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前,周總理高度認可的農村喜劇片《李雙雙》,你還記得嗎?

2023-01-09     電影聚焦

原標題:61年前,周總理高度認可的農村喜劇片《李雙雙》,你還記得嗎?

新中國成立後,在工農兵政策的影響下,農民群體成為電影的重要表現對象。

在此後的幾十年,大銀幕上湧現了不少農村題材的經典影片,像是《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紅旗譜》《花好月圓》等,都是老一代觀眾無法忘懷的銀幕記憶。

其中於1962年上映的《李雙雙》,可以說是農村題材電影的一部里程碑作品。

影片講述了熱心於集體勞動的農村婦女李雙雙敢於和自私落後的現象進行鬥爭, 而膽小怕事的丈夫喜旺則成為她的重點改造對象,但改造談何容易,各種麻煩也隨之而來······

憑藉對於農村生活的生動刻畫,《李雙雙》上映後深受大眾歡迎,尤其在農村地區更是引發了轟動般的觀影熱潮。

影片不僅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評價,還一舉拿下第二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成為影響幾代觀眾的不朽經典。

01、現象級小說改編,周總理高度認可

1958年,作家李准(又名李凖)來到河南林縣的一個村子收集寫作素材,在這裡他認識了村裡的婦女主任劉鳳仙。

在了解後李准才知道劉鳳仙是整個縣裡的風雲人物:16歲就成為婦女隊長,因為自由戀愛名噪一時,後來更是帶著全村婦女積極參加勞動,多次得到縣裡表彰。

激發了李準的寫作靈感,隨後便以劉鳳仙為原型開始了短篇小說的創作。

1960年,李准這篇名為《李雙雙小傳》的小說發表在《人民文學》雜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之後小說的影響力持續發酵,不僅改編成評劇、豫劇等各類劇種,相關話劇和連環畫也接連問世。

不久後,上海電影廠的導演魯韌也找到李准,邀請他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並對其中涉及的「辦食堂」等情節進行了改動。

劇本完成後,魯韌也在不斷思考,最終決定劇本中李雙雙和喜旺所代表的集體與個人的矛盾衝突,其實最適合通過「喜劇」的形式來呈現。

但在拍攝過程中,劇組人員卻在李雙雙這個形象上產生了分歧。

李雙雙個性非常鮮明:性格潑辣嘻嘻哈哈,人物形象非常活潑帶有一定的喜劇色彩,因此有人擔心這樣拍李雙雙,會不會有種醜化勞動人民的感覺?

在一番討論後劇組決定拍兩個版本:一版是相對嚴肅的來演,另一版是放開了演,最終影片的效果也證明了喜劇色彩的版本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影片在拍攝時由於趕上困難時期,拍攝過程非常艱辛。

劇組需要的水要毛驢從二三十里外馱過來,每人每天只有一茶缸的水用來洗漱,吃的也都是豆子餅或者摻著南瓜的麵疙瘩。

為了保證劇組人員的營養,縣裡還專門送來黃豆、蝦米等食物,這讓整個劇組都感動不已。

此外,劇組人員借住在蠶種場工房裡,每天他們都要經受蚊子、跳蚤的騷擾,有時候咬的人難以入眠,但最後還是熬了過來。

不得不說,正是劇組這份不怕苦的精神,才能為觀眾最終呈現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影片上映後也得到了周總理的高度評價,周總理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揚這部電影,還提出要在百花獎「投它一票」,這對於全體工作人員來說無疑是莫大的鼓勵。

02、張瑞芳首獲百花獎,導演婉拒趙丹加盟

拍攝近三個月,演員一直和當地的村民同吃同住,這段時間也讓演員得到了充分鍛鍊,在形象氣質上也更加貼近農民。

在眾位演員中,變化最大的無疑是飾演李雙雙的張瑞芳,在此之前城裡長大的她從沒幹過農活,很難把李雙雙這個家務農活的好手演繹到位。

尤其是片中「擀麵條」的那場戲,起初在拍攝時老是擀不好,這一度愁壞了張瑞芳。

但她沒有放棄,一有時間就拿著兩個麵糰不斷練習,到後來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片中可以看到,李雙雙從揉面、擀麵、切面,整個過程非常流暢,完全看不出是剛學會的樣子。

整部戲拍完,張瑞芳不僅學會了擀麵條,連鋤地、縫被子、納鞋底等各種農活家務活都做的十分嫻熟。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張瑞芳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劇組的演員對台詞,反覆練習人物的語速和語氣。

私下裡張瑞芳也仔細研讀了原著小說,揣摩人物性格,還專門寫了人物小傳讓自己對角色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

張瑞芳對於李雙雙入木三分的塑造深得觀眾認可,李雙雙成為張瑞芳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也為她贏得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的榮譽。

相比於張瑞芳,出生於皖北農村的仲星火是魯韌導演一開始就選定的演員。

之前兩人合作了電影《今天我休息》,魯韌對仲星火樸實憨厚、黑黝黝的形象印象非常深刻,覺得他特別符合喜旺的形象定位。

為此,當名氣更大的趙丹親自向魯韌毛遂自薦時,魯韌覺得沒演過農民的趙丹不如仲星火更貼合,因而選擇了婉拒。

仲星火對這一角色的準備十分充分,不僅剃光了頭,而且每天都扛著鋤頭和鄉親們一起勞動、吃飯、開會,完全把自己當成了農民群體的一分子。

仲星火不僅還原了喜旺的「農家氣質」,也演繹出了角色那種油然而生的喜劇色彩,最終憑藉出彩的表演拿下了百花獎最佳配角。

連趙丹看過後也連連搖頭,覺得自己肯定演不出仲星火的這種鄉土氣息,可見其表演得深入人心。

03、意外成就一段姻緣,主創都已不在人世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部電影的拍攝還成就了一段津津樂道的愛情佳話。

拍攝初期,劇組的副導演吳貽弓認識了飾演孫桂英的張文蓉,兩人在日後的拍攝中互相產生好感,逐漸墜入愛河。

在張瑞芳的撮合下,吳貽弓和張文蓉順利進入婚姻的殿堂,《李雙雙》成為兩人愛情的見證。

60多年過去,包括導演在內的主創基本都已經不在人世。

張瑞芳還被評選為新中國22大明星,之後還出演了《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作品,2012年以94歲高齡離世。

相比於不少同時期演員早早隱退,仲星火則是活到老演到老,從80年代的《405謀殺案》《天雲山傳奇》到新世紀後的《建國大業》《飛越老人院》等,戲約一直不斷。

2014年,91歲的仲星火去世。

此外,《李雙雙》的導演魯韌以及後來拍出《城南舊事》的吳貽弓也都已經不在人世,讓人唏噓不已。

時至今日,影片並沒有隨著主創的離世被遺忘,仍然經常在電視上重播,繼續影響著新一代的電影觀眾。(撰文:皮皮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69244e40af69aebc3782de8eede73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