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 候選人公示!

2020-01-09     這裡是儋州

關於海南省「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

候選人名單的公示


  根據有關通知精神,經自下而上、層層把關、逐級審核推薦遴選,並經會議研究,確定我省「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正式候選人名單,其中「最美退役軍人」正式候選人10名,「最美擁軍人物」正式候選人10名。(含愛國擁軍模範、最美軍人母親、最美軍嫂等)。現予以公示。


  如對公示內容有不同意見,可來電反映,反映情況必須是實事求是,明確具體,應告知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和聯繫方式,對線索不清的匿名電話,公示期間不予受理。公示期為2020年1月8日至10日。


  通信地址:海口市美蘭區海府路59號省政府第二辦公區7樓714室

  郵政編碼:570204

  聯 系 人:顏區龑 鄧世凱

  聯繫電話:0898-65250317、65338597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2020年1月8日


海南省「最美退役軍人」「最美擁軍人物」

(20名候選人名單)


最美退役軍人 10人


陶海林,該同志1984年從陸軍退役後曾在企業擔任過工人、保管、採購、統計、會計主管和財務經理等職務,通過自學先後獲得大專文憑和本科文憑,並通過了全國會計師資格考試,1987年到地處五指山腹地的海南省民族技工學校任教。他多次謝絕高薪高職的聘請,紮根五指山區從事職業教育三十二年。在過去的三十多年時間裡,他從微薄的工資收入中擠出二十幾萬元資助三十多名貧困的山區學生;他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大膽地進行教學改革,以自創的「模擬會計實務教學法」、「理論和實際互換教學法」、「課題討論式教學法」、「師生互換教學法」,提高了教學質量;他熱愛國防,在海南預備役師步兵二團和五指山市武裝部的支持下,在學校中挑選出符合條件的優秀師生,先後成立了「五指山市民兵機動分隊」和「預備役步兵二團四營炮兵連」,不僅為海南的國防建設貢獻了力量,還為部隊提供了大量的優秀兵源,多次被授予「優秀預備役軍官」。他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還獲邀出席了建國60周年國慶閱兵觀禮。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海南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鄒 志,該同志2014年轉業時,懷著對南海邊疆的無限熱愛,主動放棄了長沙、海口等條件優越省份城市,選擇了艱苦三沙市基層島礁建設工作。他以島為家,每年駐島約220天以上,長期與家人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幾年來,他多次上島礁、下漁村,運送各類樹苗250多萬棵,為島礁綠化、海洋生態保護作出了重大貢獻。建立海龜科學研究保護中心,深入宣傳保護海龜的重大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教育引導漁民改變觀念,提高漁民保護海龜的法律意識和保護意識;積極改善駐島漁民居住條件,推進漁民定居點建設,先後完成兩期共73套配套建設,而自己和工委「一班人」至今仍居住在簡易臨時板房內;幫助解決群眾交通運輸難的實際問題,堅持免費為駐島漁民提供海上交通運輸,三年來,累計免費運送人員9000餘人次,運送物資共計12000餘噸,得到駐島漁民的一致好評。他帶領的團隊,被評為「感動海南2018十大年度人物」特别致敬集體獎。個人先後被海南省委組織部、宣傳部評選為優秀共產黨員參加《光榮的追尋》節目訪談,並獲得「中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海昌衛士」稱號。

  

楊 茜(女),海南海事局直屬機關黨委辦公室(工會辦公室)副主任、一級調研員。工作期間,該同志立足單位實際,積極探索「黨建示範點」創建的工作方法與思路,堅持黨群工作與中心工作相結合,黨建工作成效顯著。2017年和2018年,海南海事局在省直機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考核中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一等獎。堅持做好關心關愛老幹部工作,每逢節假日或放下手上的工作,或犧牲自己的假期,陪同退休幹部們出遊。總是第一時間趕去了解退休幹部的情況,全心全意,事無巨細為退休幹部們提供服務。心系單位定點扶貧點。多次到扶貧點,都會去看望村裡家境困苦,正在上學的四姐妹。楊茜同志把她們當成自己的女兒,幫助解決生活求學困難。村裡人早已將她當成了自家人。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每年在全局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活動,2019年海南海事局被授予「海南省無償獻血愛心單位」稱號。她本人從1998年開始參加無償獻血活動,截至2019年8月累計獻血67700毫升,先後獲得國家無償獻血金獎2次、銅獎1次。於1983 、1985年被湖南省軍區記「嘉獎」兩次;1994年至2005年獲得「先進工作者」4次;1995 全國交通系統「二.五」普法先進個人;1999 海南水上安全監督局「優秀共產黨員」;2008 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2008 海南海事局「優秀黨務工作者」;2009 直屬海事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

