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業績「鴻溝」巨大,差異化路線如何走?

2023-04-19     零壹財經

原標題:民營銀行業績「鴻溝」巨大,差異化路線如何走?

來源 | 零壹財經專欄

從2014年12月微眾銀行開業算起,我國民營銀行走過了8個多年頭。這一全新業態也由試點走向成熟,並形成了濃烈的網際網路基因和小微金融風格。

截至4月17日,全國19家民營銀行中,已有微眾銀行、新網銀行、蘇寧銀行、中關村銀行、富民銀行、梅州客商銀行、遼寧振興銀行7家銀行披露2022年財務情況,從中可以看出,行業分化態勢依舊明顯。

01

業績分化明顯:微眾銀行凈利近90億元,富民、新網銀行利潤下降

從經營業績來看,分化更加明顯。數據顯示,2022年,微眾銀行凈利潤達到近90億元,而遼寧振興銀行僅有1.03億元。從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來看,2021全年,民營銀行實現凈利潤總額135.50億元,而微眾銀行一家的凈利潤就達到68.84億元,占了一半以上。2022年財報數據尚未出全,但從現有趨勢來看,業績分化將更加明顯。

微眾銀行、蘇寧銀行、中關村銀行、遼寧振興銀行、梅州客商銀行5家銀行2022年實現營收、凈利雙升,其中梅州客商銀行增速最快,營收增速達75%,凈利增速更是高達153.7%。此外,新網銀行2022年增收不增利,利潤下滑25.82%;富民銀行2022年營收、凈利則呈現「雙降」。

表:7家民營銀行業績表現

數據來源:各銀行財報,網絡公開資料

具體來看,2022年,微眾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53.64億元,同比增長31.03%;凈利潤89.37億元,同比增長29.83%。蘇寧銀行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0.21億元,同比增長19.9%;凈利潤10.07億元,同比增長67%。中關村銀行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4.80億元,同比增長27.58%;實現凈利潤4.43億元,同比增長24.25%。

遼寧振興銀行、梅州客商銀行在2022年表現不俗,實現了營收、凈利的雙增長。

數據顯示,2022年遼寧振興銀行營業收入達到8.36億元,同比增加11%;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123.39%。據遼寧振興銀行介紹,2022年該行營收、利潤等經營數據創歷史新高,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等指標也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梅州客商銀行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5.02億元,同比增加75%;實現凈利潤1.7億元,同比增加153.7%。

2022年,新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6.44億元,同比增長37.98%;凈利潤6.81億元,同比下滑25.82%,官方解釋為「減費讓利」和「較高標準計提」。紅旗連鎖在年報中稱,2022年新網銀行堅持「數字普惠」定位,積極落實政策導向,全力投入惠企利民紓困行動,加大減費讓利力度,加快小微信貸投放和服務支持,資產規模顯著增長並按較高標準計提了準備。」

富民銀行2022年營收、凈利潤「雙降」。瀚華金控近期公布的2022年財務數據顯示,富民銀行營業收入從2021年的19.76億微降至19.69億元;根據財聯社推算,富民銀行2022年凈利潤約為2.83億元,與2021年同期的3.27億元相比有明顯下降。

02

資產規模:微眾銀行4700億領跑,新網銀行飆升5成

從資產規模來看,微眾銀行、蘇寧銀行較為領先,資產規模均在千億元量級;從增速來看,上述7家銀行基本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新網銀行資產規模同比增加近50%。

數據顯示,微眾銀行2022年年末總資產規模超4700億元,達4738.6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51.14億元,增長8.00%。新網銀行總資產突破800億元至848.20億元,較2021年末的571.16億元增長48.50%。蘇寧銀行資產總額達到1032.87億元,增長2%。

中關村銀行資產合計達到615.17億元,較去年的522.02億元增長17.84%。富民銀行資產總額達到548.74億元,較2021年末的541.55億元有所增加。遼寧振興銀行資產總額267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梅州客商銀行總資產302億元,同比增加21.5%。

03

蘇寧銀行資產質量有所改善,微眾銀行、新網銀行不良率攀升

在主要監管指標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微眾銀行不良貸款率升至1.47%,遠高於2021年末的1.20%;貸款撥備率為6.11%,撥備覆蓋率為413.99%,資本充足率為12.5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55%,槓桿率為7.29%。

新網銀行方面,根據新網銀行2023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該行不良率從2021年的1.05%攀升至1.38%,撥備覆蓋率則從2021年的345.14%下降至231.60%。資本充足率更是下滑了3.48個百分點至11.78%。

蘇寧銀行方面,2022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較2021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至0.99%,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

零壹智庫2022年5月發布的《18家民營銀行業績對比:第一梯隊逐漸形成》顯示,17家民營銀行不良率的平均值為1.07%,將各家民營銀行不良率與平均值進行比對,僅7家低於平均值水平,並且不良率處於低位的民營銀行普遍成立時間較短,尚未完全釋放風險。這7家銀行分別為:梅州客商銀行、新網銀行、蘇寧銀行、中關村銀行、江西裕民銀行、溫州民商銀行、無錫錫商銀行。

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部分民營銀行出現資產質量與不良率波動現象,這與小微企業營商環境、外貿形勢以及訂單量下滑等因素相關,更加考驗民營銀行的貸後管理與風控能力。

04

小微金融,依舊大有可為?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從信貸投放領域來看,普惠小微為各家民營銀行經營的重點領域。多家銀行2022年普惠小微貸款規模和餘額大增。

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微眾銀行發放普惠小微貸款超4600億元,2022年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占各項貸款比重超40%。蘇寧銀行2022年末累計普惠貸款突破1000億元,普惠小微客戶在貸餘額較當年年初增長45.59%。遼寧振興銀行2022年末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2.12億元,較當年年初增長63.45%,且預計2023年末小微貸款占比將不低於50%。

對於民營銀行未來的發展方向,據財聯社報道,某券商不願具名的銀行業分析師認為,還是要圍繞小微企業為中心,進行差異化發展,做出自身特色。比如一些民營銀行背後的股東有網際網路企業,在網際網路獲客方面有一定優勢;還有一些民營銀行背後有一些大的民營企業的支持,那麼完全可以結合民企的需求拓展新業務。在傳統金融長期供給不足的民營、小微企業、「三農」領域,民營銀行依舊有發展的空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71f3820608122fc72916a892110bbfc.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