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這100條思考,幫我們回憶起昔日那個無所不能的「外星人」

2023-12-22   藍鯨財經

原標題:馬雲的這100條思考,幫我們回憶起昔日那個無所不能的「外星人」

文|礪石商業評論 田姍姍

文|礪石商業評論 田姍姍

進入 2023 年,阿里巴巴集團在持續的進行組織變革。

先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CEO 張勇卸任,由阿里老將蔡崇信與吳泳銘分別接任董事長與 CEO 職位;之後,張勇又辭去阿里雲董事長兼CEO 職位,由吳泳銘兼任;就在最近,淘天集團 CEO 戴珊辭任,還是由吳泳銘兼任。

雖然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沒有出現在前台,但公眾多能感知這場變革的主導者便是馬雲,否則沒有人能夠有如此大能量來完成最頂層的組織與人事重組。

就在最近,拼多多市值一度超過阿里巴巴,馬雲針對此事罕見的在阿里內網發帖稱,「請大家多提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創新想法。我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裡。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要祝賀pdd(拼多多)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誰都牛x過,但能為了明天後天牛而改革的人,並且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的組織才令人尊重。回到我們的使命和願景,阿里人,加油!合伙人馬雲。」

那麼,二次出山的馬雲,能否領導阿里巴巴集團實現「王者歸來」?

目前,我們還沒有答案。不過我們不妨去回顧一下已經「消聲」很長一段時間的馬雲的昔日思考。這些思考,也許能夠重新喚回公眾對阿里巴巴未來的信心。為此,《礪石商業評論》特意梳理了馬雲自1999年創業到2019年卸任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這20年期間的100條商業思考,以幫助我們回憶起那個無所不能的「外星人」。

一、關於創業維艱

1.如果我有時間,我就會寫「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個錯誤」,這是我人生當中最寶貴的一些體驗。我的財富不是我取得多少成就,而是我有多少的痛苦和錯誤。(2018年,冬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

2.如果你想成功的話,要從其他人的錯誤當中學習,不要從成功當中去學習,不要去聽那些成功的故事,因為成功的背後有很多原因。(2018年,冬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

3.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前,我創業四年了,在「中國黃頁」做了兩年半到三年,又到外經貿部做了13個月臨時工,都失敗了。如果你去創業,要多花點時間去思考別人為什麼失敗,不要去琢磨別人為什麼成功。成功有很多原因,但往往不可複製,而失敗恰恰是你可以不去重複的。

4.如果我早生10年,或是晚生10年,那麼我都不會有網際網路這個機會,是時代給了我這個機會。

5.我是非常幸運的人。十年前的今天,是「非典」在中國最危險的時候,所有人都沒有信心,大家不看好未來。我們相信十年以後的中國會更好,十年後電子商務會在中國受更多人的關注。但我真沒想到,十年後,我們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這十年無數的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了一個理想,為了一個堅持,走了十年。(2013年,馬雲卸任阿里CEO職位,在內部發表講話)

6.(1995年)那是我第一次去美國,第一次摸到鍵盤和計算機,人生中第一次連上網際網路,第一次下決心辭去教職去辦公司。(1995年,馬雲從美國帶回了一台電腦,之後創辦了第一家公司「中國黃頁」)

7.在不了解任何技術或者計算機知識的情況下,我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經過幾年的掙扎打拚後,我們失敗了。那時候,我常常說自己是一個瞎子騎在瞎老虎背上。(1996年2月,即將倒閉的「中國黃頁」被另一家公司併購,馬雲擔任總經理,但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權和經營權)

8.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有了一種堅定的信念:今後我再創辦公司時,永遠不會去控股一家公司,讓那些被我控股的人感到痛苦。一定要給下面的人充分理解和支持。所以直到今天為止,我沒有控股過阿里巴巴一次。我為之感到驕傲。我認為,CEO領導一家公司憑的是智慧、勇氣、膽略,而絕不是資本。(2014年,馬雲談到「中國黃頁」的失敗影響了他後來創業的經營架構)

9.經濟形勢好與不好,其實跟你沒什麼關係。因為好形勢下,爛企業有;壞形勢下,好企業也多的是。中國最好的企業絕大部分都不是在好的經濟形勢下出來的。

10.我的口號是「堅持到最後」,即使「跪著」我也得最後倒下。那時候我堅信一點:我困難,有人比我更困難;我難過,對手比我更難過。誰能熬得住誰就能贏。(2000年-2002年,網際網路泡沫危機期間,阿里巴巴面臨倒閉危機,馬雲對團隊做了一次激勵講話)

