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訂閱收聽音頻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
——基辛格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最近油價漲了,有人說以後還是買電車吧,然而,電車也漲價了。
今年年初,由小鵬、哪吒、極氪等多個國產新能源車帶頭,開啟了本輪新能源車漲價的浪潮。到三月下旬,去年銷量前30的新能源車車型已經有三分之二宣布了漲價,而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已經在漲價的路上。
可最讓人繃不住的是,3月21日,小牛電動車也宣布漲價了——四個輪子的還沒全部出場,兩個輪子的已經憋不住了。
而這波漲價的根源,則是近兩年呼風喚雨的三大金屬——「鋰大爺」「鈷奶奶」「妖鎳」。
鋰鈷鎳:新時代的石油?
照常理來說,汽車由許許多多零部件構成,兩三種原材料漲價很難影響到整體價格,而且汽車市場競爭激烈,貿然漲價容易給競爭對手可乘之機,因此整車廠很少因原材料成本問題而漲價。
但這次情況特殊,因為原材料實在是太貴太貴了。
受產業周期、新冠疫情、環保潮流、國際局勢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目前鋰、鈷、鎳三大重要新能源電池原材料的價格全部來到了歷史高位,較去年至少漲了50%,其中電池級碳酸鋰的漲幅最為驚人,同比增長了近5倍。
圖源:生意社
這就導致了,路面上在跑的新能源車越來越多,但產業鏈下游的車企卻沒有發大財,甚至連中游的電池製造企業也沒賺到太多。
根據最新的財報顯示,幾家主要的電池製造企業雖然業績不錯,但增速卻不及整個新能源車市場的增速。
真相是,錢都被上游的礦產公司賺走了——對燃油車來說,石油是必需品;對新能源車來說鋰、鈷、鎳則是生命線。
因此,在業內,鋰已經有了「白色石油」的稱號,鈷的地位也相差不遠,鎳的應用目前還不算廣,但其重要性也已經得到了業內認可,比如馬斯克就曾表態:「鎳是特斯拉最大的瓶頸」。
圖源:twitter
面對三大「新石油」的供應吃緊、價格暴漲,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鏈十分著急上火。不只造車的急,造電池的也急,比如寧德時代的董事長曾毓群就在兩會上提交提案,呼籲對鋰資源「穩供保價」。
問題是,這並不是出台幾個政策就能搞定的事。
鋰鈷鎳的「波斯灣」在哪裡?
去年三季度,煤炭價格暴漲時,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保證煤炭供應,動力煤期貨高漲的勢頭被強行終止。
這一操作的關鍵點在於,我國是世界第一產煤國。
要命的是,在鋰、鈷、鎳這三大礦產上,我們並沒有這種地位。從2020年的數據看,我國鋰原料的對外依存度超過70%,鎳超過85%,鈷更是超過97%。
出海找礦,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唯一的選擇。
地球上,大部分戰略資源的分布都非常不均衡,如同石油的核心在波斯灣一樣,鋰、鈷、鎳也分別有自己的「波斯灣」:鋰在南美,主要是智利;鈷在民主剛果;鎳在東南亞的馬來群島,印尼為主,菲律賓其次。
根據哈佛增長實驗室的數據,2019年,智利出口了全球60.45%的碳酸鋰,民主剛果出口了80.94%的鈷礦石,菲律賓和印尼都出口了全球約28%的鎳礦石,但印尼在礦藏儲量和品位上有絕對優勢。
圖源:哈佛增長實驗室
這些國家,正是中國礦產企業出海找礦的主要戰場。
早在2003年,華友鈷業就前往非洲尋找原料,並在2008年收購了民主剛果的兩家礦山企業。
2011年,贛鋒鋰業剛一上市,就拿著資本市場籌到的錢投資了加拿大國際鋰業,此後籌資擴張成為常態。
實際上,這不只是贛鋒鋰業的常態,而是中國各大礦產企業的常態。先上市融資,然後加槓桿入股或收購國外優質礦產,已成中國礦企的基本操作,雖然激進,但收穫頗豐。
近兩年,隨著鋰、鈷、鎳價格的走高,這些企業得以大賺一筆。
誰能占領新時代的「波斯灣」?
