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患者如何進行快速急救處理?

2024-01-17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腦卒中患者如何進行快速急救處理?

01

關於腦卒中的概念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通常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經濟負擔高的「五高」特點,是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

1.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腦部血管破裂出血,擠壓其他血管和腦細胞從而造成損傷。約占所有卒中的10-25%。

2.缺血性腦卒中(腦血栓、腦梗塞):大腦供血的血管被堵塞,導致腦組織供血不足壞死。約占所有卒中的75-90%。

02

腦卒中的發病特點

心理精神科護理

歡迎關注精神衛生,關注心理精神科護理!

公眾號

03

腦卒中的危害

腦卒中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可導致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吞咽困難、認知障礙、精神抑鬱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

04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腦卒中可防可治。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包括 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房顫、吸煙、酒精攝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運動缺乏、心理因素 等。

易卒中狀態: 指患者發病前存在的一些促使卒中發作的條件, 從而形成卒中傾向的狀態。其特點表現為血管的瀰漫性激活,在此期間,患者可能會有更高卒中事件的風險。

常見的腦卒中前狀態: 血栓前狀態;易栓症;各種因素(吸煙、飲酒、感染、失水、劇烈情緒波動、過度疲勞、氣溫驟降、高溫等)引發機體內環境紊亂的狀態。

觸發因子: 指促使血管環境發生急劇變動,引致卒中發作的因子。

常見觸發因子: 感染(呼吸道、尿道、水痘)、手術(心臟或者其他)、頸椎創傷、懷孕或者產後、吸毒(古柯鹼、海洛因)、晝夜波動、藥物治療不當、冬季、空氣污染、精神壓力大、憤怒、消極情緒以及姿勢的突然改變。

05

哪些情況容易發生腦卒中

06

腦卒中患者的自我評定

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會針對40歲以上人群的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和干預工作,推行腦卒中 「8+2」危險評分 。其中, 「8」是指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吸煙、心房顫動、超重或肥胖、缺乏運動、腦卒中家族史 8項腦卒中主要危險因素; 「2」是指發生過腦卒中或者有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高危: 具有3項及以上危險因素;或者發生過腦卒中;或者有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判斷為高危的人群建議立即向專科醫師諮詢腦卒中的預防。

中危: 具有少於3項危險因素,且患有1項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房顫動)。

低危: 具有少於3項危險因素,且無慢性病。

對於高中危人群都需給予定期的隨訪管理,同時針對其危險因素開展有針對性的診療處置。

07

腦卒中的早期識別

三步快速識別腦卒中

2021年7月,中國卒中學會在第七次學術年會期間正式發布了識別卒中早期症狀的 「BE FAST口訣」, 前5個字母各代表一個早期症狀,最後1個字母是提醒一旦發現卒中症狀,就要馬上撥打急救電話,立刻就醫: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協調能力喪失,突然出現行走困難;

「E」——Eyes是指眼睛,突發的視力變化,視物困難;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對稱,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無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現在身體一側;

「S」——Speech是指語言,說話含混、不能理解別人的語言;

「T」——Time是指時間,上述症狀提示可能出現卒中,請勿等待症狀自行消失,立即撥打120獲得醫療救助。

08

腦卒中的快速處置措施

腦卒中患者急救應牢記三個時間窗:首先是3 ~4.5 小時的溶栓時間窗,個別人時間窗可以放寬到 6 小時;其次是 24 小時以內為取栓的時間窗。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中心主任 繆中榮教授來教你如何正確急救。

01

快速識別腦卒中

JINGYITONG

以下哪種症狀,更像是腦卒中(中風)呢?

易錯點:

大部分突發腦卒中(中風)患者早期可能並不會馬上出現如『昏迷』等嚴重症狀。

所以不少人出現了症狀卻自認為不嚴重,覺得『休息一會可能就好了』,結果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

正確做法:

我們推薦BE FAST原則(BE FAST中文直譯:趕緊的)!讓大家儘快識別腦卒中(中風):

B— —balance(平衡):

突然出現的頭疼頭暈,導致行走困難,走路歪斜等

E— —eyes(眼睛):

突然出現的單側或雙側眼睛視物困難、黑蒙等

F— —face(臉):

面部突然出現嘴角歪斜,鼻唇溝消失等

A— —arm(胳膊):

一側肢體突然無力、麻木,抬起困難

S— —speech(說話):

突然言語不清,或是聽不懂別人講的話

T— —time(時間):

上述5點中一種或幾種症狀出現,尤其是三高患者等危險人群,則一定要及時撥打急救電話送醫!

02

第一個電話打給誰

JINGYITONG

用BE FAST原則判斷後,懷疑家人腦卒中,第一個電話要打給誰呢?

易錯點:

腦梗死的黃金急救時間是4.5小時。

聽起來似乎挺久,但去醫院,拍片子等時間都會算在內,真正留給家人諮詢、猶豫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正確做法:

懷疑中風,果斷撥打120!不浪費時間與他人商量(包括在醫院工作的親友)詢問。在沒明確診斷之前,詢問誰也沒用!到醫院後,也必須相信眼前的醫生做出的判斷!

