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亭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在真實歷史上並無此人,但由於二月河將其放在了作品《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中,再加上電視劇的熱映,使得他進入到人們的視線中。
但是,在《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同樣是魏東亭,同樣都是改編自二月河的作品,為什麼最終的結局卻不一樣呢?
一、
魏東亭是康熙帝的髮小,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這個設定在兩部作品中並沒有改變!
而且不管是《康熙大帝》還是《雍正皇帝》,魏東亭的死因都是病故,只不過時間略有不同。但是在這兩部作品被拍成電視劇後,雖然跟康熙帝的關係設定沒有變化,但是死因卻截然不同。
先說《康熙王朝》中的魏東亭,究竟是個啥樣的人,為什麼最終以那種方式離開人世?
在劇中,魏東亭跟康熙帝的年齡相仿,是康熙帝的伴讀。每天天還沒亮,坐著轎子去學堂的玄燁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別人可以睡懶覺,自己卻不行。可是每天比他起得還早的魏東亭,卻沒有這種疑問,他得早早催促玄燁去學堂念書。
即使這樣,也經常由於玄燁的貪睡,導致他們倆常常遲到。而當時他們倆的老師是魏東亭的父親魏承謨,雖然是老師,但也不敢輕易懲罰遲到的玄燁,即使他還不是皇帝。
而玄燁也聰明,以為魏東亭是老師的兒子,從而會逃脫懲罰,卻不想,並沒有。這樣就導致,只要玄燁遲到,受罰的永遠是魏東亭,看到老師的板子一下下打到魏東亭手心,玄燁也就心軟了。
雖說魏東亭是一心一意對待玄燁,即使他當上了皇帝,也沒有改變。可是康熙帝卻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變了,他眼中的魏東亭不再單單是一個人,更像是他從小就在當的背鍋俠一樣,充其量就是一個工具人。
二、
掌握權力之後的康熙帝,在同樣成年後的魏東亭身上乾了三件事,讓這對發小的關係發生了深深的裂痕。
年少時的康熙帝並未完全掌握權力,最開始大權在索尼手上握著,後來又到了鰲拜手上。為此康熙帝也很煩惱,一邊罵著大臣們都是牆頭草,一邊琢磨怎麼扳倒鰲拜。
別人不理解他,有情可原,但是魏東亭要是不理解他,那就說不過去了。所以這時候的魏東亭還是知道康熙帝之所想,倆人秘密建立了一個宮廷護衛隊,並由魏東亭頒布密旨,打算除掉鰲拜。
此時在魏東亭心中,康熙帝絕對是百分百信任自己的,不僅僅有從小形影不離這層關係在裡面,更有對自己能力的自信。畢竟這種事,一旦暴露出去,迎接他們的將會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可是魏東亭萬萬沒想到,康熙帝卻不信任他,在給他安排這項秘密工作的同時,也在魏東亭的府上安排了眼線。
等到鰲拜被擒之後,魏東亭跟他的這支護衛隊立了大功,受到了康熙帝的獎賞,但唯獨一個少年被拎了出來,這個人叫郝老四,康熙帝要砍了他。
但是魏東亭就傻眼了,郝老四是自己的好兄弟,這次擒獲鰲拜也是出力不少,為啥被問斬呢?於是魏東亭站出來,信誓旦旦地向皇上表明,郝老四絕不會背叛皇上,他可以擔保。
結果康熙帝冷冷地叫了一個侍衛出來,竟然在魏東亭府上當門人,他指出郝老四已經被班布爾善重金收買。
三、
這次打擊對魏東亭來說,是相當震撼的,他一沒想到郝老四是這樣的人,二沒想到康熙帝也是這樣的人!
兩個人之間的信任一旦出現了裂縫,即使後面看似修補好了,也是一扯就斷的。此事之後,康熙帝終於掌握了大權,與此同時,魏東亭也深受重用,不斷升官,並被外派出去當了一品大員。
第二件事是,有一次魏東亭押運一批銀兩,結果半路被劫,連押運的官兵都被殺了。康熙帝得知後震怒,再一打聽,被殺的官兵中竟然沒有魏東亭的名字,從而大吼:
「魏東亭呢?他為什麼不親自護送?朕要將他碎屍萬段!」
其實聽到好友沒有出現在陣亡名單上,本應慶幸才對,可惜康熙帝想到的卻是銀兩,想到的卻是魏東亭為什麼做事如此魯莽,甚至要將他碎屍萬段這種話都能說出來。
結果隨後康熙帝便接到了太子的奏報,得知銀子沒丟,被魏東亭巧妙地送到了國庫。他也不過是尷尬地笑笑,說著東亭啊,你可把朕嚇了個半死。
魏東亭回答:
「奴才就算有一萬個腦袋,也不敢丟了朝廷的護銀啊!」
魏東亭得時刻記著自己的身份,不敢居功自傲,也不敢在皇上面前表現出一絲的交情。可想而知,如果當初魏東亭真弄丟了這批銀兩,康熙帝會不會顧及從小的情誼,饒過他呢?