11.沒有規模性盈利,沒有持久性盈利,不叫模式,那叫商業活動。

12.在你不需要錢的時候籌錢,當你需要的時候再去籌錢,就晚了。

13.有人說資本的力量是無窮的。資本是有力量,但真正的力量是控制資本的人的力量。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企業家的力量是無窮的。

14.賣了股票不等於你不喜歡公司。我鼓勵大家賣掉一些股票,去過你想要的生活,給家庭一點回報。因為你乾得太苦了,疏遠了家庭,他們需要回報。(2007年,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在港股上市,馬雲對內部員工的講話)

15.在公司做事,有30%的人反對是很正常的。在創業過程中,有人反對你不一定是壞事,有人傾聽你不一定是好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

16.我經常被人懷疑。如果我要擔心這些事的話,那我還做不做事了?(2015年12月,阿里巴巴宣布將收購《南華早報》,馬雲回應被人質疑的「陰謀論」)

17.不一定要去學MBA那一套東西。其實絕大部分MBA畢業沒什麼用。MBA畢業後,除非你什麼時候把學校里學的東西忘了,你才有用。學校里教的是知識,創業要的是智慧。智慧是通過體驗獲得的。知識是可以靠勤奮努力來獲得的。

18.一個優秀的企業家,要理解這個時代,要讀懂這個國家。企業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有什麼、要什麼、應該放棄什麼,企業才會走得久。

19.真正的企業家是不埋怨的,成功的人永遠在檢查自己的問題。

20.只要找到好的方法,螞蟻是可以把大象搞翻的。搞死大企業的往往都是小企業;搞死你的企業的,一定是你今天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的人,你看得見的都不是對手。(2013年,馬雲參加史丹福大學「對話矽谷精英」的研討會)

21.很多人只是在適應變化,而阿里巴巴是主動「擁抱變化」。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修路,風調雨順的時候做準備,太陽升起時買雨傘。

二、關於戰略

22.一方面,你需要有遠大的願景,另一方面,你也要關注今天的生存。你如果今天都生存不下來的話,你就消失了。

23.我們是通過15年的布局,慢慢形成的網絡效應,這就是戰略的威力。上市前我們做了幾次收購,很多人都開始驚呼看不懂了。連老太太都看得懂的戰略我七八年前就在看了。2008年,我講過,一個真正的大樓,是由建它的窗、門拼起來的。你只有建小房子,才是一磚一瓦從零開始建起來的;而像摩天大樓,主材還沒有做,突然一下那麼大的東西就出現了,那是因為之前都已經做好了。(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前,馬雲接受採訪)

24.做企業,更關鍵的一點是:一定要思考10年以後的事情。今天開始做、明天就會贏的事情已經不多了。只有從實際出發,對未來進行預測,我們才有機會。

25.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得好,跟淘寶、阿里集團的關係可能並不大。但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得不好,跟我們一定有關係。如果我們不提升自己、不改變自己,我們影響的是未來10年、20年的中國經濟。

26.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要學會抓大放小。

27.我們把淘寶拆成三家公司的原因,是我們知道這三家公司骨肉相連,一定會相互配合和完全協同。外面的聲音還會很大,外面的風浪還會很大,但是我們堅定自己的信念,繼續往前進。(2011年6月16日,馬雲力排眾議,把淘寶分拆為三個獨立的子公司:C2C業務的「淘寶網」、B2C電商的淘寶商城(天貓),一站式購物搜尋引擎「一淘網」)

28.你要麼是平台型企業,要麼利用好平台。因為不可能每一家公司都能成為平台。平台型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系是如何讓別人做得越來越強,而品牌企業是收所有的資源讓自己越來越強。不是所有的企業可以成為平台,假設你不能成為平台,利用好平台。(2016年,馬雲在湖畔大學的講課)

29.阿里巴巴為什麼能活著?有一個很重要的出發點是我們一直在思考,是為了今天活著,還是為了未來活著?阿里巴巴在十多年的發展中,有些東西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就是我們一直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十年以後,中國會發生什麼?世界會發生什麼?會發生什麼問題,會有什麼災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今天做明天就會成功的事情,一定輪不到我們,今年做明年就會發財的事情,也肯定輪不到我們。我們只能做今年做十年以後可能成功的事情。分析、預判未來是阿里巴巴和我們要做的事情。

