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熱,再沒什麼比一碗涼麵更適合用來拯救被夏天熱化了的胃口了。
「涼麵」無疑是夏天的關鍵詞,隨便打開任何一個社交軟體,就可以看到一碗碗涼麵被捧上桌大快朵頤。涼麵成了不少人夏天的主食首選,於是不少餐廳也會相應地推出涼麵,以滿足食客的需求。倘若大廚能適宜地研發幾款新式涼麵,在夏季一定是引流爆品。
今天,就跟隨紅廚網一起來領略涼爽的碳水世界吧。
整編:林林七
編輯:長樂未央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天氣一熱,涼麵的生意就開始走俏起來。
據相關報道,每年在酷熱的「二伏」天和大暑前後,北京多家麵店的冷麵、涼麵銷量都暴增。
那段時間新川麵館月壇店、阜橋店、西單店等多家門店的涼麵每天也均賣出上千碗。慶豐包子鋪的牛肉麵、炸醬麵、打滷面、涼麵等各種麵食近期銷量也比平日增長超過二成。
那涼麵何以如此受歡迎呢?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天氣漸熱,而澱粉類食品既能儲熱,又可保冷,自然是中餐里應季而變的好載體。於是在涼麵之外,我們還能看到涼皮、涼粉、涼蝦、面魚兒等食物,無不都是用澱粉來製作的消暑小吃。
而作為麵食的涼麵,既可飽腹,又可消暑,自然成了人們夏天飲食的不二之選。
其次,涼麵價格實惠,市面上的涼麵普遍價格在每份8元到15元不等。便宜,又能填飽肚子。
當然,更加不能忽略的就是,涼麵確實好吃。一口下去,酸、咸、辣、甜,各種味道在口腔里迸發,裹挾著麵條的麥香、蒜頭的辛辣、黃瓜的清新。無怪涼麵成為眾多人夏天的心頭愛,實在是難以割捨啊。
各地涼麵大不同
北京芝麻醬涼麵
從南到北,以醬為核心,拌出了一個中國的涼麵地圖。
麻醬自然獨占鰲頭。
不過,由於純粹的芝麻醬吃起來微微發苦,於是大廚將花生醬混入其中,以沖淡芝麻醬的苦味。
這就是著名的「二八醬」的由來。
對於從前的老北京人來說,一碗芝麻醬涼麵是夏天不可或缺的美味。老北京的涼麵簡單,麵條上疊著黃瓜絲,再澆上二八醬,便是帶來清涼的一碗面。雖簡單,味道卻豐富,清爽的黃瓜絲和麥香的麵條被濃厚的麻醬裹著,厚厚的一口吃下去,芝麻醬混著花生醬的濃香在口腔中蔓延,叫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
山東什香面
到了山東,這片自古就有「齊帶山海,膏壤千里」美譽的土地上,物產豐富,於吃食上自然也不含糊。光一勺芝麻醬可滿足不了山東大漢的好胃口,山東臨清的什香面,光配菜就有十幾種,肉鹵、西紅柿雞蛋鹵葷素兼備,黃瓜、西葫蘆、綠豆芽、蒜苔、豆角、茄子、紅蘿蔔……五色交織,五味交融。滿滿當當地擺滿一大桌,叫人眼花繚亂。
吃面的時候,先盛上半碗面,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添加不同的配菜,基本上是半碗面半碗菜,再攪拌均勻,就可以大飽口福了。
天津撈麵
配菜豐富的什香面到了京津,又變幻出了新的樣貌。天津撈麵講究四碟八碼,也就是四碟配菜,八種菜碼,四碟指:清炒蝦仁、糖醋麵筋、韭菜香乾、攤黃菜(炒雞蛋),八碼有黃瓜絲、胡蘿蔔絲、白菜絲、豆芽菜、菠菜、黃豆、青豆、紅白粉皮,其中紅白粉皮更是喜壽宴必備。
川渝雞絲涼麵
來到川渝大地,雞絲涼麵成了人們的心頭好。香脆的花生、清新的黃瓜絲和雞絲在面里「匯合」,淋上辣椒油和糖醋汁,再撒些蔥花、香菜。來上一口,麻辣中帶著酸香,麵條筋道,雞肉香軟,家常的食材帶來讓人沉迷的味道,叫人不由得感慨一句「巴適得很」。
南充營山涼麵
來自南充的營山涼麵更是讓無數人魂牽夢縈,甚至將一碗涼麵吃出了金氏世界紀錄(2018年,營山涼麵登上央視,並創下「萬人同吃營山涼麵民俗文化活動」的金氏世界紀錄)。