四、
如果說這些還僅僅是在口頭上對魏東亭表達不滿,或者不信任,那麼下面這件事對於魏東亭來講,就更加心寒了。
有一次康熙帝巡視河道,是打算治理一下黃河,結果走半路上看到有糾紛,本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思就湊過去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就得罪了惡人,那個惡人就要來打康熙帝,作為皇帝哪裡受過這種委屈,可惜當時微服私訪呢,沒有帶佩劍。於是一回頭,正看到魏東亭傻乎乎地站在後面,呆頭呆腦的不知道在想什麼。
康熙帝暴怒之下,一個耳刮子就抽過去了:
「主辱臣死,你懂嗎?難道要朕親自動手?」
這一巴掌,當時就把魏東亭給抽懵了,緩過神來後,出手解了皇上的圍。
等到晚上的時候,魏東亭在門外站崗,康熙帝在裡面喝茶,估計也是內心不安,覺得自己打了魏東亭,說不過去。叫進門來,寒暄一頓後,康熙帝說自己打錯了他:
「你不覺得朕委屈了你,如今對你好像刻薄了一些嗎?」
魏東亭敢說啥,只能跪下一個勁磕頭,他已經完全明白了自己的身份:
「主上的恩寵,無論是雷霆雨露都是君恩,莫說主子沒有疏遠奴才,就算有,奴才也要自我反省,自己做錯了什麼事,令主子討厭,奴才要自己學乖學好進步!」
對於康熙帝來講,權力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掌握權力的滋味也是太美好了。等到步入老年之後,看著一個個身邊人離自己而去,反而貪戀起友情來。
五、
這就要提到魏東亭的死了,《康熙王朝》中魏東亭是在康熙帝給他看了傳位詔書之後,當晚去世。
當時魏東亭本不想看,但耐不住康熙帝殷切地眼神,於是瞅了一眼,當時就驚呆了:
「皇上,奴才萬萬想不到啊!」
隨後康熙帝巴拉巴拉說著自己不想死,還想再活五百年,還想再培養出一個聖君出來,隨後看向魏東亭時,發現他已經沒聲音了:
「你這個老東西,睡得可真快。」
第二天起床後,再看魏東亭,他已經死了……幾個時辰之後,康熙帝也坐在龍椅上與世長辭了……
那麼,為什麼魏東亭看過康熙帝的遺詔後,便死掉了呢?
一方面他確實老了,已經到了燈盡油枯的階段,這一折騰,心情又大起大落,一激動,一口氣沒上來,死了。
另一方面,康熙帝宣讀遺詔,就代表著他這個時代的落幕。作為康熙帝的髮小,對這個王朝奉獻了一生的魏東亭,需要拿命去祭奠它。
再有,魏東亭窮盡一生也沒有看透康熙帝,雖然是髮小,雖然是一起長大。可以說,他是帶著遺憾走的,帶著對康熙帝的懷疑,對康熙帝的疑惑,對康熙帝的陌生。
最後,他和康熙帝一前一後的離世,都沒表明那個讓魏東亭驚訝的儲君人選究竟是誰。也給大家埋下了深深的疑問,這也是後續《雍正王朝》還能讓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的原因所在。
六、
說完了《康熙王朝》中的魏東亭,那麼《雍正王朝》中的魏東亭又是因何去世呢?
這部劇中的魏東亭,是延續上一部著作的,也是跟康熙帝是髮小,也是南巡的時候多次住在魏東亭家。也正是因為幾次南巡都住在他家,導致魏東亭的財政開支出現問題,最終在老四胤禛追繳戶部欠款的時候,自盡而亡。
很多人不理解,欠錢的人那麼多,欠錢的老臣更是數不勝數,為啥是魏東亭被樹了典型呢?