30.商場不是戰場。商場上沒有永久的對手,也沒有永久的朋友。走向競爭合作的產業才是走向成熟的表現,只有一個成熟的產業才能誕生一批成熟的企業。阿里巴巴有責任推進這樣的進程。

31.有幾個人能看明白戰略?對阿里和雅虎的合作,別人認為是最臭的臭棋,其實這是阿里最漂亮的。沒有雅虎,今天哪有淘寶;沒有雅虎,哪有淘寶今天的格局……沒有當年雅虎的收購,今天我們等於跟小蒼蠅一樣。(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前,馬雲談及阿里當年跟雅虎的戰略合作)

32.雅虎是張皮,我把中國雅虎廢掉了,但是這個錢值得。因為中國雅虎是美國雅虎的縮影,美國雅虎的管理讓我看懂了他們的運作。我收購了以後,看清楚了西方企業是怎麼運作的。沒有雅虎,根本不知道世界格局這麼大,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雅虎是怎麼輸給谷歌的?(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前,馬雲談及為何在上市前完成多次收購)

33.亞洲電子商務步入了一個誤區。亞洲是亞洲,美國是美國,現在的電子商務全是美國模式,亞洲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模式。(1999年2月,馬雲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亞洲電子商務大會)

34.美國B2B網站就像鯨魚一樣,但是海中85%的魚都是蝦米那麼大的,見過捕蝦致富的,沒見過捕鯨致富的。(馬雲談及阿里巴巴為什麼選擇面向中小企業做B2B生意)

35.小企業通過網際網路組成獨立的世界,這才是網際網路真正的革命性所在。

36.eBay是想買中國市場,而我們是創造一個中國的網際網路交易市場。(2002年,美國電商巨頭eBay通過收購易趣網進入中國,準備進入2C電商市場的阿里巴巴迎來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37.淘寶的生存和成長不是因為免費服務。淘寶更注重用戶體驗,所以淘寶比易趣更像中國的eBay。(馬雲反駁了有人懷疑淘寶的經營數據強過eBay是因為淘寶提供免費服務)

38.eBay用一億美元開始砸這個市場的時候,我就認為沒有技術含量。用錢去解決問題,這世界還要企業家幹什麼?企業家是懂得用最小的資源去把市場價值擴大化的人。(2005年,eBay在中國市場追加投入一億美元進行營銷,以對抗淘寶的迅猛發展,馬雲如此回應)

39.eBay要走錢的策略,我們就知道它輸了。第一,一開始沒有把我們當對手。第二,太把我們當對手。這都不對的。

40.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是指戰略和戰術。在戰略上,你得高度重視,任何一個對手出來的時候,你都要研究一下他有沒有可能成為你的對手。他成為你的對手以後你該怎麼樣。他的什麼東西比你強,你該學習他,不要恨他。你太把他當對手,一心想滅了他的時候,你的套路全暴露了……仇恨只會讓你鼠目寸光。(2005年,eBay在中國市場追加投入一億美元進行營銷,以對抗淘寶的迅猛發展,馬雲如此回應)

41.只有解決了支付問題,才能夠做到真正的電子商務。(2003年10月18日,淘寶網推出支付寶)

42.有人問我,未來支付寶怎麼掙錢以及未來的發展是什麼?我說,我沒有想像怎麼掙錢,就是一個要求,我希望支付寶能夠讓任何一個老太太的權力跟銀行董事長的權力是一樣的。剛好那一天我隔壁有一個老太太說晚上回家晚了,那天斷了電,電費忘了交,老太太大清早起來到銀行門口排隊繳費。那些大行長、大銀行家們叫秘書們去付了錢,我覺得如果手機上按一下,不管是什麼長,按一下手機都可以付掉。

43.2005年是中國電子商務的支付年。電子商務在中國一定會成為超越美國電子商務的模式,這是我個人的判斷。

44.電商對中國有三個很重要的影響。首先,讓信用等於財富,有了電子商務,這個等式才能建立起來。淘寶上面的每一個好評,每一個差評,對一個賣家來說多麼重要。

其次,讓消費者變得越來越聰明。淘寶的「淘」字就是讓消費者懂得如何去選擇,讓消費者用自己的錢去投票。

第三,讓製造業不僅僅懂得製造,更懂得服務,懂得營銷、品牌的重要性。原來中國很多企業不是企業,也不是工廠,它們僅僅是車間,它們只會製造,通過什麼渠道賣出去,貼上誰的品牌,終端消費者是誰根本不知道。一旦出現金融風暴,這些製造企業傻在那兒,賣不出去了。今天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企業除了會製造以外,還必須學會營銷,還必須貼上自己的品牌,必須知道誰買了你的東西,滿意度如何。我覺得這是網購對整個中國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2011年,馬雲接受採訪)

