掛了號,還被提拔為學校的紅旗手,從此他就在愛學習的路上狂奔,每天都非常積極的上學,從來不用父母管,放學回家也在積極的寫作業,因為他受到了尊重,有更多的人喜歡他。

所以孩子現在的孩子不能打不能罵,而是要尊重孩子,而是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多關注孩子的需求。

孩子上學了不要天天盯著孩子的分數,在學校有老師已經盯著孩子的分數,回來家長再盯的話就會讓孩子感覺很煩,甚至會讓孩子感覺父母不愛自己,給孩子愛和尊重才是更重要的。得到愛和尊重的孩子更自信更勇敢。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96e547be09b2c0ba1adf84c56dd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