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CPI為負值只出現了一個月,但這一次的CPI為負值已經連續兩個月,我們是不是真的會陷入通縮陷阱呢?
萬一陷入通縮,2024年我們應該怎麼辦?
今年三月份開始,就有不少的聲音表示中國經濟出現了通縮。然而,也有經濟專家表示,通過分析一些數據,最終表明中國經濟可能正在出現「類通縮」,並不是真正的通縮。
那麼,現在是類通縮,還是通縮?
我們來看看CPI數據。11月份的CPI同比增速僅為-0.5%,遠低於市場預期的-0.1%。這個數據表明消費者價格指數正在下跌,而且跌幅超過了市場預期。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國內的物價出現下跌,比如豬肉價格在這個月里持續下跌,跌幅高達31.8%。
除了食品價格下跌之外,非食品方面的價格走勢也不容樂觀。國際油價的下跌導致國內油價、煤炭和天然氣等價格增長受到壓制,進而影響了產品的出廠價格。
再來看PPI數據。11月份的PPI同比增速為-3.0%,也低於市場預期的-2.8%。這個數據表明生產者價格指數也在下跌,而且跌幅超過了市場預期。
實際上,CPI和PPI的通縮只是中國經濟面臨諸多問題的冰山一角。
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經濟內生動力不足,需求持續萎縮,同時受到全球經濟的衰退影響,導致我國經濟在復甦過程中出現了短期的波動。
國外的需求我們沒有辦法,現在能想的辦法就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刺激國內的需求。
所以在2024年以下幾個方面都非常重要。
首先,貨幣政策方面將繼續保持穩健,並加強跨周期調節和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央行在調控市場流動性方面將繼續保持穩健。
目前我們的通脹環境允許我們再一次的降准或者降息。
其次,財政政策將成為2024年的重點。之前我們沒有充分使用財政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而10月份增發的1萬億特別國債只是個開始。
預計明年將進一步加大財政政策刺激力度,通過國家發債的方式將資金直接注入實體經濟中,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高效率地創造需求、促進就業、推動GDP和企業利潤的增長。
尤其是刺激內需,刺激消費是重中之重。
到目前為止,今年的社消總額呈上漲的狀態,說明消費正在慢慢復甦。
最近央行的數據也表明居民存款開始減少,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既然要刺激消費,那麼就離不開促進就業,只有老百姓有工作了,收入穩定之後,自然就捨得消費了,從而促進內需的增長。
所以,明年在穩就業方面還需要下功夫。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