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的前6個月至關重要,這五個方面不得不注意

2019-12-18     吉他范兒

文章來源:鋼琴課

作者:清酒

音樂是無價的,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得到這份無價之寶。然而學音樂是有價的,學音樂耗費的不僅是資金,更多的是琴童的努力和家長的付出。在學琴的路上,最令廣大琴童家長頭疼的莫過於孩子不願意練琴。



為了能讓孩子練琴,很多家長都操碎了心。那麼遇到孩子不願意練琴的情況,家長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堅持練琴?


1

學琴前的準備工作


在孩子學琴前,家長最好做兩個準備工作:一、孩子心理上的準備工作;二、孩子行動上的準備工作。

在心理上,家長在孩子學琴前要明確告訴孩子:鋼琴不是玩具;學鋼琴不是玩遊戲;學鋼琴要像學文化知識一樣認真對待。家長要從心理上給孩子立下一個尺度,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琴是學習而不是娛樂遊戲,練琴更是一種必備功課。


在行動上,但凡是與孩子切身相關的學習活動,最好讓孩子親自參與。家長要和孩子一起確定練琴的時間表,這樣一來孩子對練琴時間的印象更深刻,不容易忘記練琴時間,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習慣。


2

練琴途中耐心的陪伴+督促


家長的陪伴和監督是琴童練琴途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耐心的陪伴:對絕大部分琴童來講,家長的耐心陪伴很重要。耐心陪伴不是指單純地坐在一旁監督,而是和孩子共同學習音樂,言傳身教,讓孩子在練琴的時候不再孤單。



嚴格的督促:一般來講,小孩子做事情總是三分熱度,讓他們主動練琴不偷懶是很難的。因此家長需要嚴格地督促孩子練琴,規範他們在練琴時候的偷懶行為,拒絕孩子不合理的偷懶要求而且態度要嚴肅堅定。


3

多和孩子溝通

很多琴童在初學鋼琴的時候總抱著天真的幻想:我很快就能彈得像老師一樣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琴童們會逐漸發現學琴沒有原來想像的那樣簡單,而且練琴的道路格外漫長。


剛開始學琴的3個月,對培養琴童良好的練琴習慣至關重要。家長除了和孩子一起制定練琴時間表、督促孩子練琴,還需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弄清楚孩子對練琴的態度。多和孩子溝通,是家長了解琴童內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可以讓家長更好地幫助琴童成長。

4

多和老師溝通

有時候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況:孩子剛開始學琴的幾個月里表現得很不錯,但幾個月之後漸漸顯露疲態,不願意練琴,因為孩子對學琴產生了一種畏難心理。

在學習了幾個月之後,鋼琴曲目的難度會有所增加,這個時候孩子的畏難心理占了上風,發現自己彈不好鋼琴,也不願意再練琴。而此時家長除了要多鼓勵孩子,還需要和老師多溝通,一起想辦法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家長可以向老師了解孩子究竟是哪些內容沒有掌握好,然後針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強化練習。如果孩子的畏難心理比較嚴重,家長還可以和老師協商,讓老師教孩子一些簡單或者孩子喜歡的樂曲,讓孩子找找自信。

但千萬不要讓孩子一直練習簡單的曲子,當孩子逐漸找回自信的時候仍然要讓孩子學習必要的內容,並且告訴孩子你不笨,你一定可以學會這些難度較大的內容。家長和老師還要告訴孩子學習這些內容的原因——是為了鍛鍊指法和技巧,為了以後能演奏出更優美的樂曲。


5

幫孩子樹立階段性目標


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情況:孩子學琴幾年之後,突然感覺疲憊,在練琴這件事上提不起精神。這種情況屬於階段性疲憊,畢竟大部分家長讓孩子學琴並沒有抱著走專業道路的目的。

更多的家長讓孩子學琴是為了讓孩子多一門特長,培養孩子的氣質、性情以及音樂素養。所以很多孩子學琴幾年之後,會覺得學琴除了會彈一些樂曲外,並沒有太多意義——畢竟孩子年紀小,無法像大人一樣有長遠的眼光。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樹立階段性目標,多鼓勵孩子參加節目演出或者是比賽、考級。這些目標一旦樹立起來就給了孩子繼續練琴的動力,讓孩子的內心不再處於一種漫無目的的狀態。

這五種方法最重要的點都在於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不論是陪伴、督促還是溝通交流,都需要家長親力親為。因此在學琴的這條路上,付出最多的也許不是琴童,而是琴童家長。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7NDG28BMH2_cNUgxb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