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出道即巔峰
44歲的宮崎駿和高畑勛、鈴木敏夫創辦了吉卜力工作室,最終影響了整個動畫業界;十日草輔為實現小時候的漫畫夢,在41歲時毅然辭職,創作出《國王排名》這部感人作品;
年齡從來不是一個絆腳石,通過時間積累的努力和運氣,這些創作者得以大器晚成,在壯年時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而在中國,也有這麼一位大器晚成的創作者,年過三十時在「武俠已死」的時代,創作出一部高人氣的武俠漫畫。
縱觀國內的創作市場,武俠題材的作品要麼是趨於飽和,要麼是經典難超,要麼是套路用盡,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武俠已成「時淚」。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許先哲創作的《鏢人》不僅在中國大受歡迎,還成功走出國門,在漫畫市場競爭激烈的日本闖出一番天地。
在2017年,僅連載兩年的《鏢人》就三顧日本NHK,其中一次評價就是「世界級的中國漫畫精品」。因為這幾次宣傳,《鏢人》這部國產的漫畫也引起了日本漫畫界的注意,創作了《犬夜叉》的高橋留美子、《蠟筆小新》的前主編栗原一二都被這部國漫所吸引,前者在主動幫忙宣傳,後者直接到中國就業,成為《新漫畫》的主編,協助許先哲創作《鏢人》。
(左:栗原一二 右:許先哲)
如今《鏢人》在網絡平台上的人氣值已有20億,點贊數破百萬,可謂是國漫界傳奇一般的存在。
面對外界傳奇式的評價,許先哲表示很出乎意料,儘管自己從很多知名的漫畫家身上汲取養分,《鏢人》也是他精心打磨了數年才敢搬出台面的作品,但在此之前,他已經經歷了很多次失敗的人生,完全沒有想過出道即巔峰。
《鏢人》講述的是隋末民亂前夕,一個身手不凡,名為「刀馬」的鏢客行走於西域大漠,與各路豪傑、商人、刺客、官民結下了各種恩怨情仇,以他為中心,一場牽動天下命運的旅途就此拉開帷幕。
在古代,「鏢」指受僱的武夫,其保護的目標,亦指官府懸賞通緝的目標。
正如「鏢」這個江湖味濃重的設定一樣,《鏢人》的全篇也無不真實地展露出隋唐時期的武俠味,及其風土人情、風俗文化和歷史進展,讓讀者在被精彩的故事所折服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隋朝文化。
例如當角色的官位是隋朝時期才誕生,或特有的時候,許先哲會在角落特意有小字簡單科普官員的地位、職責,以及對歷史的意義。
再比如,角色所使用的武器其實都能在各地的博物館中找到原型,為了還原最真實的武器,許先哲也虛心請教過古兵器專家汗青老師。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就時間長度而言,隋朝僅在世37年,不過彈指一瞬。
但在這時間發生過的種種,卻對往後的各朝各代都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修建大運河就是其中之一。漫畫當中,就明確地指出過隋朝皇帝廣為修建大運河而舉萬民之力。
這一訊息,也指明了《鏢人》的時間線,而通過知世郎、秦叔寶、尉遲恭這些有史實記載的人物,我們更能得知故事的主線實則為隋末的農民起義。因此讀《鏢人》,就像是在讀一部鮮明的隋朝史,從角色的故事當中,我們能窺見隱藏在這一時代的官民的故事。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國內外取得的優異成績也反向證明了《鏢人》各方面的質量,這一切的成就自然要歸功於作者許先哲的不懈堅持和創作。
正是這位逐夢人不畏年齡的憂慮和市場的考驗,在26歲的時候毅然轉行畫漫畫,而後又用4年的時間取材籌備,在30歲時才創作出《鏢人》,轟動全日本。
02.大器晚成的武俠
挫折是很多大器晚成的人都必須經歷的一關,只是比起那些大師波瀾壯闊的經歷,許先哲的挫折更為接地氣。
自小時候起,許先哲就熱愛港片、義大利西部片、日本劍戟片,對其中的人情世故、恩怨情仇更是情有獨鍾。在這其中,日漫的影響對他影響最為深遠,於是在初中的時候,許先哲就會以身邊的同學為原型,自娛自樂地創作一些趣味漫畫。
在當時,年少無知的許先哲為了設計漫畫的笑點,而將一位同學的缺點放大化、戲謔化,雖逗得其他同學笑不攏嘴,但那位同學卻因為自己的形象被調戲,而對許先哲的漫畫感到憤慨。
直到後來,許先哲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了困擾和傷害,才對那位同學賠禮道歉,也正是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創作應該以尊重為最大前提,不能把「有趣」當作藉口而詆毀他人。