醫生提醒:不建議用私家車運送病人去醫院,一旦中途遇到堵車或病人病情突然加重,私家車裡的家人是無法處理的。且一般家屬很難分辨哪些是有卒中綠色通道的醫院。

03

正確的家庭急救

JINGYITONG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聽說過一些突發中風時的所謂『家庭急救藥』,以下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

易錯點:

很多所謂的家庭急救方法,並沒有科學依據,盲目進行這些急救,反而會幫倒忙!

錯誤一:吃降壓藥

後果:加重腦缺血

專家解釋:卒中病人發作時,沒有醫生指導擅自給病人吃降壓藥,血壓下降過低反而可能加重腦缺血。

所以,不要吃!

錯誤二:吃阿司匹林

後果:加重腦出血

專家解釋: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防血栓的作用。對於腦梗死患者有一些意義,但腦出血患者服用反而會加重出血。送醫前沒人能100%分辨腦梗死和腦出血。

所以,不要吃!

錯誤三:吃安宮牛黃丸

後果:可能引起誤吸、加重病情

專家解釋:從中醫上講安宮牛黃只適用於「熱閉」,而「寒閉」用了反而會加重病情,一般人無法分辨。強行給意識不清的患者服用,還有誤吸、窒息的風險。

所以,不要吃!

正確做法:

等待救護車期間不亂喂藥物、食物、水,也不要用指尖放血等。

讓患者平躺,頭轉向一側(避免如發生嘔吐導致窒息),清除口鼻內的異物保證患者呼吸通暢,等待救護車即可。

當然,上述的正確做法都是針對已經突發中風的患者。當急症來臨,並不是我們在家做得越多就越好!而我們應該做得更多的是在平時,如何儘量保證不發病。

9

4.5H內進行有效溶栓治療

一旦發生腦卒中,需要儘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等具備卒中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接受規範救治。

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最佳時機稱為時間窗。目前的靜脈溶栓時間窗為起病4.5小時內。在時間窗內開展靜脈溶栓治療及血管內治療(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溶栓治療

通過溶栓藥物把堵在腦血管里的血栓溶解掉,使閉塞的血管再通,及時恢復供血,減少缺血腦組織壞死。

取栓治療

針對顱內大血管閉塞。通過導管經血管內到達閉塞部位,使用特殊的取栓裝置將血栓取出,恢復閉塞部位血流。

取栓治療的最佳時間為發病6小時以內,部分患者可延長至24小時以內。

手術/介入/藥物治療

急性出血性卒中包括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一旦確診,往往需要積極尋找並儘可能消除病因,同時進行降顱壓治療,必要時需急診手術,其中因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可以急診行動脈瘤栓塞治療。

10

腦卒中的預防

(一)一級預防

01

防治高血壓

控制高血壓是預防腦卒中的核心環節,降壓一定要達標。

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應該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冠心病患者血壓應降至140/90mmHg以下;

糖尿病或腎病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糖尿病伴缺血性心臟病,血壓應降至130/80mmHg以下;

老年人舒張壓不要<70mmHg,否則可能有低灌注表現,如乏力、眩暈、嗜睡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

單純頸動脈狹窄>70%,收縮壓不要低於130mmHg,雙側頸動脈狹窄>70%,收縮壓不要低於140mmHg,否則有增加腦缺血的風險;

合理生活方式防治高血壓,如低鹽、戒煙酒、適當運動等。

02

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增加3.6倍,血糖異常加速腦血管病的發展,與腦卒中復發有關。控制血糖水平是預防腦卒中的重要措施,控制目標如下表。

03

防治血脂異常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為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與缺血性卒中相關性較大。治療中度高膽固醇血症,可使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降低19%~31%。

強化降低膽固醇預防腦卒中研究發現,強化他汀類藥物治療可顯著降低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相對危險。

04

心房顫動

缺血性腦卒中約有20%為心源性栓塞,其中以心房纖顫最為重要。非瓣膜性房顫發生卒中的危險每年約5%,是同年齡組的6倍,風心病房顫卒中危險增加17倍。

對於房顫腦栓塞低危患者,可不用抗栓治療,對於中危患者,可用抗血小板治療或抗凝治療,對於高危患者應抗凝治療。

05

動脈粥樣硬化性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多由動脈硬化引起。狹窄程度超過70%的患者,每年腦卒中的發病率約為3%~4%。

治療方法包括藥物(主要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類藥物)和手術治療(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

06

戒煙限酒

長期吸煙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是不吸煙者的 6倍,長期被動吸煙腦卒中發病危險增加1.82倍。長期大量飲酒者發生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比不喝酒者高3倍。戒煙限酒可以減少卒中的發生。

07

控制體重

肥胖者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危險高於非肥胖者2.2倍,成年人BMI應控制在28kg/m2以內。

08

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當同型半胱氨酸高於16μmol/L時應予干預。一般人群以飲食調節為主,也可採取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聯合治療。

(二)二級預防

除了和一級預防一樣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卒中的各種危險因素外,也可使用抗血小板藥及他汀類藥預防卒中。二級預防的藥物三大基石分別為降壓藥、抗血小板藥及他汀類降脂藥。

11

腦卒中的診療誤區

1、誤區一:腦卒中發病太急,沒有預兆

如果及時發現腦卒中徵兆,抓緊搶救,75%的腦卒中可以被控制!

