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位唐朝高僧建一座寺廟,並奉他為「無量壽佛」,竟是因為這個

2020-07-20     琰棱

原標題:為一位唐朝高僧建一座寺廟,並奉他為「無量壽佛」,竟是因為這個

說起人的壽命,能活到100歲已經算是長壽了。全球學術界公認的人類歷史上最長壽的人,是法國人Jeanne Calment,享年122歲。而美國著名的衰老研究專家,也推算出人類的壽命極限為120歲。

或許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壽命還會延長。但對於歷史上的人來說,能活到超過100歲,真的堪稱奇蹟。

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唐代,我國有一位被人尊為「東宗無量壽」的高僧釋全真,卻活了138歲,另有一說為166歲。他是中國歷史有記載的最長壽者。

因著釋全真的長壽,建起了一座壽佛寺。

這座壽佛寺,位於資興。

資興位於湖南省東南部,是郴州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因唐代舊縣治位於資興江畔(今東江湖)而得名,是郴商的發源地之一。

資興山川秀麗,景色迷人,氣候適宜,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遍布全市。

壽佛寺,就是其中之一。

說回壽佛釋全真,他俗姓周,名宗惠,唐開元十六年時出生於湖南資興的周源山。

從小,釋全真就顯示出了自己的不一般。他自幼聰穎,七歲讀書,吐語成詞,神悟過人。

唐天寶二年,全真拜別了父母,到郴州城西北的開元寺出家受戒。自此,他開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天寶七年,全真隨道欽禪師進京晉謁了唐玄宗。唐至德元年,全真到達廣西湘源縣開創凈土院,開演大乘教義,一時間,高僧從者甚眾。

在106歲高齡時,全真大師選擇獨自隱居釜山12年之久。在隱居期間,他創作了大量宣傳佛教的詩歌和偈語,為探索長壽之謎提出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

作為中華壽文化的集大成者,壽佛釋全真在他著作中,對壽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了集中而精彩的詮釋,被史學界稱為「他道之孔孟」。很多諸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精神的作用等等,直至今天還影響著後世的人們。

唐咸通八年,全真大師於佛教「松花大會」端坐圓寂,享年138歲(另說166歲)。由於全真德高望重,遠近都尊他為「壽佛爺」、「無量壽佛」。

為紀念全真大師,在他的家鄉資興,建了一座壽佛寺。

背倚周源山,前臨小東江,群山環抱,翠竹相擁,壽佛寺安臥其中,有種遺世而獨立的寧靜。

壽佛寺採用了唐朝寺廟的古建風格,中軸線上依次設山門殿、壽佛殿、大雄寶殿,給人一種神聖肅穆的感覺。四周綠樹鬱鬱蔥蔥,將建築襯托得更加典雅古樸,好似一瞬穿越回了流光溢彩的盛唐時代。

沿著台階一步步走入壽佛殿,金塑的佛像神情悲憫地看著眾生。

在壽佛的面前,祈求家人、朋友長壽,應該沒有地方能比這裡更加靈驗了。

在廣袤的天際之下,遠看建築的細節,屋面坡度比較緩,飛起的檐角指向天空,既莊嚴又大氣,門窗朱紅的色調飽滿欲滴。

木質的佛像,雕刻得栩栩如生。就連身上的衣服褶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跪拜於前,放緩呼吸。空氣中似是充滿了濃郁的香火味道,還有老建築獨有的悠長韻味。此刻,你的整個心神都平靜了下來,只一心想著自己的所求。

想必,神佛也會聽見。

雖然無神論者會認為信佛是封建迷信,但我倒覺得無論信佛或是不信佛,那都是我們為自己的內心尋找的一種信仰與依靠。

當你面對神佛像,湧起的或感動、或複雜的思緒,都是與真實的自我交談的契機。

壽佛寺的東廂則布置了鐘樓、鼓樓、齋堂、客堂等。

寺內的僧人隨意地坐在花壇邊上,看著不遠處的一隻黃狗。這一幕,竟讓人無端有些感觸。在佛家看來,眾生平等。人的短短一生,尚且能過到幾十、乃至一百歲,而很多動物,不過十幾年的歲月。

既然相遇,便是冥冥中的緣分。

等到再晚一些,可以在寺中看一場落日。昏黃的天空就像披上了一層薄紗,太陽則像一隻閃光的眼睛。寺內的一磚一瓦都變得厚重,一草一木也沾上了靈氣。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或許是人類的永恆期盼。古有帝王不停煉製長生不老藥,今天的人們也格外注意養生。因為長壽意味著我們的生命長度更長、能享受的也更多。

但其實,就如壽佛所提到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重視精神的作用等等。如果我們把握好每個當下,過好人生的每一分鐘,我們的人生寬度有了、長度又有何關係呢。

心懷希望是美好的,來壽佛寺拜拜,不一定真的能長壽,但一定會讓你有所感悟。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3XIanMBiuFnsJQVoI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