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玩ONIX歐尼士 Miracle——後HIFI時代的一體機解決方案

2023-05-29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試玩ONIX歐尼士 Miracle——後HIFI時代的一體機解決方案

ONIX歐尼士是一個誕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英格蘭的老牌音響廠家,學習翻閱才子大佬的文章時發現他對這個品牌有著如數家珍級別的詳細介紹,算是對我這個95後發燒友掃了個盲。關於品牌背景的介紹,我就不在這邊班門弄斧了,而是作為一個稍年輕的、從隨身慢慢玩到台式音響設備的「多棲發燒友」,就產品論產品地聊聊我對Miracle這個組合的看法和心得。

一台包含了隨身設備的台式系統

台式+隨身的組合,並不算是首次在行業里亮相,存在一些形態的「變種」,比如在台機上移植一個隨身的系統、比如把機器的螢幕部分做成隨身的模樣,如果真要說是否存在前作的話,我覺得曠世的QPM+SHB2無損底座算是一個,但它距離真正的「流媒體」和雙機聯動還有很遠的距離。那麼。2023年的今天,這套Miracle有什麼新的亮點呢?

Miracle其實是整套系統的名字,由XM10便攜終端、XP10台式解碼耳放與XPS10線性電源組成。其中,XM10這台機器採用了驍龍665+4+64的Soc方案並配有6英寸的IPS劉海屏,沒錯,這套組合怎麼看都像是山靈家旗艦播放器的配置,事實上ONIX官方也並沒有隱瞞山靈代工的情況。那既然存在一些硬體的共享,那麼很多的優點自然是沿襲下來了,比如通透的螢幕觀感、全開放式安卓的系統、優秀的操作流暢度、格式齊全的藍牙傳輸等。此外,既然是山靈的系統,那麼你還可以直接用Synclink來用手機遠程操作XM10,這個功能實用性是非常高的,而且我自己親測具備很好的同步性,這意味著你完全可以把Miracle放在你的音響設備當中,自己坐在沙發上用手機全程操控。

那麼,Miracle難道只是一個操控終端?

不,它還是一個配備了高性能3.5mm平衡口的便攜播放器。

單端

平衡

(信噪比參數無實際意義,噪聲指標以「動態範圍」為準)

XM10的耳機口雖然看似是一個「附贈品」,但實際性能並不拉胯,我實測的動態範圍比他們官方標出來的還高了3個dB,而且單端和平衡在兩種低阻負載下的輸出功率都很穩定、其中單埠的帶負載失真會更優秀一些。

但值得注意的是,XM10的平衡口是一種獨有協議,市面上的4.4轉3.5Pro轉接線並不能激活平衡模式,需要使用包裝內附贈的轉接線。

XM10有多輕薄?拿在手裡真就和手機差不多,和我的VIVO X80戴上保護套後的體積、重量都高度相似,在便攜播放器中無疑是一股清流,可以說是目前的便攜播放器里最接近常規手機尺寸的一台、屏占比也頗高。

硬體配置方面,XM10採用了AK4493SEQ和兩顆RT68633D,在一些入門播放器不那麼重視的數字音源處理部分也用上了FPGA技術和KDS飛秒晶振來降低Jitter,雖然說並不是什麼多高的配置、帳面的輸出功率也不算多高,但這畢竟是一個非常輕薄的、並非Miracle系統主力設備的機器,樂彼P6Pro在32歐平衡口也就200多mW罷了,所以功率其實並不是XM10的推力瓶頸。

在實際的搭配中,XM10可以把一些旗艦級耳塞的信息量和動態推出來,但是在低頻極限深度和聲場的縱深層面仍有距離,搭配層面適合一些本身底子偏厚的塞子,因為它本身具備很好的純凈度和結像線條感,是那種比典型的英國聲再稍稍亮麗一點的音色、有一定的潤感,而如果面對的是常見的低阻高敏類的塞子,XM10的上限其實是並不低的,至少我覺得有2-3K檔播放器的單端水平(不敢往高了說,畢竟這價位卷得一塌糊塗啊)。

XM10作為便攜終端,它承載的功能也不止是獨立播放器、或者USB輸出而已,在和機身方面做了一些聯動,在插上XP10時會有對應的動效提示連接完畢,此時在轉動音量旋鈕時,螢幕上會同步顯示對應的數值。當然了,即便XP10本身是有螢幕的一台機器,但歸根結底沒有XM10用起來這麼方便,在內置的音樂APP里,XM10可以直接調節XP10上的各種設置,比如耳塞/大耳模式的切換、增益調節、醇厚/亮麗音色切換等。