45.14年前,我們提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願景。人們說電子商務、網際網路製造了不公平,但我的理解是,網際網路製造了真正的公平。所有阿里人都應該支持小企業,它們一定會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納稅者。(2013年,馬雲在「淘寶十周年晚會」的演講,同年他卸任阿里集團CEO職位)

46.偉大的企業一定是誕生在困難的時候。中國經濟的上行速度從9%下降到了7%,但即便是到了5%,中國經濟依然是全世界四大經濟體中發展最快的。中國經濟巨大的潛力在於內需。今天,我們可以用新的技術,用「雲」去激發內需,用「雲」去啟動內需,用雲計算、用網際網路去培養內需。我相信,未來的20年,中國會進入真正的內需時代,這是所有創新者、創業者的巨大機會所在。(2015年10月14日,馬雲在「雲棲大會」上的演講)

三、關於企業文化和團隊

47.在阿里巴巴有一樣東西是不能討價還價的,就是企業文化、使命感和價值觀。

48.企業也許不能走102年,但企業的價值觀、文化、使命可以走102年,你們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我都要把我腦子裡的東西貫徹到你們身上,讓它們生根發芽。所以,我們要投資阿里學院,真正把阿里學院建起來。(2004年9月,阿里學院成立)

49.我將阿里巴巴定位為「活102年的企業」。為什麼是102年?阿里巴巴是1999年誕生的,到下個世紀初,剛好是102年,橫跨了三個世紀,目標很明確。我認為,大學是可以走100多年的,企業的文化也可以走100多年,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DNA。既然確定了我們要走102年,就要有思考和建設,因此我們成立了阿里學院,目的是幫助中小企業和創業者。

50.有共同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員工是企業最大的財富。

51.笨的人是可以很融洽地在一起工作的,聰明的人一般都很難在一起工作。可是,笨的人在一起工作可是不相信願景,聰明的人相信願景可是很難在一起工作。重點就是,一方面要找到聰明的人,還有就是要確保他們可以非常好融洽地工作,所以文化很關鍵。

52.剛開始,我不了解科技的,也不了解管理。我需要做的就是找那些比你聰明的人一起合作。我的原則就是,找會計要找比我聰明的,找電腦的科技人員要找電腦了解得比我好的,這麼多年來,我找的都是比我聰明的人在一起工作。找到這麼多的聰明人工作之後,我的工作就是要確保這些聰明的人能夠在一起融洽地工作。

53.不要招最優秀的人,只招最合適的人。

54.阿里的這些人放出來,單個看,沒一個特別出色的,你拿任何一個人去比,都不突出,但是捏在一起,阿里的團隊就很厲害。

55.我們開會,不像很多中國企業老闆在那裡說,大家拚命記錄。我們好像是戰爭時期的會議,聲音非常大,早期的時候我們是不停地爭執、討論,所有的人都發言,這也是一種激勵人員的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去激勵他人。

56.我認為,阿里巴巴成功的其中一個秘訣,或者過去這十幾年阿里巴巴成功的秘訣,是我們有許多女性同事。(2018年,冬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

57.在高科技公司中,我們女性最多,女性比男性更為別人考慮,更加注重體驗,如果這個世界有更多的女性領袖,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2018年2月,在「中英商業論壇」的講話)

58.很多年輕人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很低,愛商幾乎是沒有的,可是女性在這三個商值之間是比較平衡的,如果你想讓公司成功,以智慧的方式、以關懷他人的方式運作的話,女性是非常好的選擇。(2018年,冬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

