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橋|解放橋,鐵骨錚錚的開啟橋

2019-06-11     頭條天津

天津所有的橋都是因著海河而建,因此也就實用。在實用的基礎上,各有千秋,解放橋就是其中一座很特別的橋。

特別之一: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樑

海河有史而來就擔負著航業運輸的艱巨任務,進入20世紀後,為方便船隻通行,河面上大部分的橋樑都設計成了可開啟式,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形式上,天津的開啟橋均堪稱全國之最,有人讚譽天津為「開啟橋的博覽館」。

天津的解放橋就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樑,是目前海河跨橋中僅剩的三座可開啟的橋之一。

這是一座雙葉立轉式開啟式鋼結構大橋,橋長97.64米,橋面寬19.50米,橋身份為3孔,中孔為開戶跨。開戶跨為雙葉立轉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橋部分背貼一固定軌道,開橋時活葉桁架沿軌道移動開啟,以便讓開更大的通航凈空。合則走車,開則過船,「解放橋下過大船」,曾經是海河一景。

特別之二:解放橋和法國艾菲爾鐵塔的「關係」

解放橋建於1927年,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舊稱),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該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更願意稱它為「法國橋」。

既是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那解放橋的設計原稿有沒有可能出自鼎鼎大名的古斯塔夫·艾菲爾之手?艾菲爾鐵塔1889年建成,解放橋1927年建成,前後相隔38年,同樣的鋼結構,同樣的別具匠心,這兩者之間真的有關係嗎?許多專業人士多年來也在尋找答案。

「設計者是艾菲爾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那時離他逝世相距不到兩年,建造橋樑是要到實地考察的,他不大可能在那時到天津來,並主持建造這座大橋。」

「艾菲爾在他去世的兩年前,即89歲高齡時,就已宣布要閉門著書,並在兩年內寫出了3部堪稱世界建築遺產的專著,這期間他大概不會再接設計任務。」

儘管解放橋和艾菲爾鐵塔的「關係」最終並未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但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解放橋的雄偉、堅實也並不遜色於世界聞名的那座鐵塔。

特別之三:見證了解放軍的神勇

解放前國民黨守軍在橋頭修築了堅固的工事,派駐重兵,把這座橋當作北翼守衛城南的最後一道防線。1949年1月15日拂曉時分,守衛大橋的國民黨部隊軍心渙散。看到解放軍攻到眼前,開始潰逃。這樣一來,僅20多分鐘,我軍只用了不足1個連的兵力,就擊潰了國民黨守軍。解放橋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戰役,也見證了解放軍的神勇。

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由「萬國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

如今的解放橋,仍然矗立在海河之上,它旁邊是為迎接新世紀建造的世紀鐘,鐘聲悠揚,橋上每日車流不息,人來人往。而解放橋始終像個鐵骨錚錚的戰士,默默守護著天津衛。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圖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3RRqGwBvvf6VcSZ5E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