台機的部分,我一開始以為是一套分體式的解碼+耳放,但其實是電源+解碼耳放的組合。關於獨立電源的設計,在ONIX這個牌子是頗有淵源的,他們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推出了分體式電源對應的音響產品,主要是針對功放領域,而且他們後續一直保留了該習慣,並沿用至今。而從產品設計角度而言,ONIX希望把解碼耳放的橫向的長度減少、儘可能減少占用桌面的面積部分,畢竟看到下面XPS10的用料介紹部分你們應該知道,若是不做分體式電源,那麼Miracle的體積可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我個人而言,玩HIFI對我而言就是「唯結果論」,就像水平相當、風格有所區別的鈺龍DA1套裝和高登序曲套裝就是完全不同的結構,前者也和XP10和XPS10一樣是電源+解碼耳放,後者則是解碼耳放的分體,兩種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孰優孰劣,把聲音做好往往是殊途同歸的一件事兒。以我的視角來看的話,XP10自身不帶AC電源口,必須由XPS10來供電的話,減少了我多折騰一對信號線和電源線的選擇,也能夠讓不同用戶聽到的Miracle套裝具備更穩定的表現,當然了,可玩性確實是比傳統的分體式解碼耳放稍低一點。

XPS10作為電源的部分,使用上了大名鼎鼎的挪威Noratel變壓器,2X30W的功率,把市電轉換為更純凈、穩定的直流電供給到XP10上,而更有趣的地方是XPS10提供了12V-24V之間的電壓轉換,步進精度甚至達到了0.1V。雖然這個電壓差看起來極大,但其實在這個區間內調動時的聲音音色是相對穩定的,你可以根據後端設備的驅動負載、聲音風格等進行自行搭配組合。

XP10的部分搭載了ESS公司旗艦晶片ES9039PRO晶片,搭載了自研的「布萊頓」高速率I/V轉換電路。其實很多發燒友看到ESS的晶片是會「色變」的,但其實在台機領域裡大可不必這麼擔心,有經驗的品牌知道如何壓制ESS旗艦的火氣、規避過重的數碼味。ESS的晶片為什麼在隨身領域裡吃香,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特性和很適合做大功率輸出,但在台機領域裡,DAC晶片只是整套系統里很小的一個環節,Miracle背靠ONIX歐尼士這種老牌大廠,我們只看最終打磨出的結果即可。

非常優秀的「音色包容性」

想來想去,我覺得我希望用「音色包容性」來形容Miracle這套系統。

我認為,「包容性」的前提是「駕馭」,只有具備充分的驅動力、控制力,才可以談後面的東西。包容這個詞有時候帶有妥協的意味,但在Miracle身上,它是屬於能力範圍之內的那種包容,因為我手頭幾乎所有的旗艦級頭戴耳機、或者吃音色而不吃驅動力的一些老傢伙們,我在測了一圈以後,都可以在Miracle這套系統下發揮出優秀的水準來。

很多人應該知道我最喜歡的一副頭戴便是頭版的HD580,它能夠兼顧模擬味和現代型的素質表現,而我在購入一根官升的4.4升級線以後,用這根升級線的機會並不多,因為很多搭配下它都是削弱韻味、提升純凈度的,和我想要的表達方向相反。Miracle的這個組合下,開啟【醇厚】音色模式,其音色底子就和原版6.35下的聲音如出一轍,但在聽大編制時達到了我期待的更好的分離度與動態表現。這樣的聲音結果其實我在很多系統上都沒有能達到,包括我也一直在試圖削弱我主力系統的亮度達到對HD580更好的適配。HD580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吃進足夠的信息量、達到一個兼顧開揚和規整的聲場、以及儘量不要削弱它非常自然的混響表現。在Miracle身上,我看到了它對於聲音韻味的理解並不是單純的做加減法,因為一些原本韻味就很好的頭戴,前端所需要做的只是【還原】就已經足夠有韻味了。Miracle它給我的驚喜便是,初聽之下素質有板有眼、細聽之下更多的關注的是它的細膩音色、流暢感,雖然是一耳朵乾淨的底子,但沒有用拔高中頻、削弱混響與泛音的方式來營造一種假性的通透。

