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治理堵點難點 為居民打造「幸福之家」

2023-07-26     石家莊裕華發布

原標題:瞄準治理堵點難點 為居民打造「幸福之家」

到青園便民市場購物的居民絡繹不絕。

經過改造提升的文化廣場成為孩子的樂園。

青園小區社區通過組建社區「紅色智庫」,瞄準社區治理中的堵點、難點、痛點、焦點進行精準治理,不斷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讓社區變得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石家莊市裕華區裕華路街道青園小區社區占地約23萬平方米,現有住宅樓76棟,住有居民1.2萬餘人。近年來,青園小區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本著「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初心,積極探索構建「四青心」工作法,通過組建社區「紅色智庫」,瞄準社區治理中的堵點、難點、痛點、焦點,廣泛聽民聲、集民意、聚民智,實實在在解決廣大居民的揪心事、煩心事、憂心事,不斷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先後榮獲河北省文明社區、省會親鄰社區、石家莊市最美社區、石家莊市城市基層黨建示範社區、石家莊市優秀志願服務社區、石家莊市十佳健康風采社區、石家莊市民公益基地等稱號。

修廣場建市場治堵點 小區舊貌展新顏

7月24日,青園小區文化廣場上,綠樹成蔭,涼風習習。一大早,居民丁桂玲就帶著孫子孫女來到廣場上玩起了鞦韆、蹺蹺板等嶄新的遊樂設施。

「這個廣場是今年剛改造的,不僅重鋪了地面,新裝了休閒座椅,還增設了不少遊樂設施,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到這兒玩。」丁桂玲一邊陪小孫子玩蹺蹺板,一邊樂呵呵地對記者說,她住在青園小區快10年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小區越變越宜居」!

青園小區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產權單位眾多、居住人口密集、公共空間狹小,是典型的老舊小區。近年來,隨著小區各項設施的逐漸老化,社區居民對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幸福指數的期盼越來越強烈。

如何解決老舊小區普遍面臨的這一焦點問題?青園小區社區黨委書記、39歲的梁佳樂介紹說,社區黨委結合社區實際,組建了「紅色智庫」。

「簡言之,『紅色智庫』就是我們社區治理的智囊團。」他解釋說,社區以「黨員議事會」為基礎,吸納非黨員居民代表和暫住居民參會議事,確立起以社區黨組織為中心,紅色聯盟、紅色社區社會組織、紅色物業、紅色管家為支持的紅色志願服務體系,將社區幹部、黨員群眾、志願者、便民機構、駐區單位等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共治共建共享,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

每月16日,青園小區社區會定期召開「紅色智庫」議事會,在不斷探索和總結中,形成了「提出議題—受理—形成初步意見—廣泛徵求意見—會議決策—宣傳欄公示—組織實施—公開落實情況—資料歸檔備查」為主要流程的「紅色智庫」議事制度。

「我們線上線下廣泛聽取民意,目前已解決社區環境衛生、樓棟下水道堵塞、水管破裂、路燈管理、室外健身器材老化、居民取暖、天然氣等大家關心的問題,對青園小區文化廣場提升改造就是我們今年解決的民生問題之一。」梁佳樂,這位到青園小區社區工作剛3年的社區書記對小區的變化如數家珍。

記者看到,文化廣場南側就是今年1月營業的社區集市——青園便民市場,占地2000餘平方米,其承載功能已遠遠不止買菜那麼簡單。

「我們享受著的是15分鐘生活圈的便利,來一趟便民市場,不光能買到蔬菜瓜果肉蛋奶,還可以吃一頓早餐、理個髮、做個針灸、修個腳,買個五金用品,特別方便。」拎著大包小包走出菜市場的居民王梅菊阿姨一臉幸福地說道。

「這裡原來是澡堂子和舊市場,我們『紅色智庫』廣泛徵求民意,在市商務局和區商務局的支持下,打造成青園便民市場,讓居民不出小區,就能解決基本日常生活所需。」青園小區社區居委會張青說,目前,該市場服務於周邊8個小區約8萬餘人。

