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晶片法案」後,拜登再次出招,又拿中國說事兒,恐將弄巧成拙

2022-09-13     國防時報看點

原標題:繼「晶片法案」後,拜登再次出招,又拿中國說事兒,恐將弄巧成拙

前段時間,美國公布了「晶片法案」實施細則。更詳細的申請指導將在明年2月份發布。一旦申請得到受理、評估和協商,資金將陸續發放,預計或在明年春天開始。

毫無疑問,該法案的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中國的正常經貿與投資,將會扭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擾亂國際貿易。

無獨有偶,近日拜登再次出招,其簽署了一項鼓勵美國生物技術生產和研究的行政命令。

報道稱,該命令旨在促進位藥業以及農業、塑料和能源等行業的美國製造。同時,美媒也不忘炒作,稱拜登此舉依然是在「針對中國」。

那麼,事實真相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還要從美國的本土生物製造說起。不可否認的是,美國擁有強大的生物技術,科研水平也遠遠領先其他國家,但由於美國製造業長期空心化,生物產業也自然而然地不斷向海外轉移。

其中轉移的國家之一就包括中國,而美國更多是出於降低成本。眼下,拜登試圖推動本國生物產品價格下降,那就只能從產業資本手裡搶利潤,怎麼算都不是划算的買賣。

同時,這幾年的疫情衝擊,也間接給美國加速制定產業戰略帶來了時間壓力,白宮希望通過整頓生物製造業來降低價格,並強化本土供應鏈安全。

最後,出於拜登個人原因。在支持率這麼低的情況下,不做點噱頭出來又如何為不久的中期選舉做鋪墊呢?

只不過,美國此番拿著中國做藉口去推行逆全球化政策的舉動根本無法站在數據面前說話。

根據美國藥典委員會(USP)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印度,擁有超過10種美國批准的活性原料藥產品的製造廠總數為183家,遠超中國的35家。至於生產30或30種以上美國認可的原料藥的工廠,印度114家,對比之下中國才4家。

欲加其罪何患無辭?美國國會更是不止一次警告:過度依賴中國製造的藥品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此番拜登能在該領域掀起多大風浪還是未知數,畢竟目前白宮尚未提供任何關於可用資金、資金來源或分配方式的具體細節。

即便華盛頓官員也不知道,拜登馬上要簽署的行政令,裡面包不包含資金支持,還是僅僅只是嘴上吆喝。

反觀中國,總能在每一次美國的圍堵中突破重圍。

早在幾個月前,中國就發布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這不僅是我們首次在生物經濟領域提出五年規劃,同時明確了未來幾年的主要發展任務。

我們從不否認生物製造業與半導體產業一樣,的確還算不上是中國的「長板」,但中國一向務實的作風加上美國的施壓,或許是在給我們送「助攻」,美方難免弄巧成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93d12273f79b0f688620f09b459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