如果從【驅動力上限】的層面去講Miracle的素質的話,和我家中Hibiki SDS簽名版+時鐘+Allnic 5000XL相比,它的信息量表現其實已經非常優秀了,差距主要在結像的立體度和聲場/動態的極限表現上,但即便如此,它已經能夠把ZMF Caldera、Audeze LCD5這種三萬級別的Hiend頭戴式耳機推出接近推滿的飽滿度、大動態和微動態的響應,而且對於LCD5這種聲音熱情、醇潤的耳機來說,Miracle透明的底子並沒有削弱它應有的人聲表達,即便是在【亮麗】模式下也能偶展現出Audeze家的美式熱情。

Miracle的調音美學給我的感覺是,對聲音的潤色點到為止,音色中正但不會偏監聽、結像清晰但沒有明顯的稜角感,而且多檔電壓可調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它的耳機適配性,比如Meze家Liric這種本身明顯偏監聽的耳機、包括作為前級去接駁天朗Gold5、飛傲SP3這種本身是監聽音色的有源音箱時,Miracle並沒有說非要把他們的聲音底子染到不像監聽產品,而是壓制了一些火氣、增強了一點潤感、打磨了一些突兀的稜角,總體而言十分尊重後端設備的個性、又作為前端設備來保證了足夠的素質輸出和音色的適應性。

一些展望

Miracle作為一個這麼複雜結構的產品,凸顯出來的問題當然也有,但也讓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要說缺點嘛,比如XM10的螢幕沒有疏油層,在插入底座的狀態下有一定幾率觸碰不到底部的三大金剛鍵等。但機身給XM10反向充電的功能藏的有點深,其實只需要把DAP模式切換成別的輸入模式即可,官方後續會更新固件,在音頻傳輸中止一陣時間後自動開啟充電功能。

關於遙控,我對XM10和XP10時間還有更多的期待,因為現在除了山靈提供的Synclink功能,XM10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遙控器」,它並不能脫離底座去遠程遙控XP10,更像是一個「固定操控器」。雖然說手機可以遠程操控XM10的介面,但這終歸也是一個藉助外力的辦法嘛不是?我的理想狀態中,希望是XM10可以直接通過遠程串流的方式來投送給XP10,這樣一來才是真正的一個「無線流媒體方案」,高階的有Roon Ready,稍簡單點的也有比如Spotify Connect、Tidal串流之類的方案。我希望未來也許這些東西可以在Miracle的更高階的、或者疊代的產品上能看到,當然了,作為一個隨身玩家,我不介意XM10再厚個3毫米給我一個4.4平衡母座,畢竟你平衡輸出都做了,更主流一點難道不好嘛?

不止是「all in one」,更是「cover all the bases」

Miracle這套設備存在一些令我意料之內的地方,比如我一開始就猜到它可能是衝著那種百搭的聲音方向去走的,但實際上它的驅動上限比我想像的要高的多,不論是推力本身、還是綜合素質表現,它至少能把我手頭的絕大部分耳機推出理想的狀態、而且還有極佳的音色包容;同時,XM10這台隨身設備的聲音我認為也是精心打磨過的,頂級的Soc配置、完善的用戶體驗,完全可以作為一個隨身主力機來使用。此外,還有一些我並沒有夸到、但又值得一提的優勢,比如它優秀的工藝水平,美醜這個東西是見仁見智的,但是在同價位能有這樣的精湛做工屬實難得。

很多時候我們用「all in one」來形容產品時,總給人一種妥協的意味,「cover all the bases」其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面面俱到。因為除了XM10這台顯眼吸睛的隨身機器,不要忘了XP10和XPS10的這個組合本身具備非常優秀的性能與聲音表現,你也可以拿它來接駁自己的CD、數播、或者把它作為獨立的解碼/耳放使用,本文的篇幅有限,並不能把每一種玩法都展示出全貌來。關於它適合哪類人,我覺得是那種頭戴式、有源音箱雙修,同時還偶爾有隨身需求的、有一定發燒經驗的用戶,它的聲音有一定的退燒傾向、而且在隨身和台式的部分都貫徹了近似的調音審美。話又說回來,你如果是一個不差錢的初燒,上來就買到這樣旗艦級的台式產品,自然對於你長期培養正向聽音觀有著長遠的益處。

我想說的是,也許三件套的組合展現了一套非常吸引看客的玩法,但能讓Miracle留在用戶心中、讓他們掏錢買單的,永遠是它的聲學造詣/音質表現,我相信ONIX歐尼士這次的作品有著歷久彌新、越陳越醇的聲音質感,今後如果有機會在線下經銷商或者展會上看到Miracle組合時,別忘了為它駐足聆聽一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918ac5c899d11e253480f09e54b8e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