  

賀華偉,三亞盛捷運輸管理有限公司駕駛員。退役後,該同志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履行著職責,竭盡所能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從2013年5月份至今,零投訴零違規,經常助人為樂、拾金不昧、救死扶傷,不斷傳遞正能量。2014年02月16日晚三亞市某酒店有一位北京遊客心臟病突發,他正好經過,便主動及時將病人送往醫院救治,為搶救病人贏得了寶貴時間。2018年08月02日,在營運過程中,乘客攔車告知旅館裡有位孕婦出血不適,他毫不猶豫地接上孕婦趕往三亞市人民醫院,最終該名孕婦被安全送醫,得到了及時救治,此舉得到三亞日報的宣傳表揚。2013年至2018年,連續5年,他主動參加「愛心助考」公益活動,免費為高考、會考學子順利趕考保駕護航;他助人為樂的精神及優良品德受到各方的好評,上級主管部門對他的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讚許。多次榮獲「優秀駕駛員」、「優秀黨員」、「黨員先鋒」、「文明駕駛員」、「救死扶傷」、「十佳駕駛員」等榮譽稱號。

  

陳小能,海南省消防救援總隊海口支隊秀英區大隊大隊長,2018年隨公安消防部隊集體改革退役,從事防火監督工作14年,始終奮戰在防火除患的最前沿,先後排查單位7308家,發現火災隱患12606處,完成3家重大火災隱患單位整改銷案。曾任海口消防支隊建審科科長,參與的建審技術覆核項目200多個,無一個項目出現錯審漏審。為企業查找違反技術規範2430處,通過提前整改,節約資金上億元。

  

張躍光,現任海南金暢現代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十二年的軍營生活歷練,成了他轉戰商海闖蕩社會的精神食糧。2005年退役後,張躍光成了一名化肥銷售員。2008年10月22日,張躍光註冊成立海南開能農資有限公司,重點銷售鉀肥。十年來,他從村到戶,推廣示範施用鉀肥,他代理的產品很快贏得了廣大農戶的認可。至今,已建成營銷網點和農資超市500多個。同時依託澄邁金馬物流園,打造「農業+現代物流」現代化農資物流園區。海南金暢現代物流中心占地總面積523.93畝,分三期建設,總建築面積約58萬平方米,投資總額約24億元。項目將建設農資農產品倉儲物流配送中心、農資農產品信息網絡中心,農資農產品物流培訓中心等7個中心,打造服務海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並實現全球互聯互通的5A級現代物流園區。先後於2013年11月榮獲海南省第三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2015年9月,海南經濟特區·十大傑出功勳獎;2015年10月,獲「德耀海南·社會責任」2015年海南愛心扶貧特別貢獻獎;2017年5月,獲得2017海南省「綠色崛起·社會責任」扶貧工作傑出貢獻獎;2017年9月,獲得澄邁縣2016—2017學年度「十佳尊師重教先進個人」榮譽;2017年12月,「全球江蘇商會工作先進個人」榮譽;2018年1月,獲得「同心築夢·大愛蘇商——慈善公益十佳個人」榮譽;2018年12月,獲得海南省第三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何上來,儋州新運來特種野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該同志參軍期間榮獲過「優秀學員、優秀士兵、優秀帶兵骨幹」等稱號,多次受到營旅嘉獎。2013年返鄉創業,從事野豬養殖行業。該同志致富不忘眾鄉親,爭當產業扶貧帶頭人。2015年成立儋州新運來特種野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採取養殖到銷售一體化的模式和「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帶著貧困戶7戶38人一起抱團發展「特種野豬」。2018年9月底,合作社進行了年終分紅,每人拿到4000元的紅利。今年又有13戶貧困戶59人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年底野豬存欄量達到300頭。對親屬不離不棄行大愛,行孝積善好家風。10多年來,為了供養因病逝世的哥哥遺留下的子女,他給4個侄子侄女「當爹又當媽」,用愛撐起一個家。海南日報、海南廣播電視台、今日儋州、儋州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多次報道何上來的事跡。2018年何上來被海南省電視台等媒體譽為「新時代的奮鬥者」;2018年何上來家庭被儋州市文明辦評為「最美家庭」。