營山涼麵的吃法和平常涼麵並無什麼不同,將豆芽墊在碗底,裝上麵條,淋上蒜水、醋和大頭菜。和其他涼麵拉開差距的是一勺紅油,這勺紅油可有講究,顏色鮮紅,卻不見一點辣椒。這叫營山紅油,是選用了本地油菜籽榨出的鮮菜油和「朝天沖」「紅辣椒」「二荊條」等辣椒熬制而成,之後將辣椒過濾掉了,只留下紅艷艷一碗辣油。
蘭州素涼麵
東北、西南各具美味,作為麵食大戶的西北自然也不甘落後。
一碗涼麵,澆上各色素鹵,淋上少許油潑辣子,蒜汁、香醋自然也不能少,筋道又爽口,叫人慾罷不能。各色素鹵聽著繁雜,其實不過就是將應季的蔬菜切片燉熟,再勾上芡,就可以澆到面上。
面雖素,將大口吃肉刻在基因里的西北人少不得點上一串羊肉。於是將涼麵拌勻,美滋滋來上一口清涼的碳水,再狠狠地咬下一口羊肉串,戈壁上的風在此刻都變得不再暴烈,而是暢快。
江浙滬風扇涼麵
說到吃涼麵,江浙滬也是有一套。江浙滬的涼麵是實打實用風扇給吹涼的,於是得名「風扇涼麵」。麵條常用偏扁的小寬面,用風扇吹涼之後,先澆上一份滷汁,接著放上綠豆芽、胡蘿蔔絲、黃瓜絲等配菜,最後還得來上一大勺澆頭:燜肉、鱔絲、爆魚……應有盡有。
上海人更是好涼麵這一口。涼麵於上海人就像餃子於北方人,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將面隔水蒸過之後再進沸水煮,撈出撒油防止粘連,也是用風扇吹涼。再在花生醬中加入醬油、醋、辣油等調味料,配上胡蘿蔔絲、黃瓜絲等配菜,再來上一份辣肉或八寶辣醬澆頭,濃郁的醬香把咸與甜包裹在一起,一口下去,唇齒留香。
幾款常見涼麵做法
涼麵好吃,製作也有諸多講究。首先,煮制和過涼是關鍵,在煮麵條時水要多,火要大,這樣麵條才能煮得爽滑、不黏。若火小、水少、面多的話,麵條極易發黏。二來,麵條不要煮得太熟,一般「斷生」即可,最多八九成熟。如時間過長麵條煮得太軟爛,就不能保持涼麵的風味了。最後,麵條煮好後,要立即撈出置涼開水中過涼,然後再撈出瀝干水分,用筷子撥散,加少許熟油拌勻,以防粘連成「坨」。
雞絲涼麵
取雞肉加少許精鹽、料酒拌勻,上屜蒸約10分鐘,取出切成細絲,或用手撕成細條。黃瓜洗凈,連皮切成細絲,香菜切成小段待用。麵條煮熟並過涼,盛入盤中。將精鹽、醬油、香醋、味精、香油、雞湯放入一小碗內調成涼拌汁。再將晾好的麵條分別盛入碗內,上放黃瓜絲、雞肉絲,撒上香菜,澆入調好的涼拌汁,食時拌勻即可。
麻醬涼麵
豬肉切成細絲裝碗,加入水澱粉抓勻漿好,黃瓜洗凈切成細絲,大蔥切成蔥花,大蒜切成米粒狀,香菜切成碎末待用。蔥花熗鍋,再下入漿好的肉絲煸炒,肉絲變色後,加入少許醬油炒熟取出晾涼。麵條煮熟並過涼後盛入盤中,把切好的黃瓜絲、熟肉絲、蒜米粒、香菜末逐層撒在麵條上。芝麻醬放入碗內,加入精鹽、味精、香醋和適量的涼開水調成稠糊狀,澆在麵條上即可食用。
蔥油涼麵
海米洗凈,用少許熱水浸軟,用刀剁碎。玉蘭片、香菇均洗凈,切成小丁,用開水焯熟後過涼,瀝去水分。大蔥取蔥白,切成米粒狀待用。起鍋熱油將蔥粒炒香,製成蔥油,倒出晾涼。蔥油、醬油、精鹽、味精、香油一同放在碗內,拌成蔥油涼拌汁。麵條煮熟並過涼後盛入盤中,撒上蝦仁、玉蘭片、香菇丁,澆入蔥油涼拌汁拌勻,即可食用。
酸辣涼麵
熟瘦豬肉、黃瓜分別切成細絲,綠豆芽摘去頭尾,洗凈,下入開水鍋中焯至斷生撈出。雞蛋打入碗內攪散,加入少許精鹽調味,用炒勺攤成薄蛋皮,取出切成細絲備用。醬油、香醋、精鹽、味精、香油和鮮湯一同放在碗內,調成涼拌汁。煮好麵條,過涼後盛入盤中。將黃瓜絲、綠豆芽、雞蛋絲、豬肉絲依次排列在麵條上。澆入辣油,然後與涼拌汁一同上桌,食用時淋汁拌勻即成。
各位大廚於涼麵上有什麼創新做法或者搭配,也一起來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