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全面放開之後,身邊「陽」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幾乎大街上隨處可見。
不管是明星還是網絡達人都紛紛在網絡上曬出自己的抗陽經歷,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相比較城市,農村卻很少有聽說有人確診的呢?
都是感染者,農村和城市康復情況卻相差甚遠
前段時間大家都確診陽性的時候,開始我真的擔心老家的爸媽,因為怕他們年紀大症狀重。
後來打電話才知道,老兩口一有症狀就去村裡的診所打吊瓶了,就打了一天,之後回家吃點藥就好了。
聽他們這樣說,我都不敢告訴他們我這邊都陽了快半個月了,現在身體還是不舒服,咳嗽更是常有的事情,說白了就是還沒完全好。
而家裡的老人因為打針,四五天就沒有任何症狀了,難不成真的是要打吊瓶才能好的快些?
不過,通過這件事我也發現了一種現象:像我身邊很多城市裡的人陽了都是在家裡吃藥,甚至很多都是沒買到藥,只能在家裡喝水硬扛,不過即使這樣,他們也沒想到去打吊瓶。
相反,很多農村人在感染後,第一時間就去打了吊瓶,反而好得更快。
為什麼城裡人更喜歡「硬扛」,而村裡人更喜歡打針?
症狀不一樣
雖然村裡人大多都是老年人,看似身體情況更差一些,但他們接觸的人也比較少。
村裡人一年四季都在和土地打交道,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接觸外人的機會是非常少的。
尤其是冬天,更是整個冬季都在家裡貓冬,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被傳染的幾率。
即使是傳染上,症狀可能會相對輕一些,這樣及時地去打吊瓶,就會大大地增加康復的幾率。
而對於城裡人來說,因為大家都「陽」,醫院更是「人滿為患」,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的情況,大家也是抱著能不去醫院就不去的心態,在家裡挺挺就過去了。
對於打吊針的看法不一樣
由於受到網絡上一些言論的影響,很多城市人都覺得吊瓶里的藥物大多含有抗生素。
而為了更好地鍛鍊自己的免疫力,以免自己不被重複感染,所以很多人寧願難受地挺著,也不願去用藥破壞自己的免疫力。
而對於村裡人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擔憂了,自己有病就去治療,沒有太多的糾結,所以更容易接受打吊瓶。
「陽」了以後,到底是打吊瓶還是硬扛?
在同是確診的情況下,村裡人選擇打針,而城裡人大都選擇硬扛。那麼到底是選擇打針還是硬扛呢?
如果所謂的「硬扛」如果指的是不吃藥的話,那麼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般情況下,硬扛只是對於買不到藥這個難題的妥協。
所以說,正常來說,在陽了出現症狀後,最重要的是「對症下藥」,不能一股腦地硬扛。甚至在用藥還得不到緩解的時候,一定要去醫院。
因為每個人確診後的症狀不同,尤其是那些之前就有「基礎病」的人群,更是會因為確診而引起舊疾的復發,一旦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很容易威脅到生命安全。
所以說確診後,如果不是特殊人群,像孕婦不能用藥以外,還是建議吃藥治療,如果吃藥沒有得到緩解,建議立即去醫院就醫,讓醫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採取措施。
無論是打針還是硬扛,都是相對來說,沒有絕對的二者哪個更適合。
春節期間農村迎來「返鄉潮」,如何做好防護?
雖然相比較城市,農村的人一般很少,而且病種也比較單一,防疫環境相對簡單。
但隨著春節的來臨,很多在城市打拚的人都會陸陸續續地回到農村老家,這對於村裡人的防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那麼春節期間,為了避免再次感染,要如何做好防護呢?
準備好酒精,做好居家消毒
因為從外面趕回來過年的人群比較雜亂,全國各個地方都有,所以面對從外返鄉的人來說,到家以後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
像酒精、消毒液更是家裡常備的物資,這樣才能夠迅速消滅病毒,抑制細菌的滋生。
出門做好個人防護
另外,春節期間避免不少走親戚,出門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佩戴好口罩,最好是那種防護性能最好的「口罩」,5層的防護作用能很大程度上阻擋病毒。
今日話題:同是感染者,你覺得為什麼城裡人和村裡人的康復情況差距卻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