最終這樣的想法也成為了許先哲的創作理念之一,不能為了純粹的笑點而映射現實中的人或事,最終對現實中的人事物構成不良影響。
在中學階段,許先哲就憑著這些自娛自樂的小漫畫積累了不少繪畫經驗,到大學時選擇了一個與繪畫勉強擦邊的廣告專業,並在大學期間為韓國通訊運營商畫漫畫。
因為這一機會,許先哲在大二期間拿到的收入就超過一般社會人,使他產生了「自己其實很有才能」的想法,於是大學還沒畢業的他決定就此休學,與幾位朋友合夥在青島開辦了一家專門面向房地產行業的廣告公司,幻想著自己能夠靠它賺得盆滿缽滿。
可惜的是,現實總是不如意的,不到兩年的時間公司就破產倒閉,身上的資產已是負數---幾張欠債的信用卡。因為這次失敗和一屁股的債,許先哲的父親也對他感到失望,認為他衝動莽撞,落得學位、地位兩空,註定是成不了大事。
面對這樣的指責,許先哲一時間也無法面對父親,每當父親來他所在的城市時,他都想盡辦法迴避。不過這期間許先哲也沒有頹廢度日,自經歷了創業失敗之後,他一直都在思考自己究竟適合做什麼、能做什麼;
思來想去,他認為自己確實不是做生意的料,既然某些東西註定不是自己的,那也不必要去強求。與其為了理想中的富貴生活而讓自己成為賺錢的機器,不如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愛的事物上。最終,許先哲得出的答案便是畫漫畫。
此時的許先哲26歲,既沒接受過專業的繪畫教育、親人也沒有給予相應的鼓勵,最重要的是自己二十後半還欠下一身債,唯一能拿出的底氣就是一腔莫名其妙的熱血。於是乎,許先哲決定從零開始,至少要把繪畫水平提升到自己欣賞的水準,當然還有故事的構思。
於是乎,許先哲在做大量繪畫練習的同時,也從各個渠道中收集資料,為故事做準備。
由於自兒時起,他就對西部片、黑道片這種講究「義」的片子倍感興趣,有時一天要四五部類似題材的影片。因此在初期,許先哲想要創作一部關於黑手黨的故事。
然而構思了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黑手黨離自己太遠,且脫離了自己的語境,很難創作出一部原汁原味的黑手黨片,於是他開始從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汲取靈感。最終他所能想到的既符合西部元素,又有中國特色的形象,只有武俠了。
於是乎,在隋末民亂前夕,一個有著秘密身份的俠客在西域大漠上,一邊保護某人、一邊執行任務的形象就誕生了。
既然決定了要講什麼故事,就該思考如何講故事了。為了塑造一個更加宏大且真實的世界,許先哲先是通讀了《隋書》、《資治通鑑》以及相關論文,又跑到各地的博物館尋找史料,還在知乎上多次詢問有關隋唐歷史的問題。
由於資料繁雜,僅是閱讀一遍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在此期間,他還要練習繪畫和構思故事。
當他終於把繪畫水平練到自己認可的程度時,他才帶著自己的草稿來到父親面前,而父親看到這些密密麻麻的稿件後,陷入了沉默之中,既不反駁,也沒有讚賞。
在許先哲看來,這應該就是父親認可自己的信號,於是他請求父親為自己的漫畫題字。
許先哲的父親是一位書法愛好者,平時在家總是沉默練字,其筆跡雖稱不上大師之作,但也足以讓兒子自豪一番。在聽聞兒子的請求之後,他也題了數個版本讓許先哲自己選。
自此許先哲才篤定父親確實認可了自己,而且還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得到父親的認可。
當一切都準備就緒的時候,許先哲已經年過三十,最終他的身邊多了一份認可、一位讀者(他妻子)、無數張分鏡稿和一部叫《鏢人》的漫畫。
03.複雜的《鏢人》
《鏢人》可謂是出道即巔峰,在饑渴的國漫市場,這部罕見的黑白漫帶著精緻的背景和精彩的故事,帶給中國漫迷一次不小衝擊。
一個名為刀馬的鏢客帶著身份神秘的小七,遊走在沙漠之間,在旅途之中,他們與胡商五大家、隋唐的朝廷和將領,以及各路豪傑結下恩怨,在暗流之下推動隋唐的發展。
在一直被詬病劇情的國漫領域,許先哲用飽滿的人物形象講述了一段段恩怨情仇。
例如主角刀馬表面上為利益驅使而行動,實則按照自己的道義和處世原則來行事,在故事的開頭,他就展示出這種複雜多面的處事方式。
在西域沙漠的某間客棧中,刀馬帶著通緝令突然闖入,張口就與被通緝的嫌疑人做交易,稱只要對方拿出三倍的賞金給他,他便能放過嫌疑人。
然而嫌疑人並非是吃素的,當他看到刀馬僅帶著小七這個孩子時,便命令自己身邊的壯士圍攻這一大一小。