59.如何激勵員工?你必須要找到能自我激勵的人,如果這個人本身就很負面,你是沒辦法鼓勵他的。

60.他(孫正義)認為,員工是隨時可以換的。我相信,要給中國年輕人機會,與他們共享未來。你看阿里巴巴從成立到今天(2011年)為止,我的股份就越來越少。他(孫正義)認為日本不是這樣,反正付工資,你願意干就干,如果幹不好,再隨便找個人就成。第一,我不同意日本一定是對的。第二,這放在中國肯定是錯的。我相信「客戶第一、員工第二」,沒有員工就沒有這家公司。我們倆在這上面的原則是不一樣的。(馬雲談及他和阿里投資人孫正義曾經在人事問題上的不同看法)

61.早期的時候,對於阿里巴巴的前2000位員工,我經常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跟他們去談話。醜話說在前面,他們加入公司的時候,我把所有不好的事情都說清楚了。剛開始,你如果跟他們承諾好的就把人誤導了,我都不能跟自己保證,怎麼跟他們保證呢?我知道這是未來,但是也不確定我們一定能走到這個未來。如果不能在一起很好的工作的話,我們的工作是沒辦法搞下來的。

62.我們的價值觀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華爾街非常不喜歡我,但就是這樣,如果喜歡我們公司就投資我們,如果不喜歡我們公司就賣我們的股票。

四、關於領導力

63.關於領導力,首先,它是自然的直覺,你必須要感覺到一些不太一樣的東西,第二,你需要接受訓練,那些艱難的體驗、艱難的過程是能夠成為你很好的培訓素材的。

64.作為一個執行長,我的工作是當每個人都高興的時候我要說那些不高興的事情,當每個人不高興的時候我要說讓人高興的事情。所以,領導力是要去培訓的。

65.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可以成為一個執行長,也從來沒敢想我居然成為一個不錯的CEO,這是我從實踐的過程當中學習到的。

作為一名老師,老師總是想讓學生學得更好,讓這個學生變成市長、變成科學家、變成銀行家,這都是老師的心愿。好的老師總是希望青出於藍勝於藍。

作為一個執行長,我也培訓我自己,我希望我的員工都能夠做得更好,公司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要確保我們的環境是好的,是積極的,這就是老師的思維。老師並不意味著我了解的比你多、我知道的比你多,並不是,老師是從他人那裡學習,是不停歇地去學習,要永遠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66.領導者的眼光、胸懷和實力是最重要的。領導者的眼光放不開是不行的,我們跟別人比賽,比的是誰看得更遠,誰看得更高。生意越來越難做,眼光看得更遠,走得就更遠。企業要用各種各樣的人,而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有一點古怪,所以領導者胸中要能容納千軍萬馬,最怕的是跟員工比誰聰明。

67.領導者永遠不要跟下屬比技能,下面的人肯定比你強;如果下面的人不比你強,說明你請錯了人。

68.我對技術方面不懂,我今天也沒有覺得很丟臉。正因為我不懂技術細節,而我的同事們都是世界級的網際網路頂尖高手,所以我尊重他們,我很聽他們的話。他們說該這樣做,我說好,你就這樣去做吧。試想一下,如果我很懂技術,我就很可能說:「那樣沒有這樣好。」我會天天跟他吵架,吵技術問題,而沒有時間去思考發展問題。

69.優秀的領導者是非常積極的,他們不去抱怨別人,他們以不同的視角去看事情。在我的公司當中,剛開始的時候,我不受歡迎,因為我老是想5年之後的事情、10年之後的事情,在一起工作了3-5年之後,我的同事發現,你是對的。

70.企業家要有擔當精神。其實在2004年我們準備做支付寶、做阿里金融的時候,我就知道有一天我們會碰到麻煩,我也糾結過。那時候我在達沃斯論壇聽了一個國家領導人關於領導力的講話。他說,領導力是責任,有些事情,你相信,但是其他人不信,但如果你覺得這個事情非常重要,是對社會發展有利的事情,就要付出一切代價做到它。這改變了我的想法。我立刻給團隊打了電話,「立刻、現在、馬上去做,如果出問題,我去解決」。一個月後推出了。(2018年,冬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

五、關於組織管理

71.真正把管理做好,要把文化做好,管理文化背後必須有強大的思想,沒有真正的、很好的思想,就沒有辦法把企業做大。

72.很多年以前,我剛開始做企業的時候,我也學日本,後來學美國,再後來學韓國。我們永遠在邊上學人家,我們永遠從歷史中學,我們從來沒有面對未來去學。其實,中國傳統的儒釋道思想給了我很多啟發。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然後運用太極的競爭理論,我覺得其樂無窮。如果我今天去學西方的管理體系,那麼阿里巴巴再怎麼走也走不出西方的模式。所以,我堅定地相信,企業的創新、創意來自我們的信仰體系,來自我們對文化的理解。

