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遠山皆翠色——「水庫管家」破解小型水庫「重建輕管」難題

2023-12-13     湘潭在線

原標題:近水遠山皆翠色——「水庫管家」破解小型水庫「重建輕管」難題

本報記者 王希台 通訊員 陳碩宇

小型水庫作為農村水利建設中的重要一環,是區域防洪、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小型水庫運行管理關係水庫功能和效益發揮,與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

為加快扭轉小型水庫管理薄弱現狀,湘潭縣、韶山市大膽創新,開展市場化運作,通過「水庫專屬管家」物業化管理模式,解決了多年來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水庫管理狀況、水庫工程面貌、運行管理模式均有了質的提升。

小型水庫享「專屬物管」服務

雜草叢生的外壩坡變成了草坪,布滿泥土、青苔、亂石的溢洪道變得乾淨清爽,長期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不見了,水質變得更好了……韶山市清溪鎮楊榮村的村民發現,現在的中塘水庫和過去是大不一樣了。

中塘水庫管護人員楊意強對水庫的變化也是無比感慨。

「之前水庫沒人管,壩前壩後種樹的有,建房的也有。水庫和溢洪道里都有垃圾,一到夏季都是蚊子。現在政策好,又投錢,又有人管,還年年修。」楊毅強說,中塘、一塘兩座水庫先後進行了防汛道路硬化,砍青除雜、違建拆除等工作,現已成為村民日常休閒活動的好場所。

在湘潭縣譚家山鎮紅星村,位於湘江一級支流紫荊河上游的林塘水庫的面貌也是煥然一新。

林塘水庫水面開闊,周邊青山環繞,外壩草坪平整,仿佛冬日靜止的一幅山水畫。

「看護人手不夠,專業水平不強,這是過去很多水庫都面臨的問題。有的水庫甚至無人看管,不僅雜草叢生,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湘潭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多年來,水庫一般都由一名管護人員負責,從日常保潔、設備維修養護到安全巡查,由於缺乏有效管理,管護人員經常都分身乏術。

今年,湘潭縣和韶山市探索小型水庫管護模式,採取政府購買服務,選擇有技術力量的專業化公司開展管護,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物業管護服務體系,全面實現了小型水庫管養社會化、專業化。

自此,湘潭縣126座、韶山市52座小型水庫像小區一樣,都有了「專屬物管」服務。水庫的日常管理開始實行「業主+物業管理單位+水庫管護人員」的模式。

水庫管家雲平台讓管理智慧化

水庫管理要取得好的效果,離不開機制創新,更離不開科技創新。為提高小型水庫智能化管理水平,智慧水庫管家雲平台也投入到水庫管理的工作中。

該平台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和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原有雨水情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為水庫管理、巡查人員安裝配套軟體,為「水庫三個責任人」安裝「水庫管家」手機App。

「平台融合智能感知、監視預警、巡檢養護、軌跡跟蹤、事件上報、問題處置反饋、大數據分析、信息服務和應急響應於一體,構建起小型水庫整合服務體系,提供系統、完整、管家式服務。」韶山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韶山所有小型水庫巡查責任人以及水庫管護單位全面採用自主開發的「韶山市小型水庫智慧管理雲平台」App進行巡查、管護工作。

「通過雲平台,我們可以看到巡查路線和頻次,並可及時看到上傳的水庫安全隱患,實現可追溯管理、痕跡化管理和動態化管理。」湖南省水務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楊明鑫說。

通過向第三方購買服務,實施智能化管理,有效破解了小型水庫「重建輕管」難題,小型水庫管理實現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的轉變,由傳統式管理向數字化管理的轉變。繼2021年湘鄉市獲評省級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之後,2023年12月,湘潭縣、韶山市獲評2023年湖南省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湘潭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總結「水庫管家」的管理模式和經驗,爭取兩年內實現全市小型水庫全覆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690eddf33be6a6e01d556b849653b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