遺憾的是,嫌疑人低估了刀馬的實力,在九秒以內,刀馬就展現出超高的武藝,將壯漢全數擊潰。最終,嫌疑人為保全自己,將所有的財富都給上交給刀馬。
僅是開頭的這一幕,就有濃厚西部味:在荒漠的酒吧當中,一位流浪至此的牛仔與酒客溝通無果後開啟巔峰對決,最終以少勝多,牛仔揚長而去,回到流浪的旅途當中。而從對話的細節當中,我們又能窺見刀馬「為利益而驅動」的性格。
隨後,兩人又在荒漠中遇到兩位遇襲的鏢客,原本刀馬想以對方無法支付佣金而拒絕,但當他得知對方正在追捕一位賞金六千錢、逃亡多年的殺人犯時,便決定「無償」將兩人送到附近的集市。
根據這張懸賞令,刀馬在他所暫居的家客棧中找到了逃犯---雙頭蛇。
在逃亡的過程中,雙頭蛇在赤沙鎮中娶妻生子、安家立業,一家三口過著拮据且幸福的生活。只可惜當地的稅收繁重,為了籌集稅金,雙頭蛇在刀馬面前自爆身份,本想將自己的人頭賣給對方,用賞金替妻兒交稅。
察覺到雙頭蛇已經金盆洗手後,刀馬本是以對方是「冒牌貨」為由拒絕了請求;
而在他得知雙頭蛇的處境之前,他被當地的官員邀請到其麾下做門客,生性就逍遙自在的刀馬自然是拒絕了這個請求。因為此舉,官員的兒子對他心生恨意,便暗中派刺客暗殺刀馬;
而為了讓這個行為正當化,他來到了刀馬所住的客棧,而該客棧的老闆正是雙頭蛇及其家人,於是這個官二代也就一面勒索雙頭蛇(讓他用妻子來抵稅),又一邊派遣士兵去圍堵刀馬。
就這樣陰錯陽差的,雙頭蛇不得不為了保護家人不得不再次拿起屠刀。只是這樣的行為也在他的家人面前徹底暴露了「殺人犯」的身份,隨後等待他的自然是處刑。
在臨刑之前,雙頭蛇再次請求刀馬以「鏢客」的身份殺死自己,以將部分賞金轉交給家人。面對這一請求,刀馬自然是無動於衷,然而當他看到雙頭蛇的兒子為了救父親而趕到處刑台下時,刀馬從絞刑架上救下雙頭蛇,與其一同對抗實施重稅的貪官。
最終,雙頭蛇因為在對決當中因傷勢過重而離世。
得知父親已死,雙頭蛇的兒子請求刀馬去領賞的時候能留全屍,讓父親走得有尊嚴。
這個求情被小七拒絕。
但是,別著急,刀馬順手留下了一袋賞金,並在拋下一句「要找的人不在這裡」話後便揚長而去了了。
此第一章《遊俠》篇完結。
在這個故事當中,許先哲插入了多條人物線,先後塑造了武力高強且有情有義的刀馬、年紀尚小但同樣注重情誼的小七、在各方面都多次反轉的雙頭蛇...
在《遊俠》篇之後,雙頭蛇一家的故事落下了帷幕,而刀馬則因為救下逃犯並殺死官員,而遭到來自朝廷的重金通緝,與小七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這樣的後續也是對角色形象的補完。
赤沙鎮的官再貪、稅收再重,也是朝廷下的官,站在上層的角度講,刀馬無疑是在違抗王令、救下重犯的大惡人,確實會被遭到通緝;
但站在刀馬的角度講,他不過是遵從江湖上的俠義。
所謂的「俠」就是憑藉武藝肯舍己助人的人,當刀馬看到曾經武藝超群的雙頭蛇金盆洗手,隱瞞身份與普通人組建家庭的時候,他已經打消了要拿他的人頭兌賞的念頭。
但所謂「時勢造英雄」,命運讓雙頭蛇不得不暴露自己,刀馬也因此看清了朝廷官員的貪污腐敗,以至於會被朝廷通緝,也要救下雙頭蛇,殺死官員,並「倒貼」賞金給雙頭蛇的妻兒。
在此之後,刀馬就秉承著「表面上為利益驅使而行動,實則按照自己的道義和處世原則來行事」的處事理念,仗劍走天涯。
在往後的故事中,像雙頭蛇這樣複雜多樣的人物還有很多。《鏢人》的人物不是「非黑即白」,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理念,那些在江湖上行俠仗義的武俠可能有著陰險狡詐的一面、那些被重金懸賞的罪犯也有溫情的瞬間。
《鏢人》之所以能在中日走紅,是因為它在詳細刻畫了隋唐文化的基礎上,不將角色臉譜化。
許先哲從不同的角度塑造角色,深入挖掘角色的靈魂,讓每個出場的人物都無比鮮活,好像真的存在於某段歷史的狹縫之中。
04.結語
在故事性弱的國漫領域,許先哲和他的《鏢人》獨樹一幟,讓國內的讀者看到了中國漫畫產業起步的瞬間;同時,漫畫對歷史陰暗面、血腥面的描寫,也讓讀者打破了國漫張力不足、平庸的刻板印象。
這一切的成就,都離不開許先哲對漫畫的熱愛和堅持。
若是在創業失敗後沒有進一步思考、若是在決定成為漫畫家時沒有堅持練習繪畫、若是在收集資料時沒有仔細閱覽,《鏢人》也許不會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更不會為國漫產業增添一抹艷麗的色彩。
在這個國漫市場像武俠作品一樣陷入瓶頸期的當下,《鏢人》這部不一樣的武俠漫畫正轟動著讀者的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1d0e827d835a4f48b655937caf215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