賺錢歸賺錢,但中國礦業距離占領「波斯灣」還差得遠,挑戰來自兩方面。
首先,是歐美企業。
除了我們在買買買,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也沒閒著。幾乎每一處礦產,都會有歐美巨頭和中國企業競爭,導致收購價格的抬升。
此外,歐美巨頭還會在資本市場對我們的資金鍊做出攻擊。比如前一陣的鎳價巨幅波動,傳言就是某歐洲礦業巨頭在主導逼空,瞄準的則是青山集團的海外礦權。
在這方面,中國企業尚顯稚嫩,在原油、航油、銅等期貨市場上都吃過不少虧。
其次,是礦產資源國政府。
這些礦區,大多在基建方面不甚給力,在中國運營一座礦山是一回事,到這些國家運營一座礦山又是另一回事。
企業在買了一座礦山後,很可能還得再修一條高速路甚至修個發電站,這經濟帳可就得重新計算了。比如「鎳王」青山集團,其實就是在印尼蘇拉西威建了一整套基礎設施:礦場、公路、電網、港口,甚至還有兩座清真寺,家底薄一點,經驗少一點,還真容易翻車。
青山集團在蘇拉威西興建鎳礦冶煉廠
相比於基建問題,政治問題更需要注意。
剛果打過很長時間的內戰,東南亞在民間有排華情緒,智利的政局則變更頻繁,這些情況對於重資產、長周期的礦業而言,都是潛在風險。
比如,印尼在2009年頒布了採礦法,禁止出口原礦和半成品礦,只能出口加工過的礦產,逼迫外國企業在印尼建廠,徹底改變了投資邏輯。
再比如,今年智利制憲議會初步通過了一項提案,旨在促進鋰礦等戰略資產的國有化。而且,智利還在和阿根廷、玻利維亞討論建立一個類似於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鋰佩克」,這無疑給已獲得當地礦權的中國企業蒙上了陰影。
想要占領新時代「波斯灣」的主導權,如何與歐美企業競爭,如何與礦產國進行利益博弈,將會是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的必修課。
一則也許相關的小故事
1973—1974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在7個月內頻繁往返於中東各國首都,完成了漂亮的「穿梭外交」。
最終,美國促使以色列軍隊從埃及和敘利亞領土撤軍,歸還戈蘭高地、西奈半島等占領領土,此外美國還同意了沙特政府購買阿美公司股份的要求。
作為回報,沙特則宣布結束石油禁運,並與美國達成了「不可動搖的協議」,保證沙特出口的石油以美元結算。
此後,美國一直是沙特重要的盟友。1979年,沙特爆發宗教衝突,宗教狂熱分子占據了麥加清真寺,美國找來了法國特種部隊擺平了危機;1990年,面對伊拉克的軍事威脅,美國果斷出兵,護衛沙特周全……
簡單來說,美國確保沙特王室的統治,給沙特提供經濟、軍事、政治上的援助和保障,沙特則回報以「用美元結算石油」的保證,讓美國得以建立「石油-美元」的霸權。
誠然,協議的達成與美國的國力優勢脫不開關係,但這套操作中的外交智慧與經濟運作也不可忽視。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也許,歷史又要翻開新的一頁了。如果「新時代的石油」真的成為現實,那麼這段故事仍然值得反覆回顧。
畢竟,歷史是我們能獲得的唯一樣本。
參考資料:
1.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21—2035》
2.深度丨能源金屬「A股七雄」出海尋礦:從產業到資本的共謀與暗合 | 野馬財經
3.「鈷奶奶」or「鎳大爺」,鋰電原料暴漲背後誰在博弈?
4.占全球50%鋰礦產量的智利,大國撕咬的新能源斗獸場 | 遠川出海研究
5.印尼聲音:世界對印尼鎳的依賴是真實的!
6.上游電池原材料價格飛漲,新能源汽車集體漲價
7.剛果(金)能否靠「鈷奶奶」成為新中東?還得看這個男人
本篇作者 | 林克| 當值編輯 | 范程遠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 |圖源|VCG
鋰資源的投資機會在哪裡
加入投資日日評
聽365天熱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