腦卒中發病雖急,但如果能注意到發病預兆,及時就醫,大部分(75%)的腦中風是可以被控制的。

這些腦卒中預警又叫小中風,一定不要輕視,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治。

我國70%以上的腦卒中是腦梗死,其最有效的治療是靜脈溶栓和取栓手術治療。但是,靜脈溶栓治療對「時間」的要求極為苛刻,必須在發病4.5-6小時內接受治療才能大大提高成功率;而即便是取栓手術,最長時間也只有16-24小時。所以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2、誤區二:中青年人不必擔心發生腦卒中

年輕人甚至兒童都有可能得腦卒中!

在人們的印象中,腦血管病與老年人密切相關,而中青年不必為此擔心。在我們的臨床實踐中,中青年人發生動脈瘤破裂並非絕無僅有,中青年時期如果不注意預防,同樣會發生腦中風。據臨床資料表明,絕大部分中風病人是在60歲以前發病。近年來腦血管病的發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發病年齡越來越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年輕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抽煙、喝酒、過度勞累、肥胖、高脂高糖飲食等生活方式都會使腦卒中在年輕人中高發。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輕心。

3、誤區三:定期輸液能預防腦卒中

所謂的「輸液預防「,並不科學。

所謂的「輸液通血管治療」,主要是指有些急性腦卒中或心梗的患者可以通過用藥或其他方法,把處於缺血邊緣狀態的組織重新救回來。但是這樣的治療條件限制很嚴格,溶栓藥物只有條件符合了才會給患者使用,根本不可能隨便拿來輸液。真正能夠預防腦卒中的方法是控制好導致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酗酒、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膽固醇血症等,規律口服二級預防藥物,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4、誤區四:降壓藥頭暈、頭痛才吃,平時不用吃

有些高血壓患者經常服藥不規律,總是憑感覺吃藥停藥。這種間斷和無規律的治療不但造成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而且加重了動脈硬化,並對心臟、腦、腎臟等靶器官的損害。最終給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更容易誘發腦卒中。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正確的服藥方法是血壓降到目標範圍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規律服藥,並定期對血壓進行監測,減少血壓大幅度波動。

5、誤區五: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各種腦卒中

阿司匹林有增加出血的風險,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臨床實踐中應用阿司匹林,應當先做好評估獲益與風險。醫生在評估阿司匹林治療獲益和風險的權衡取決於 4 個方面:出血風險基礎心血管病發病風險阿司匹林治療依從性以及年齡。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預防腦梗的發生,但是阿司匹林並不是萬能的,抗血小板治療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抗栓的同時勢必會導致出血風險的增加。因此臨床醫生在進行決策時需要平衡治療手段的療效與安全性,也需要儘量糾正出血風險,以達到臨床最大獲益。

6、誤區六:他汀類藥物在血脂達標後即可停用

他汀類藥不僅僅是降脂藥,也是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

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需要長期服用他汀才能見效,若中途停藥會導致粥樣硬化斑塊繼續增長、斑塊脫落或不穩定的斑塊發生破裂,上述情況都會引發卒中再次發生。

因此,如果沒有其他禁忌證,一般他汀類藥物應該長期堅持服用。

7、誤區七:腦卒中康復要靠「養」

發生腦卒中後,要儘早讓患者進行適當的康復鍛鍊。

不少人認為,發生了腦卒中,應當讓患者在床上完全靜養,少活動。殊不知,這種完全靜養會嚴重影響患者偏癱肢體的功能恢復,甚至可能使偏癱肢體出現肌肉萎縮或者關節僵硬。

而正規的康復治療訓練開始得越早,康復效果越好。

腦卒中偏癱的康復治療應儘早實施,一般應在病情穩定後1周內開始。最佳康復期在發病後3個月之內。對3個月以上再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腦卒中後遺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關鍵在於方法正確。

12

腦卒中現場急救錯誤方式

1.驚慌失措:由於缺乏腦血管疾病的急救基礎知識,一遇到緊急情況,就表現得驚慌失措,甚至茫然不知所措,反而不利於搶救。

2.野蠻搬運:有些患者家屬為了「抓緊」時間,不管三七二十一,抱起或扛起患者就往醫院跑,殊不知這樣的運送方式往往會加重病情。

3.盲目灌食:有些家屬盲目給患者喂水或飲料。正確的做法是,在沒有醫生明確診斷之前,切勿擅自做主給患者任何藥物。

4.捨近求遠:腦卒中患者早期處理時間可謂「一刻值千金」,搶救必須分秒必爭,有的家屬只追求醫院的名氣,而捨棄就近的所謂「小醫院」,導致延誤搶救時間。

5.轉運失當:儘量選擇急救車輛進行轉運,避免轉運途中的延誤與轉運方式的選擇失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4779b97990122541d7e402da75b20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