73.管理,管是管人、管文化,理是理制度、理模式。我的職責就是把人給管好。管理人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就是用文化去管理。

74.企業即人,管理即借力。我最早聽到「企業如人」這句話,是聽索尼公司的CEO講的。我覺得,企業就是人,它有生老病死,企業遇到了問題,就是人生了病。有一些問題是小病,比如感冒,你不治,它自己也能好;有一些問題,你不治就是癌症,越搞越大。管理企業就像管理自己一樣。

75.一個董事會必須有30年、50年的思考,一個CEO必須有5-10年的思考,一個副總裁必須有3年的思考,一個經理必須對未來一周有思考,一個員工必須對明天有思考,這是一個體系。(2016年2月,馬雲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的講話)

76.2003年開始,我們對每一個崗位都實施了接班人培訓計劃,把文化、價值觀以及團隊合作納入每個同事的業績考核。

2009年,阿里巴巴成立十周年時,為確保阿里文化未來的傳承,我們正式啟動了合伙人制度建設。

2012年,我們開始實施阿里巴巴領導層年輕化的整體換代升級準備工作。同時,阿里集團成立了戰略決策委員會(董事長擔任主席)和執行管理委員會(CEO擔任主席),以更好地平衡集團整體戰略的延續性、穩定性,以及提高執行管理指令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創新能力。(2015年5月,馬雲在內部郵件中宣布阿里史上最大規模的管理層更替,以及張勇即將擔任阿里集團第三任CEO)

77.想要走得快,那就一個人走;想要走得遠,那就一群人一起走。要一群人一起走,就一定要有組織。

78.阿里巴巴的KPI考核是很令人討厭的。每個人都恨KPI,但如果沒有KPI、沒有結果導向、沒有效率意識、沒有組織意識、沒有管理意識,那麼所有的理想都是空話。(2016年,馬云為新入職的員工講話)

79.不能因為員工討厭KPI就取消KPI,每個人的KPI指數不一樣,這不是數字的分解。設計KPI是一門藝術,管理公司是一門科學,這中間是有巨大差異的。(2016年2月,馬雲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的講話)

80.大企業要有小作為。所謂「小作為」,不光是指瑣碎的工作細節,還有「小而美」的組織形態。網際網路時代需要快速靈活的組織,阿里巴巴已經是個龐然大物,只有通過重新拆分才能保持「小而美」,做好「小作為」。(2013年初,馬雲宣布把所有的業務和組織重新劃分拆成25個事業部)

81.我發現很多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他們經常給高管加工資,但是中國企業一定要給普通員工加工資,這是倒過來的。高管加工資,你一個月給他加五萬、十萬塊錢,他其實是沒有什麼感覺的,他覺得我反正就掙兩百萬;但是給普通員工加3000塊錢、5000塊錢,他會非常感謝,而士氣就是企業的戰鬥力。

六、關於公益與鄉村教育

82.慈善在於給予,公益是在於參與,在於點點滴滴的行動。慈善可能以給錢為主,而公益需要時間、激情、智慧以及所有錢買不到的東西。

83.鄉村教師計劃剛開始設立的時候,我不想用自己的名字。後來我的同事說服了我:做慈善要低調,做公益要高調。慈善是援助,公益是喚醒,喚醒人們的良知,喚醒大家一起參與。(馬雲談為何他在2013年卸任阿里CEO後,成立個人的公益基金會「馬雲公益基金會」)

84.談到脫貧,我覺得教育仍然是最重要的,只有加大農村貧困地區在教育上的投入,國家才能實現長久的脫貧致富。決定一個國家命運的不僅僅是精英階層和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更重要的是底層百姓的素質。如果底層百姓的素質差,這個國家再好也好不到哪裡去。

85.很多年前,我到農村去。早上5點多,我去趕早班公共汽車。非常昏暗的車燈下面,有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拿著包。那個地方讓人感覺很荒涼,也很不安全。我問小女孩去哪,她說去讀書。我好奇才5點多怎麼就出門上學,她說她到學校要走10多里的路。當時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有機會,我可以為農村的老師、為農村的孩子們做點什麼事?

