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往往是表里不一的,黑暗的性格特徵也會常常展現出來

2022-04-02     十八點心理

原標題:性格往往是表里不一的,黑暗的性格特徵也會常常展現出來

不少的人都會說自己的性格比較穩定,但是從某一個方面來說,性格的穩定因素並不能帶來實際性的問題解決,相反會帶給自己更多層面的反思和觸碰。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不過我們的性格底色有時候並不是那樣的清晰明了,相反會有很多暗藏的性格因素在裡面。

我們會觀察到不少人,他們表面上是謙謙君子,但是背後發現他的人格完全是另外一個人。曾經有一個來訪者說:他的愛人在外面是和風細雨,但是一回到家就會發現:很冷漠。冷漠的讓人感覺到無法靠近。

人是多面性的,人的性格也是多面性的。一旦外界的壓抑太多了,那麼總得要找一個出口進行宣洩。這個出口是什麼?如何找到這個出口?這是需要自己去思考的。

有些人的性格很溫和,不善於與別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但是在黑暗處就會發現並不是這樣,內心的黑暗面會在夜深人靜或者自己一個人孤獨的時候就會湧現出來。那一刻自己都會感到一種震驚,自己怎麼還會有這樣的一面?這是最真實的自己嗎?

之前有一個來訪者,他表面上看上去是凶神惡煞的,但是一旦和他深度接觸後就會發現:他還是很溫和的,還是很慈祥的。在溫和慈祥的背後給人的感覺是挺舒服的。人就是這樣,我們不需要只看某一個面,還需要多看幾個面。

那麼這時候就會有人說了:真是表里不一。其實表里不一的背後是什麼呢?是一種自責?還是一種自愛?還是一種被欺騙?其實人性就是這樣,我們要學會打開自己的真實內心世界,去坦誠面對所要發生的一切。

就像一對夫妻選擇領證結婚,背後的思維邏輯是什麼?就是確定了這個人還是看上了對方的某些經濟利益?當我們選擇經濟利益去選擇和對方結婚,就會發現一旦利益得到滿足後,瞬間對對方失去好感,並且討厭的感覺會更加強烈。

如果是看上了對方這個人,從這個人的人品道德角度去思考,那麼這個初心就是對的。初心會帶給自己什麼樣的結果。這就是一種因果論。所謂的因果論是什麼?就是自己能夠感知到自己的不一樣,自己能夠感知到自己的局限性。

我們和有些人相處就很舒服,和有些人相處就會很拘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彼此的氣場不一樣,彼此的內心感受是不一樣的,彼此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看上去很漂亮,但是一旦接觸,就會給人一種距離感,這種距離感會讓自己覺得:我無法和這個人靠近。

有些人有慕強的心理,當看到一個人很優秀很厲害,就會想去靠近,就會想著如何和對方進行親密的接觸和溝通,於是就會想方設法去進行構建彼此的能量場。

一旦某一天發現對方不強了,發現對方落後了,發現對方不是自己仰慕的對象時,就會開始思考如何抽身,就會思考如何離開對方。看上去是一種喜新厭舊,但是背後的思維邏輯是什麼?是對自己的一種不確定感。

有些人的性格特徵就是這樣,看上去就是這樣的不自信,但是骨子裡面的那種自信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來,讓人覺得就是有無形的吸引力。一個人的吸引力來自於自己散發出來的氣場,一旦氣場很足,那就會給到周圍人滿滿的安全感和存在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2844a4d48b297feafb0035eb661c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