  

黃光周,1993年入伍,1997年退役。他擔任海口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協會會長,自願擔當起為退役軍人服務的社會責任,組合軍地資源,彙集社會力量,為退役軍人在就業創業培訓、獲得創業扶持等方面提供幫助。五源河智慧農貿市場是海口市政府的民生重點項目之一,他為了這個民生工程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承諾市場兩年半不收攤位租金,可為周邊村民提供最多3000多個就業崗位,幫助父老鄉親就業致富。他組織家鄉海口西秀鎮長德村村民共同成立海口長德美新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主營家禽家畜、花卉種苗,合作社先後帶動約400名鄉親就業,每個村民每年可以獲得兩萬多元的收益。

  

蔡 江,現任海南瓊中雲湖鄉村旅遊區董事長,該同志1984年退伍後,被分配到當時的縣農機廠工作,1990年工廠改制後,離開農機廠開始了創業之路。他先是白手起家創辦了汽車修理廠,提供就業崗位60多人。改變家鄉面貌一直是他的心愿,2010年蔡江毅然放棄自己的修理廠生意,成立公司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帶動老鄉們共同致富。看到家鄉什雲村鄉親們住的房子都很老舊,很多是危房,下雨天漏雨,2014年,蔡江投入2600多萬元對什雲村進行整村推進建設,讓鄉親們住上了樓房。他創辦的雲湖鄉村旅遊公司,2018年共接待遊客22萬人次,全年總收入2249萬元,上繳稅收308萬元,安排家鄉就業崗位216人,其中安置周邊黎苗族同胞就業86人,安置農場職工就業68人,安置復員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殘疾人、下崗職工等62人。創業成功後,蔡江始終不忘回饋家鄉,2008年投入36萬元為吊羅山鄉什旺村修建環村道路、改善人居環境;2014年創辦雲湖公司後,為什雲村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助400元;為什雲村考上大學的孩子,每人每年資助1萬元直至大學畢業;2008年以來,蔡江一直資助貧困家庭大學生圓大學夢,截至目前共資助了10多名貧困家庭大學生圓了大學夢。他曾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09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2019年榮獲全國模範退役軍人。

  

吳孔利,現任龍湖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總經理。該同志1991年退役後回到老家的定安牙膏廠工作。2012年牙膏廠轉型,下崗後,一次偶然機會,他了解到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專家團隊正在研究食用菌種植技術,認為市場前景不錯,當過兵的說干就干,就咬咬牙拿出自己全部積蓄35萬,外借親朋好友45萬,艱難湊夠75萬,走上創業之路。意外總是猝不及防,2014年超強颱風「威馬遜」來襲,三個菇棚遭襲受損嚴重,吳孔利和家人近一年的付出全部化為泡影。但災害沒有擊垮吳孔利,颱風過去不久,他在政府有關部門幫助下開始重新籌備資金,從三個簡易蘑菇棚起步發展到如今的2萬平方米生產基地,從最開始僱傭6個村民到如今公司固定員工230多名,公司蘑菇產量達1600多萬噸,產品不僅在海南暢銷,還遠銷廣東湛江、廣西南寧等大城市。一人致富後,他作為一名老黨員,吃水不忘挖井人,提出通過「臨時工+免費培訓+技術考試+合格轉正」的方式,讓當地農戶邊干邊學,在有錢可拿的同時還能學到技術,解決230名當地農民就近就業(其中貧困戶48戶、困難戶91戶),每年向貧困戶發放分紅金34萬元。不僅如此,從2015年到2018年吳孔利還積極為瓊海、五指山、瓊中等地的3000多戶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涉及幫扶人數6000多戶,送出菌包400多萬個。2016年獲定安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7年獲「海南省脫貧攻堅奉獻獎」和第六屆海南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公司榮獲《2016-2017年度海南省林下經濟示範基地稱號》和《海南省扶貧產業科普示範基地》;2018年公司正式評審為「海南省扶貧龍頭企業」。


