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丨「兩會」聲音·政協委員發言摘登

2023-12-25     紅網永州站

原標題:永州丨「兩會」聲音·政協委員發言摘登

永州丨「兩會」聲音·政協委員發言摘登

提前謀劃「一路一河」經濟帶

秦琦委員

「永清廣高鐵+湘桂運河」這一永州人民的美好夢想正在走向現實。如何把握這一歷史機遇,緊盯「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提前謀劃「一路一河」經濟帶,為此建議:

一是高標謀劃、提早「起跑」。永清廣高鐵和湘桂運河的建成,能夠極大提升我市向南向海經濟戰略縱深和向外開放水平。「一路一河」不僅是交通大通道,更是永州發展的大機遇,必須提前做好沿路沿河經濟帶頂層設計,做到邊建設邊謀劃、早起跑早受益。建議依託高鐵運河貨運商路「雙通道」,在堅持建設「三區兩城」、構建「一核兩軸三圈」發展戰略基礎上,優化發展格局,將「一路一河」經濟帶著眼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前瞻性打造成對接東協、面向華南、輻射華中的物流經貿往來的關鍵節點和重要平台;全局性謀劃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聯通、要素融通、市場貫通的聯動支撐區;整體性推進「國家級山水田園休閒康養示範區」。

二是高位推動、持續「發力」。全市各級領導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和擔當,建議主要領導定期調度,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將「高鐵-運河」經濟帶的謀劃布局、設施配套、產業聚集等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聘請國內區域經濟發展專家組成高水平規劃團隊,借鑑平陸運河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等地的經驗做法,廣泛徵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聚焦「一路一河」經濟帶發展的空間結構、產業布局,廣泛聚智問策,以「奮力跳」的姿態、「加速跑」的節奏,儘早出台《一路一河經濟帶發展規劃》,用最高重視、最大決心、最強毅力,助推永清廣高鐵和湘桂運河建設儘快落地實施。

三是高度融合、協同「發展」。在空間總體布局上,建議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一路一河」沿線為兩廊,以東安至祁陽,新田至江華為兩軸形成功能合理、網絡健全、發展協調的「一核兩廊兩軸」的空間格局。在產業協同發展上,建議根據高鐵運河的不同特性以及我市各縣市區的資源稟賦來統籌發展。湘桂運河能夠大幅提升沿線縣市區的水運能力,這對促進大宗貨物運輸,降低工業成本,承接產業鏈轉移等大有好處,在沿線可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和農林產品精深加工,全力打造好湘江西岸產業集群和藍寧道工業走廊。同時將藍山皮具箱包、江華電機製造、祁陽紡織製鞋、東安吉他製造、寧遠新能源鋰電池、道縣光電顯示及電子元器件、江永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升級為沿線產業集群,真正將交通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推動實現鏈條式聚集發展。將高鐵沿線的景點景區優化提質完善配套,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提前做好線路設計加大宣傳促銷,充分做好高鐵帶來增量客源的接待準備。在湘桂運河要設遊輪碼頭,利用兩岸的零陵古城、道縣江永縣城等國家省歷史文化名城和兩岸沿線傳統村落,浯溪、朝陽岩、淡岩等沿途摩崖碑刻,國家長征公園(永州段)和李達、何寶珍等名人故居,將湘桂運河打造成青山綠水、古色紅色相融交匯搖曳多姿的高端遊輪旅遊帶。在基礎設施配套上,建議「一路一河」與永州陸港、道縣農產品集中驗放場融合聯動,建設全市一張網的物流體系,謀劃好高鐵站點、水運碼頭到各縣各重點園區的快速通道,真正打通市內外人流物流通道。爭取有一批工程能夠納入「一路一河」配套項目,爭取國家投資或者中長期國債、中央專項債實施。

擦亮「千年鳥道」品牌

劉新峰委員

永州境內分布有14條候鳥遷飛線路,尤其是藍山南風坳、道縣橋頭素有「千年鳥道」之稱,每年的春秋兩季,數百萬候鳥遷飛過境,成為我市對外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千年鳥道」的保護工作,成立了保護「千年鳥道」安全專項行動領導小組,通過上下聯動、齊抓共管,使「千年鳥道」成為候鳥的平安遷徙之地。

