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高端人才爭奪戰中,中國又增加了一個優勢。
正解局出品
最近,《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日本高端人才的薪酬,被中國甩遠了。
數據來源自英國大型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瀚納仕發布的2022年亞洲五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薪酬調查結果。
該調查顯示,從事分析大數據等工作的「數據科學家」,中國最高年薪為2350萬日元(約合121萬元人民幣),日本為1400萬日元(約合72萬元人民幣)。
中國大陸的薪酬,比日本高了近70%。
要知道,4年前,中國大陸只比日本高了30%。
「數據科學家」的最高薪酬
再比如,使用人工智慧(AI)來幫助解決客戶問題的「AI全球解決方案架構師」,中國大陸最高年薪是2350萬日元,比日本高出550萬日元,差距達到2019年的1.8倍。
除了日元持續貶值的因素,中國高端人才的薪酬,確實越來越有優勢了。
這意味著,在中日高端人才爭奪戰中,中國又增加了一個優勢。
確實如此,近年來,「跳槽」到中國的日本科學家,不在少數。
2021年8月份,日本頂尖科學家藤島昭加盟上海理工大學。
藤島昭團隊加盟上海理工大學
藤島昭被譽為光催化之父,在科學界有很高的地位,曾經多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
年屆八旬的他,不僅自己遠渡重洋,還帶來了團隊。
這樣的頂尖科學家,來中國當然不是為了錢,但中國大學開出的薪酬,肯定不會比日本差。
日本科學家服部素之7年前從東京大學「跳槽」到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接受《朝日新聞》採訪時就表示,「雖說年收入與在日本相差無幾,但校方給予的科研經費豐厚。」
中國給高端人才開出的條件,確實誘人。
這一切,不僅要靠一個高端產業的崛起,還要靠一批高端企業的興起。
就拿華為來說,自2019年啟動「天才少年」項目,開出了天價年薪。
年薪分為三檔,最高檔為182萬元到201萬元;第二檔為140.5萬元到156.5萬元;第三檔為89.6萬元到100.8萬元。
華為「天才少年」項目的部分簽約者
最近幾年,中國半導體企業員工薪酬大漲,也與半導體產業的興起有關。
半導體行業員工人均薪酬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半導體、新能源等產業能否突圍,決定著高端人才崗位的數量。
除了高端人才薪酬,我們還應該關注大多數普通勞動者的薪酬。
也是在最近,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了2022年薪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數據。
日本普通勞動者的平均月工資為31.1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1萬元),創歷史新高。
特別是今年年初,日本主要工會經過與僱主談判,贏得近幾十年來最大的加薪幅度。
此前,優衣庫的運營商迅銷加薪40%,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將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提高24%,任天堂把全體員工的基本工資統一上調10%……
在普通勞動者薪酬上,中國還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