最美擁軍人物 10人


洪玉均(女),現年80歲,原國營紅林農場工人,和丈夫張業海育有三個孩子。1977年1月,20歲的兒子張光明入伍參軍,先後榮獲連獎勵三次,一等功一次,並任五三五六O部隊排長。1979年2月17日,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張光明不懼危險,衝鋒在前,光榮犧牲。洪玉均夫婦萬分悲痛。但兩位老人匆匆辦理完大兒子的喪事後,在邊境戰事仍然吃緊的情況下,響應國家號召,毅然決然將女兒張賽瓊送到了張光明原先所在的部隊參軍服役。在一次部隊通信故障時,張賽瓊英勇地爬上電線桿進行搶修,不慎導致右眼摔傷,1981年退伍後,因右眼傷勢感染最終致雙目失明,2012年因糖尿病等其他多種病症並發去世。小兒子張光偉就讀中學的時候,洪玉均堅決讓他去報考軍隊飛行員,最終因張光偉體檢不合格而作罷。從軍人媽媽到烈士母親,40年來,洪玉均的人生,從未停止對祖國和部隊的無私付出。

  

樊東霞(女),樊東霞一家三代都是軍人,其父親是一名駐新疆部隊軍人,丈夫也是一名軍人,兒子則是守護南沙軍人。樊東霞高中畢業就參軍前往新疆某基地服役,受過部隊的嘉獎和先進工作者等表彰,復員後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她把軍旅生活中吃苦耐勞、甘於奉獻、自信樂觀的精神帶進生活,也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真正體現了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

  

牛敬雪(女),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骨科護士長,2012年5月,牛敬雪與丈夫謝雷星喜結連理。2012年6月,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正式開診運行,謝雷星等人被分配到三亞工作。2014年8月謝雷星告別家人,正式到三亞報到。明白愛人對軍裝的不舍,牛敬雪選擇辭掉了許多人羨慕的北京事業編,背負26.8萬元的高額離職違約金。為了家庭的幸福和愛人的家國情懷,跨越了3000公里的距離,從北京來到了三亞。從地方醫院到部隊醫院,從神經內科到骨科,從普通護士到護士長,牛敬雪成功應對了三大挑戰,如今正全身心帶領年輕的骨科護理團隊,在病房和護士站,創造屬於他們的護理成績。

  

黃渭依(女),現任海口觀瀾湖酒店房務副總監。黃渭依自信獨立,全心全意支持丈夫的軍旅工作,從戀愛、結婚、生子到持家立業,八年如一日,默默奉獻,上孝父母,下育幼子。為了讓丈夫安心部隊工作,黃渭依自結婚之日起,就將公爹公婆從農村接到海口與自己共同生活。公公有脈管炎腿疾,黃渭依四處求醫尋方,經過幾年的努力,公公的腿疾有了明顯的好轉。婆婆有高血壓與美尼爾氏綜合症,黃渭依持之以恆給公婆買藥督促服藥。黃渭依與文顯軍兩人的獨子2015年9月確診孤獨症,需要專業機構培訓及爸媽在家的陪護教育,作為軍人的文顯軍,無暇顧及兒子的教育與陪伴,黃渭依委婉拒絕了長輩讓文顯軍自主擇業照顧兒子的想法,獨自承擔起父母的雙重責任,讓丈夫安心國防。黃渭依一直以堅強的毅力,分配好自己的每分每秒,在照顧好小家的同時,積極工作,拼搏向上,積極為海南旅遊事業和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成美麗(女),現任中國電建海南電力設計研究院電氣一次主任工程師。成美麗和愛人陳耀恆是新疆大學的同學,志趣相投的兩人在雪山下結緣。2012年,一道軍令讓陳耀恆成為一名海軍。研究生畢業後,成美麗辭掉了已經在山西老家找好的工作,跟著分配到三亞的海軍男友陳耀恆一路向南,成為一名「軍嫂」。結婚至今,成美麗獨自支撐起家庭,她和愛人一個在南海,一個瓊北;一個守衛海上防線,一個守護萬家燈火;一個忠誠於國防事業,一個成了堅強的後盾。成美麗連年榮獲公司「崗位能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17年被評為海南省國資系統「三八紅旗手」,2018年獲得了「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先進女職工」的榮譽稱號。