為此建議:

1.進一步優化「千年鳥道」生態質量。以候鳥遷飛經過的區域為重點,科學實施國土綠化,大力推進生態廊道建設,積極開展專項護綠行動,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近自然方式撫育管理,不斷優化生態環境,為候鳥營造良好的遷徙港灣。

2.進一步增強「千年鳥道」科技支撐。儘快對接中國科學院、省林科院、湖南師大等相關科研院校,共同推進候鳥遷徙研究,全面摸底排查我市候鳥種類、棲息地狀況、空間分布格局等情況,積極引進「人工智慧+大數據」鳥類智慧監測系統,為守護「千年鳥道」提供更加精準的技術支撐。

3.進一步夯實「千年鳥道」基礎設施。積極主動向國家林草局、省林業局彙報對接,爭取候鳥保護監測項目,建議儘快在藍山、道縣等縣市區規劃改造和新建一批候鳥保護監測站,力爭明年3月份候鳥北遷之前投入使用,有效提升我市「人防+物防+技防」能力。

4.進一步加大「千年鳥道」宣傳力度。對接中央和省市主流媒體,進一步加強候鳥保護典型做法、亮點工作的宣傳報道。推動候鳥保護宣傳進村入戶、進學校進課堂,將禁食、禁捕候鳥等野生動物納入村規民約,廣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形成愛鳥護鳥的共識。

5.進一步強化「千年鳥道」管護措施。壓緊壓實縣、鄉、村候鳥巡護職責,把責任落實到具體人,落實到山頭地塊。緊盯非法獵捕、貿易、運輸及經營等全過程,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聯合執法和整治行動。加強與相鄰的廣東、廣西兩省區市縣的工作對接,鼓勵志願者、愛鳥人士和民間團體等社會力量參與候鳥保護行動,發揮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監督作用。

6.進一步提升「千年鳥道」綜合效益。在藍山、道縣等候鳥遷徙重點區域,依託候鳥保護監測站、雲冰山景區和各類森林公園等,進一步完善森林生態旅遊設施。積極探索發展觀鳥產業,把「千年鳥道」打造成集觀鳥、攝影、休閒、寫生、科普等於一體的旅遊之地、科普之地、文化之地。

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

溫嫻委員

「雙減」實施之前,校外違規培訓行為亂象叢生,「黑補課班」「捲款跑路」等現象時有發生。「雙減」之後,通過整頓清理,我市關停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279家,取締無證無照培訓機構48家,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日漸規範。

為讓「雙減」政策見真見效,建議:

1.深耕「責任田」,健全機制嚴管理。建議完善「政府統籌管理、部門對應管理、縣區具體管理」的管理體制,建立教育部門牽頭,公安、民政、住建、文旅廣體、市場監管、城管執法、消防救援等相關單位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對校外培訓機構運營、監管、查處等事宜定期商議和處理。教育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增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行政執法力量,採取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綜合監督和專項治理、明察暗訪和群眾舉報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日常辦學行為監管,嚴肅查處各類校外培訓機構違法違規行為。

2.樹牢「一盤棋」,聯合執法治亂象。建議聯席會議部門聯合執法,加強與社區合作,緊盯周末、節假日、寒暑假等關鍵時間節點,分組劃片對全市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地毯式執法檢查。對排查出問題的校外培訓機構,依法依規採取限期整改、永久關停、依法清理、線索移交等措施。教育部門應與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建立起信息互聯互通、執法過程協作配合、執法結果及時反饋的工作機制,做好全面、全程、全時監管工作。充分發揮全社會的監督作用,設立線上線下舉報平台,對發現的校外違規培訓行為可隨時監督舉報。

3.繃緊「思想弦」,宣傳引導濃氛圍。創新宣傳引導方式,通過傳播媒介引導學生及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定期公布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以及評價等級,並通過官方媒體發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端正功利心態,強化職責擔當。

4.夯實「壓艙石」,優化教學提質量。增強校園內師資力量建設,深化教學教研改革,探索構建基於「減負」與「提質」並舉的教學教研機制,建立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在校的學習效率。教師要突出課堂主陣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努力做到課堂教學「應教盡教、教足教好」,確保「減負」不減質,「減負」不減責,保障學生「學足學好」。