這個問題啊,其實跟他的性格有關,也或許是他太了解康熙帝了,對其命令很敏感。再加上老八胤禩一夥的攛掇,使得本來不屬於第一波被追繳對象的魏東亭,跑上門來指著田文鏡罵街,說太子一夥的人也欠錢,你怎麼不催啊?
換別人,還真不好回答他,可惜他遇到的可是軟硬不吃的田文鏡。既然你說太子這邊的人欠錢不還,那我就去追太子,太子一激動,賣官籌錢,硬是將欠款給還上了,這下子魏東亭為難了。
本來魏東亭要是不主動跳出來,按照當初鄔思道給老四胤禛分析的那樣,欠錢的分好幾種人,魏東亭屬於老臣行列,不屬於第一批被追繳的對象。可是他這麼一鬧,田文鏡就沒辦法了,畢竟那麼多人眼睛都看著呢,如果康熙帝的老臣魏東亭都把欠帳給還上了,那麼其他人還敢不還嗎?
這時候的魏東亭還不至於死路一條,他完全可以像其他老臣一樣,找康熙帝哭窮,可是他卻沒有,為什麼?
七、
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他自認為跟康熙帝的關係太好了,去找康熙帝求情的話,會有幾個顧慮。
一方面,追繳戶部欠款的安排,就是康熙帝下達的命令,他不敢違抗。另一方面,他以為皇上心裡有數,知道這幾次南巡,花了自己不少錢,總會暗中囑咐一下老四胤禛,照顧一下自己。
因為怕康熙帝忘記了,魏東亭還專門找到老十三胤祥家裡,他知道老十三是俠王,不會袖手旁邊。一方面從老四胤禛這裡下手,畢竟老十三跟他關係好,求求情,或許能緩和一下。結果老十三去找老四,連面都沒碰到,就被攆出來了。
另一方面,如果老四胤禛這裡沒有突破,以老十三的脾氣,可以去找康熙帝提提醒,或許念及舊情,也會出手幫幫自己。
老十三胤祥有沒有找康熙帝求情呢?
我想,大機率是去了,可惜康熙帝並沒有什麼表示。在這魏東亭看來,這是皇帝不要自己了,就是明著讓自己去死,不然的話,全家都無法保全。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住康熙帝的臉面和自己魏家的臉面,他選擇了自盡。而他的此舉,確實保住了家人,因為康熙帝得知其死訊後,也是內疚不已。
人只有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內疚呢?
就是本來可以有所作為,讓事情不會變得如此之糟,可是自己偏偏就什麼都沒做,只有這種情況下,人才會內疚。
正因為這種內疚,才讓康熙帝自掏腰包,替魏東亭還了戶部欠款。
八、
那麼同樣作為二月河的作品,為什麼在兩部劇中,魏東亭的死因卻不同呢?
其實這事啊,還真不能怪人家二月河,剛才也提到了,在原著小說中,魏東亭的死因都是因病而亡,只不過死亡時間有所區別。一個是皇上召回京問話,結果死在回京的途中,一個是追繳戶部欠款時,擔心還不上錢,憂慮過度,病重身亡。
但是經過電視劇編劇這麼一改呢,也讓魏東亭的死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這個問題,我們今天扯了這麼多,就是在解釋這個含義。
雖說《康熙王朝》編劇將原著改得亂七八糟,還有很多歷史錯誤,比如動不動就是「我孝莊」,這方面沒什麼好辯解的,但是對人性的刻畫,還是比較到位的,除了那個只會大喊大叫的康熙帝。
對於二月河來講,他當然希望拍出來的電視劇能跟原著越貼近越好啊,所以他參與了《雍正王朝》的拍攝。當時唐國強希望將雍正帝拍出正大光明的樣子,是一個致力於改革,不畏強權的領導者,但是二月河就提出了疑問:
「你演得雍正有點太好了一點,我認為他應該更陰壞一點。」
後來二月河參加一檔綜藝節目,主持人撒貝寧就問他,如果打分的話,給《雍正王朝》打多少分?
二月河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
「大概七八十分,八九十分吧!」
最後面對撒貝寧殷切的眼神,回了一個八十分,但是在問及《康熙王朝》時,二月河卻回了一句:
「康熙呢,因為從劇本的改編啊,我也沒有參加意見,我也不大熟悉,我說二月河無話可說。」
因為他沒參與編劇啊,所以,魏東亭這個人物在《康熙王朝》中的出入,也就有情可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