像小女孩那樣的鄉村孩子,在中國有幾千萬。如果他們在薄弱的教育環境里長大,中國再強大也強大不到哪裡。如果教育跟不上,人類所謂的和平、發展、繁榮、昌盛都是假話。(2018年,馬雲談及為何「馬雲公益基金會」的第一個公益項目是重點關注鄉村教育)

86.一個國家的強盛不能只顧科技最先進的地方,更要關注最薄弱的地方;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不是看發達地區,而要看落後地區;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在於有多少精英,而在於底層人口的數字。

87.在別人看來,我當過老師、做過老闆,其實我只做了一樣工作——當老師。我大學畢業後當了6年老師,創業後用當老師的辦法在做企業。

88.我認為,CEO就是首席教育家(Chief Education Officer)。

89.我有一個夢想:就是盡我自己的最大努力,讓老師得到真正的尊重。我願意下半輩子都做鄉村教師的代言人,去喚醒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對鄉村教師的關注和重視。

七、關於人生態度

90.我希望有一天能回學校教書,教年輕人,和年輕人分享我的故事。錢不是我的,我只是很高興我有這個資源,我想做得更好。

91.錯誤和失敗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重要的是應對錯誤和失敗的態度和做法,是消極的被動應對,還是積極的面對。

92.要學會適應被拒絕,我們不是那麼優秀的,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拒絕我們。我記得我申請工作,失敗了30次。我去申請當警察,一共5個人申請,4個人通過,只有我一個人沒通過。KFC來中國,24個人去申請工作,23個人成了,只有1個人沒被錄取,就是我。

93.我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但對今天、明天,我膽小謹慎,如履薄冰。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後天的太陽。相信這一點,你就會走出去。

94.聰明和智慧之間的區別是什麼。我的看法是,聰明的人知道自己要什麼,智慧的人知道他不要什麼。

95.影響我的人挺多的,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人影響我:路遙的《人生》影響過我,金庸的《笑傲江湖》影響過我,《阿甘正傳》裡面簡單的阿甘影響過我,《排球女將》中的小鹿純子影響過我,還有我的父母、我的老師、我的朋友,他們都影響過我。但是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完全影響你,重要的是你能從每一個影響過你的人身上找到各種機會,然後不斷學習,從而反過來影響別人。

96.機會在哪裡?機會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我這樣告訴自己,也告訴年輕人。在中國,當人們抱怨的時候,機會就出現了。處理人們的不滿,解決存在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97.夢想和理想是有很大差異的。夢想,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過。有的孩子三天兩頭換夢想,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這很正常,總比沒有夢想好。但理想不一樣。理想是一批人共同堅定地做一件事,並且有計劃、有實踐、有行動,一點一點地把它變成現實。

98.我有些心得想分享給所有年輕人。第一,要樂觀地看待未來。不樂觀的人是不可能創業的。我算是一個樂觀主義者。第二,少一些抱怨,認真檢查自己的問題。第三,要有超越常人的堅持。沒有這些素質,你是走不遠的。

99.人生有三層機會。第一層機會是,年輕人覺得自己什麼機會都沒有,其實這時候處處是機會。因為你的雙手是空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第二層機會是,你剛剛取得一點成功的時候,你覺得到處都是機會。這時候是你還沒有想清楚。當你真正了解自己要什麼、應該放棄什麼的時候,真正的機會並不多。

第三層機會是,給別人機會,才是真正的機會。30歲的時候要跟別人做,40歲的時候要自己做,50歲的時候一定要給別人做,給年輕人機會。(馬雲在「2014兩岸企業家峰會」的講話)

100.我是犯過無數錯誤的人,阿里在前面15年里至少遇到過100多次滅頂之災,但是都挺過來了。今天必須很努力,才能面對明天的殘酷;明天必須很努力,才有可能看到後天的太陽。但是,絕大部分人看不到後天的太陽,因為光努力還不夠,還要有運氣。運氣從哪裡來?運氣就是自己好的時候多想想別人,自己不好的時候多檢查檢查自己,我相信會走過來。(2014年,馬雲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參考資料來源:

1.2018年2月2日,「中英商業論壇」上的講話

2.《阿里巴巴:馬雲和他的102年夢想》,2016年,中信出版社

3.《阿里巴巴正傳》,方興東 劉偉,2014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4.《馬云:未來已來》,阿里巴巴集團

5.《阿里巴巴經營法:馬雲的企業經營哲學》

6.《馬雲,火一樣的老師》,環球人物,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