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現在最想聽到的話:「全面清零」!

2022-07-19     成都同城會

原標題:成都人現在最想聽到的話:「全面清零」!

成都人也太難難難了吧

前兩天突如其來的疫情

本就讓成都er們頭腦發懵

萬萬沒想到,就在昨天

因疫情防控需要, 各類公共場所暫停營業

OMG,這下各種生活小計劃徹底被打亂

「核酸完上班,下班後核酸」

直接全員 喜提

天!選!打!工!人!的稱號

現在,比起「下雨降溫」

成都人更想聽到的,肯定是「全面清零」

因為... ...

*@雙流發布

疫情來得突然

大家都沒有一點點防備

天天祈禱疫情退退退

但現在卻離疫情中心帶越來越近

這下不止工作進度

很多計劃都頻頻受到影響

NO.1

已經連續做了幾盤核酸了

「痊癒不久」的喉嚨又被捅得「遍體鱗傷」...

*@雙流發布

疫情之下,全成都

都面臨著被捅喉嚨的現狀

48h一捅

今天你的任務完成了嗎?

NO.2

加班與做核酸相輔相成

今時不同往日,不做核酸還加不了班

公司規定, 沒有核酸進不了大樓

現在可好,不僅要加班

回去還要排隊做核酸

我這打的哪裡是上班卡啊

分明是核酸卡!

NO.3

有廣告的時候,天天盼輕鬆

疫情一來,定好的檔期全部開了天窗...

講真,廣告人也太慘了吧!

半夜有突發新聞要起來跟熱點

廣告撤檔,又要徹夜趕稿填天窗

疫情啥時候能徹底退退退?!

NO.4

哦豁!健身房計劃徹底泡湯

唯一的社交先暫停一段時間吧

成都健身房又被封

這下沒有辦法和朋友一起相約流汗了

只能看7天後能不能去

成都,加油,爭氣點啊!

NO.5

這麼熱的天穿著防護服

連我都佩服我自己

*@兩陳雙下巴呀

疫情一出,我們醫院

大部分人都派出去支援各點位了

高溫、熬夜都不算啥

只希望這波能夠儘快得到控制

NO.6

已經兩次年假在家度過了

這中招率能不能買彩票?

*@瑟瑟個秋

年假總是能遇到么蛾子

天勒, 計劃又洗白了

只希望旅行社能夠正常退款吧

NO.7

不開門的每一天

都深刻讓我知道了什麼叫花錢如流水

以前門店開在市中心

朋友們都羨慕我地方 選的早又選的好

從20年到現在,影響太大了

基本疫情一來就遭

開不到門的每一天,坐看花錢如流水

NO.8

我只是想去旅遊

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Romancellkemoon

周五一覺醒來五雷轟頂了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出去旅遊

疫情再不好起來,我要長苔蘚了

要知道只工作不玩耍

聰明傑克也變傻

NO.9

我好慌,不要封校啊啊啊啊啊

我只是想回家

*@雙流發布

我靠,成都這個疫情

我真的無語了

剛起床,我們一個老師確診了

學校給我封了

好想回家度過我暑期的歡愉時光

NO.10

本來要外出學習的

現在我一顆想學之心一下沒了

買機票時候的我:

嗚嗚這一出去也不知道啥時候能回家

我真的好捨不得家,乾脆不培訓算了

九月再去學校吧,嚶嚶嚶~

這兩天成都疫情的我:

該早點走的,趕緊看看有沒有備選機票

NO.11

數不清這是我第幾次收到

音樂節延期延期延期的信息...

本來還在吐槽音樂節門票越來越貴

但比起直接不能去

貴一點我現在也願意了

音樂節,你回來,你回來啊!

NO.12

疫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需要做的事就趕快去做,不要拖延

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先聽哪個?

當然是好消息

好消息是《獨行月球》定檔7月29號

壞消息呢?

成都疫情,影院停業

咱就是說,真的栓Q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

被疫情影響的還不止於此

暫不舉行大型會議論壇

暫停中小學幼兒園在校託管

養老院福利院實行封閉管理

餐飲企業不辦理宴會

... ...

只希望,這一波能儘快過去!

*@雙流發布

從15日疫情爆出到現在

成都應急響應的動作不少

隨處可見的核酸點位

到位的防控措施...

讓人不得不再次豎起大拇指

*@封存-空白格

這一切,離不開各個

奔赴前線的基層工作人員

更離不開夜以繼日做檢測的醫護人員

在這裡,只想跟他們說一句:

你們辛苦了!

在這個疫情反覆無常的時段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

能做的只有 好好聽話

不要給政府添亂,不要給兒女添麻煩

*@兩陳雙下巴呀

要知道,現在是

一人有,全樓走

二人有,小區走

多人有,全街誰也別想走!

以前是一人做事一人當

現在是一人惹禍全樓扛

守住自己的綠碼,就是守住全樓的健康

明天睡在哪裡,取決於左鄰右舍

近期沒事千萬不要亂跑

轉角不一定遇到愛情,但可能會遇到疫情

*@兩陳雙下巴呀

一有情況記得給社區報備!

那個最關心你的人,名叫社區幹部!

x

除了文章提到的

疫情之下,你還受到了哪些影響

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3553b4cfcbae38ed7c59f8aa47f84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