  

麥照香(女),現年66歲,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居民。41年前,麥照香的丈夫許小眼響應國家號召應徵入伍,參加了保衛祖國的戰爭,不幸犧牲。麥照香一邊含辛茹苦地撫養兒子,一邊悉心照料家中兩位老人。1991年,麥照香的大婆婆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她一把屎一把尿的細心照顧大婆婆直至其86歲辭世。同時,在麥照香的照顧下,二婆婆安享晚年,於2016年逝世,享年102歲。麥照香用41年時間踐行著對丈夫的承諾,也用41年的堅強詮釋了一位好軍嫂的深刻含義。

  

周燕林(女),周燕林和丈夫曾利輝相識於2001年,2007年正式踏入婚姻殿堂。2007年7月,剛剛結婚的周燕林和丈夫就面臨著異地分居的狀況,為了維護小家,周燕林放棄難得的工作機會和升職契機,義無反顧地跟隨丈夫來到當時部隊的安置區廣東湛江。一連幾個月的杳無音信,一次次思念難捱的無期等待,時刻握緊只能接收單線聯繫電話的手機,無數次獨自處理生活中大事小情,這成了周燕林十幾年生活的常態。2013年,因工作調動曾利輝駐地改為海南三亞,周燕林便再次搬家來到這個熱帶濱海城市。軍嫂在漫長的等待時光中把生活柴米油鹽譜寫成動聽的歌。

  

梁彩雄,三亞市天涯區榆港社區漁民,梁彩雄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漁民家庭,他從小就很嚮往軍營生活,中學畢業後一直想當兵到部隊為國防事業做點貢獻,可惜由於各種原因沒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偶然了解到東瑁洲島某連隊15~20天才能送上一次水,一個星期才能送上一次蔬菜,官兵們生活艱苦至極,於是梁彩雄於1992年9月5日接替岳父為東瑁洲島為島上官兵送菜,一送就是26年,每天重複著一件事,那就是往島上送菜,順便接送官兵們上下島。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官兵們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為島上連隊無償送生活物資的船夫沒有變,改變的只有官兵們對他的稱呼。

  

陳丁勝,現任瓊海勝達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自1990年在瓊海創建企業以來,陳丁勝不忘初心,力爭將愛國擁軍情懷深植到企業經營中。2004年,陳丁勝自掏腰包將企業中的大部分員工組建起民兵連為國防事業添磚加瓦;他熱心公益事業服務社會,連續15年發動民兵連無償獻血,颱風期間主動參與搶險救援;他還積極接納退伍軍人就業,鼓勵企業優秀青年員工從軍入伍。多年來,陳丁勝曾先後獲得《中國雙擁》年度人物社會擁軍典範入圍獎,《中國雙擁》年度人物提名獎;他一手創建的勝達民兵連也被瓊海市列入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示範單位。

  

許玉霞(女),2019年武警部隊「十佳軍嫂」。許玉霞系海南總隊訓練基地後勤專業訓練隊政治教導員紀鴻妻子,現為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教師。她為人師表,心繫國防,甘於奉獻,被大家譽為「好軍嫂」。2009年紀鴻父親因腦溢血住進醫院,之後一直昏迷不醒。從「准媳婦」開始,她便與紀鴻一起照顧父親,一起分擔家庭的壓力。紀鴻父親在醫院住院的4個多月里,每當紀鴻父親沒有知覺排便排尿時,她從不嫌髒嫌臭,主動收拾,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紀鴻。她為了鼓勵紀鴻家人和緩解照顧紀鴻父親的壓力,每到周末不論颳風下雨都會請假從屯昌老家到海口省人民醫院和紀鴻一起照顧父親。2010年,紀鴻被查出患上了糖尿病,她不但沒有離開紀鴻,而且默默地攬下了家裡所有的家務,自己的工資全部補貼家用,始終保持樂觀向上心態和紀鴻一起打理這個家。


來源:海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4OgiW8BMH2_cNUgXA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