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間作套種栽培技術

2023-12-27     天山植保

原標題:棉花間作套種栽培技術

棉花間作套種是穩定棉花生產、提高棉田綜合效益及高效利用光溫土等資源的重要措施,棉花間作套種比單作棉花可節本增收30%以上,效益高的甚至可達5~8倍。現介紹幾種作物與棉花間作套種的栽培模式。

一、棉花與豇豆、芥菜三熟套種

豇豆3月上旬至4月上旬育苗移栽或4月上旬直播,7月中旬收穫;棉花5月中旬前直播,11月中下旬前收穫;芥菜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育苗移栽或10月20日前直播,次年3月上中旬收穫,形成一年三熟。每667平方米產值7500元以上。

豇豆播種前整地施肥,開溝起壟,壟寬2米。豇豆選用特早熟品種,一壟雙行,種植於每壟中間,距壟邊約65厘米,行距50厘米,穴距20厘米,出苗後每穴留苗2~3株。棉花種植在壟邊,距豇豆行35厘米,株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種植1500株。豇豆6~7葉時開始搭架,架高2.2米,及時引蔓上架,採收期間,每667平方米撒施10千克尿素,每隔10天左右施1次,共追肥3次。豇豆倒架後,再追肥1次。豇豆忌連作,連續種植2年後必須換地輪作。

棉花蕾期、初花期各進行1次化學調控,每667平方米用縮節胺0.5~1.5克;打頂後1周內化學調控1次,每667平方米用縮節胺4~6克。

芥菜種植前,每667平方米撒施復合肥25千克。移栽芥菜株距35~40厘米,行距40~45厘米,每667平方米4000~4500株;直播芥菜每667平方米6000~7000株。次年立春前後追肥1次,薹高10厘米前採收。

二、棉花與西瓜間作

棉花宜用前期抗蟲抗病、後期結鈴性強的中熟品種,西瓜選用中熟偏早品種。西瓜3月中旬育苗,4月上旬移栽;棉花5月中旬前直播。壟寬2米,每壟居中栽種一行西瓜,株距60~80厘米,每667平方米種植400~600株。棉花寬窄行種植,寬行1.2米,窄行0.8米,株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種植密度1500株左右。基肥以農家肥或有機復合肥為主,前期嚴禁大量使用速效氮肥。

西瓜坐瓜鴨蛋大小時,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15千克。棉田見花後,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和鉀肥5千克作為蕾肥。7月上中旬西瓜收穫後,再追施1次氮肥和鉀肥,促進棉花花鈴發育。8月初如果棉花出現早衰再補追蓋頂肥。該種模式每667平方米產值8000元以上,如果採用地膜覆蓋栽培,西瓜上市時間可提前10~15天,產值增加10%以上。

三、棉花與荷蘭豆套種

荷蘭豆應選擇莖蔓長度適宜的品種,棉花選用株型比較高大、不易倒伏的品種。棉花正常種植,荷蘭豆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進行套種穴播,在每株棉花基部10厘米左右處穴播,每穴3~4粒。

在荷蘭豆幼苗期,輕施少量氮肥,增加植株分枝。每667平方米越冬後施復合肥10千克,開花結莢初期和中期分別施尿素5~8千克。在苗高達到25~35厘米時,引蔓上稈。開花後8~10天即可採摘,每天採摘1次。一般每667平方米產值6000元以上。

四、棉花與油菜輪作

棉花播種時間不晚於5月30日;油菜播種時間不晚於10月25日,湘南可推遲到10月30日以前。棉花和油菜都選用早熟品種。

油菜收穫後秸稈還田並翻壓、旋耕、封除雜草。棉花壟寬2米,一壟兩行。每667平方米施復合肥80千克作基肥。棉花出苗後缺株率不超過10%,不補苗;超過10%,視出苗情況補種、補苗。棉花自然吐絮棉鈴50%時,噴施脫葉劑脫葉。脫葉率達到95%、吐絮率達到90%時,可進行一次性採收。

棉花收穫後,油菜可直播或人工播種,也可機械免耕直播或無人機飛播,每667平方米種植密度在3萬~4萬株。播種後進行封閉除草,或在油菜苗期進行化學除草。施肥用量同棉花類似,每667平方米增施硼砂0.6~0.8千克。油菜全田90%以上的角果變黃,主枝頂端角果用手能輕易捏開,全株籽粒變色時收穫,這種模式每667平方米可節約成本500元以上,對棉花、油菜保供有重要意義。

作者: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鞏養倉,圖文編輯:天山植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2244acc405e0925d6287091f77ab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