「我們小區路窄,一到早晚高峰期,車多人多經常造成交通擁堵。為了解決這一民生堵點,結合去年老舊小區改造,我們在小區道路改造專項商討會上積極獻言獻策,和居委會、物業、施工方、有車族代表等共同商議出小區通車路線,極大緩解困擾居民多年的堵點問題。」「紅色智庫」成員王潤蘭笑著說。

這兩年,青園小區社區在改造提升硬體設施的同時,還積極連結各方資源,為民提供多樣化的便民服務。「我們組建了郭德江志願服務工作室、張素華義務理髮、好鄰居互幫團、合唱團、炫舞文化工作室、軍鼓隊、葫蘆絲隊、太極隊、模特隊、室外健身隊等10支紅色社區社會組織,不光活躍居民文化生活,還提供理髮、維修、巡防、扶貧幫困等志願服務。」張青說,這些志願服務隊受到了居民的廣泛好評。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能幫著解決燃眉之急的往往都是鄰居。小區獨居老人高阿姨對社區好鄰居互幫團讚不絕口。「我腿腳不好,走路不方便,他們義務幫我買菜購物,上次我家下水道堵了,還是他們幫我疏通的。」

好鄰居互幫團負責人劉傑告訴記者,該公益組織成立於2019年12月1日,現有成員33名。「我們把小區里有一技之長的熱心人組織起來,義務幫忙提供電腦維修、疏通下水道、義務幫扶等服務,解決鄰里燃眉之急。」劉傑希望有更多一技之長的鄰居能加入這支團隊,肩並肩傳遞正能量,讓社區變得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希望小區停車更有序

王潤蘭:我們小區活動特別豐富,逢年過節會舉辦文藝匯演、公益市集、親子運動會,針對老年人還會開展智慧型手機使用、防電信詐騙講座、健康大篷車等很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不僅活躍了社區文化氛圍,還不斷提升我們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如果說有什麼心愿的話,最好是在小區里也建一個社區食堂,解決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人吃飯難問題。

楚平巧:我們小區志願服務隊很活躍,就拿治安巡邏隊來說,由小區六七十位退休居民組建,大家每天按組自發沿小區巡邏1小時,及時發現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為小區安全保駕護航。所以說,小區的和諧美好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因為我們是老舊小區,公共空間相對狹小,目前小區通車路線問題已經解決,我們希望社區能聯合物業重新規劃車位,加強停車管理,讓小區停車更規範、更有序。

對話書記

要把每一位居民當作家人

記者:梁書記,在3年的社區工作中,您認為如何當好社區書記?

梁佳樂:社區是我們共同的大家庭,作為社區書記,要把每一位居民當作家人,對於他們的急難問題,要以身作則,衝鋒在前,不但要胸懷熱忱為民分憂解難,還應該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在日常工作中,要保質保量完成街道下達的任務,保證社區工作的順利開展,並能積極協調解決社區發生的大事小情。此外,還要結合社區實際,制定符合本社區特色的工作法。以青園小區社區為例,我們構建的是「四青心」工作法,簡而言之,一青是推動社區幹部隊伍年輕化,組建和培養一批有擔當、善擔當,有幹勁、敢作為的年輕幹部,目前我們社區工作人員多為「80後」「90後」的本科生,他們在推進基層黨建、項目建設、網格管理、社會治理等工作中都展現出年輕人的活力和激情。二青是注重徵求意見清單。三青是重點發揮社區年輕黨員幹部的特長。大力挖掘本社區中青年志願者,聯繫各類青年人才,連結高校大學生資源參與到社區治理中,提高治理成效。四青是重點工作傾向於老年人和青少年關懷,織牢織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網,不斷提升廣大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那麼,我們社區下一步又有哪些為民服務新舉措?

梁佳樂:因為青園小區社區居民偏老齡化,考慮到老年人行動不便,為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青園小區社區決定今年攜手愛巢養老、青園便民市場,根據社區老年人實際需求,量身定製孤寡老人配餐、買菜送貨上門服務。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此方案。

來源 | 燕趙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62a14c8c34dc3c88d94fa623fa14b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