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起源,復旦大學成立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中心

2024-10-13     文匯報

復旦大學10月13日迎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中心的成立。至此,學校在基礎學科領域「數理化天地生」這六個基礎學科中最後一塊拼圖被完整拼上。這將為物理等相關學科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跨學科協同創新提供更多可能。

中心負責人由知名天文學者、上海天文台原副台長袁峰擔任。按照規劃,新建立的天文與天體物理中心將在2至3年內建成一支由8至10人左右的精幹隊伍,達到學科發展臨界質量;在5年以後進一步精準引才,持續發展,成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國內居領先地位的天文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機構。

中心主要布局的研究方向有高能天體物理、星系形成與演化、宇宙學、計算天體物理、時域天文等多個研究方向。

據袁峰介紹,天文學是一門探索宇宙中天體起源和演化的基礎學科,是思想領域最重要的戰略高地之一,催生了最早的科學革命。

天文學的研究對象涵蓋了各個層次的天體,從太陽和太陽系、恆星及其行星系統、銀河系和河外星系、直至整個宇宙。天體中的極端天體物理條件提供了天然實驗室來檢驗包括廣義相對論在內的基本物理理論。探索宇宙所發展的天文技術是國家尖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應用於導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測等領域。

同時天文學作為探索人類自然終極奧秘的學科,回答宇宙各層次天體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關係人類本身的重大問題,一直都是基礎學科發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可以說滿足了全人類對自然探索的終極好新奇。2017年至今的6次諾貝爾物理獎,3次授予給了天體物理方向。

目前,全球排名前100名的高校幾乎均設有天文系或者物理與天文系,我國目前雖然參與了多個天文學領域的國際大項目,但是天文學研究人數的比例與歐美已開發國家相比,以及與我國的其他基礎學科相比都偏低。

國內近年來天文學研究也快速發展,在2012年底還僅有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廈門大學等5所高校有天文系,目前已有19所高校建有天文系,還有高校正在醞釀之中。

復旦大學物理學科是國家首批物理學重點一級學科、國家雙一流建設重點學科、上海市高峰學科,建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四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並設有三個實體研究機構。但隨著學科建設不斷推進,復旦大學物理學科的整體發展布局中缺少的重要一塊拼圖——天體物理方向,對物理學科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新建的復旦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中心將依託學校原有的基礎,圍繞重大科學問題,著力開展天文與天體物理方向的前沿研究,積極探索宇宙奧秘。

作者:姜澎

文:姜澎 圖:受訪者供圖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79b0a3068d6da53bde5eb85ef5754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