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對的人」在一起應該有的 5 種感覺,你有過幾種?

2022-05-30     白蘭花Michelia

原標題:和「對的人」在一起應該有的 5 種感覺,你有過幾種?

「 點擊下方的音樂,陪你聽一首好歌 」

文 | 杜言心

來源 | 簡易心理學(xinli01)

有些已婚讀者說,自己在感情中選錯了人。

婚前「感覺」還不錯,就結婚了。

我相信這種心態很多人都有,但是那些感覺是否真的是對的,有待考證。

其實和「對的人」在一起應該有 5 種感覺,看看你有過幾種?

可以說很多話

不說話也不尷尬

心理學研究表明:日常聊天中,一個人說的話如果有 90% 以上是廢話,這個人就容易感到快樂;如果廢話不足 50%,快樂感則不足。

幸福,大概就是找到了一個你想對 Ta 說很多廢話,他也願意聽你講廢話的人。

當兩人都選擇閉上嘴,不再與對方分享日常,或者每次試圖的分享總會遭到對方敷衍、冷漠、嘲諷、說教的態度,感情走向肯定會不明朗。

互不吝嗇分享,同時給對方的分享足夠的回饋,是親密關係能長久穩定的重要特徵。

同時,你們因為有了這份深層次的情感連結,相互都懂對方,不會為了說話而硬說話。有時兩個人靜靜地呆著也不覺尷尬,你忙你的,我做我的,也是一種剛剛好的舒適。

現在告訴大家 3 點聊天技巧,助你們感情更幸福:

1. 共情:換位思考,讓你感受到被理解被關愛。比如,「我知道你很難過」「感謝你對我的信任」「這麼不容易的事,你是怎麼堅持下來的」等等。

2. 回應:通過積極的口頭、肢體語言、或文字來表達,比如,一句暖心的話,一個溫柔的注視、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大大的擁抱等等。

3. 支持:善於發現你的閃光點,及時肯定或鼓勵。比如,「你今天真好看」「別怕,我支持你」,「如果你需要幫忙,記得來找我」「你能行」等等。

分享的實質,就是在接納、傾聽中建立連接和共鳴,從而加深感情。

如果你們能為對方敞開心扉,共享彼此的秘密,那麼你們一定很親密,因為彼此想要了解,想要更愛對方。

自然做自己

就能得到對方的欣賞

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了要滿足每一個人,而是要找到同頻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愛你的人,見過你的醜樣子,仍然不嫌棄你;知道你的脆弱和不堪,依然不離不棄地陪伴在你身邊。

Shaver & Mikulincer 強調,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受到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影響,而親密關係則處於核心地位。

和「對的人」在一起,你會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並開始逐漸完善對自我的認知。

當自我認知愈發趨於積極和穩定的兩個人相互作用,就更容易維持一段平等健康的親密關係。

美國治療師 Brené Brown 指出,想要與對方建立深層次的聯繫,就需要克服羞愧感和焦慮感,敢於在 Ta 面前展現更真實的自己,包括脆弱和不足。

如果對方能在你脆弱時給予良好的共情,感情也會更優質。

所以,「對的人」是能夠讓你安心地向 Ta 暴露自己的脆弱,讓你敢於做自己的愛人。

廖一梅說過:

人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人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當你自然舒適地做自己,就能得到對方的欣賞,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接納和肯定,更是一種深層次的理解和默契所在。

在爭吵中深化感情

生活就像一道菜,光有肉和菜不行,還要加點油鹽醬醋。而吵架,是感情里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John Gottman 在長達 40 年對婚姻關係的研究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婚姻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這其中 69% 的分歧會永遠存在。

再相愛的彼此,也免不了鬥嘴爭吵,只不過床頭吵架床尾和,所有的矛盾爭吵,終究都抵不過一句捨不得。

很多人在爭吵的時候會預先抱有消極悲觀的想法,以為對方懷有惡意。

心理學研究者對於那些預設對方懷有惡意的伴侶進行的研究表明,

他們處於一種高度生理喚醒的狀態:對抗-逃跑-呆滯的模式會被激活。

而預設對方懷有好意,能夠降低生理喚醒水平,抑制高度的警戒心,同時多了一份理解和同情。

在我看來,處理衝突,也是一種愛的能力。

當你負起相應的責任,減少情緒激烈的控訴,真正做到就事論事,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為了吵贏而爭執時,你才有機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以及一段全新的親密關係,這些都將加深你們之間的感情,擁有吵不散的感情。

此時,心姐想起網上很火的一幅漫畫:爺爺奶奶互相慪氣,各坐長椅一邊,結果天上下雨了,爺爺依然生著氣,手卻不由自主給奶奶撐著傘。

彼此滋養

共同成長

為彼此成為更好的人,這種共同進步的感覺,說明你找到對的人了。

不是說你們在一起要取得多大的成績,而是一起加油越過越好,比如說,情緒變得更穩定了,心態變得更積極了,更有動力賺錢了,學會了新技能等等。

一段共同成長、互相兜底的感情,不僅會讓平淡的日子變得有滋有味,也會讓人生變得豐盈,回味無窮。

倦了時,彼此安慰;冷了時,相互依偎。

因為有彼此的存在,不用害怕前路艱險;因為有彼此的溫暖,不用畏懼腳下坎坷。

就像舒婷在《致橡樹》中描寫的: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長久的感情,關乎未來的規劃和努力。

當你們之間缺少了同一個人生目標時,從某種程度上講,兩個人已經失去了平衡。

因此感情不僅僅是兩個個體表面上的結合,而是可以見證彼此的蛻變,共同找到人生的意義,彼此滋養,相互成就。

以「我們」的方式思考

對未來有信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認為好的愛情由 3 個基本要素構成:

激情、親密和承諾。

一個真心愛你的人,會認真規劃你們的未來,給你穩穩的承諾。

在感情中,既能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又能兼顧「我們」的需求,才能解決衝突。

一個人如果過於執著於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看得太重,表達想法時就會很主觀,更無法兼顧「我們」。

如果 Ta 能放下「我」的情緒和「你」的對錯,以「我們」的感情為先,就能更冷靜理智地處理矛盾。

即便遇到困難,兩個人也會習慣性地考慮到「我們」,然後相互協調,一起集中精力找到解決辦法。

畢竟很多時候,「我們」的關係比對錯要重要。

那個能與你齊心協力合作、將「我們」看成一個整體的人,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兩個人對未來生活自然充滿信心。

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

兩性交往,其實沒有絕對的配不配,還要看合不合適,以及願不願意相互磨合。

比起那些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激情,這 5 種感覺是可以在相處中磨合出來的。

願你能和對的人在一起

作者:杜言心,英國倫敦大學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研究心理學多年。心姐想用專業和溫暖,一直陪伴你哦!微信公眾號:簡易心理學(ID: xinli01)白蘭花Michelia 經授權發布本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4ad38fa99770af436aef6c8c1f6fe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