優化中心城市「一江兩岸」風貌

唐嬋宇委員

近年來,永州緊緊圍繞建設「一核兩軸三圈」「三區兩城」戰略目標,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一江兩岸」城市空間格局已初步形成。

優化中心城市「一江兩岸」風貌,是建設美麗宜居永州的應有之義。為此建議:以湘江、瀟水兩水為主體脈絡,鋪展道路橋樑的城市骨架,疏理自然風貌和城區風貌的雙重城市肌理,構建「藍綠交織、山水相連、城河互融」的空間格局。

1.庇佑城市基底,注重有機聯繫。加強對城市「一江兩岸」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特有的山水、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保護自然山水。嚴格實施中心城市山體水體保護規劃,對中心城區「一江一河四水五島七山」的城市基底進行整體保護,加強對湘江、曲河等江河水域的「藍線」管理,加速對蘋島、宋家洲等「五島」生態「紅線」管控,劃定城郊唐家嶺、獅子嶺等七座山體保護線,適時推行「山長制」模式,保護中心城市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守護古樹名木。我市古樹名木占全省總量1/4,中心城區有古樹名木2297株。儘快編制好中心城區古樹名木專項保護規劃,進一步理順「園林部門管城內,林業部門管城外」管理體制,實現對古樹名木的科學化、智能化、全民化保護,讓歷史文脈、悠悠鄉愁在古樹名木的年輪里傳承下去。搭架橫跨「彩虹」。要建設好湘江東路、西路「兩路」,融合自然山水,著墨「畫」好「四橋」,即規劃巴洲大橋,解決濱江新城南北貫通問題;搭建宋家洲連心橋、修繕冷水灘浮橋,暢通冷水灘河東河西居民步行通道;儘快開工湘永大橋,破解城市東西交通擁擠問題,形成「一江兩岸、兩路十橋」優美風貌特色。

2.規劃建設「三城」,塑造濱江風貌。聚焦帶狀擁江、山水洲城的有形空間特色和瀟湘之源、古今相融的文化特質,打造「水韻瀟湘,詩畫永州」的特色風貌。延續古城「風韻」。嚴格實施永州歷史文化名城規劃,重點管控零陵城區「兩山一水」的山水形勝,「兩縱七橫十八巷」的古城街巷格局,「永州八記、八景、八愚」「瀟湘八景」等歷史文化景觀,致力打造東山、大西門地段的特色歷史風貌。更新老城「底蘊」。以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為契機,加快實施「一江兩岸」城市區域體檢,推動城市特色風貌保護與老城存量資源利用協同發展,再現「瀟湘千年古鎮」「零陵地區老工業發展」「冷水灘老火車站近代商貿發展」等老城風貌。展現新城「瑰麗」。舒展城市布局,按照「一江兩岸、南北聯城、帶狀組團、中部崛起」的城市格局,管控好零陵北部新城、濱江新城、冷水灘東部新城的建設;巧思建築造型,充分挖掘永州文化元素,將地域特色建築符號融入到建築中;聚焦濱江景觀,把蘋島、巴洲、宋家洲周邊區域作為城區標誌性景觀節點打造,強化對臨江住宅建築高度、面寬、體量和形體的控制,增強臨河地區開放性和通達性,形成「藍天、白雲、綠水、建築」相互映襯、高低錯落的天際線景觀。

3.嚴格管理實施,完善制度保障。深化頂層設計。建立完善中心城區「三規劃一導則」的制度體系,編制城市設計專項規劃、建築風貌設計管理規劃和天際輪廓線規劃導則。加強統籌協調。加強多部門間的溝通協商,建立定期聯席會商機制。強化政策保障。嚴格管控「一江兩岸」區域建設行為,將區域內項目用地、規劃均納入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的研究範疇。

放大湘商回歸效力

文彥委員

2022年,全省湘商回歸實際投資4475億元,其中我市簽約湘商回歸項目196個,總投資772億元。2023年「港洽周」的簽約項目中,有湘商背景的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占比分別為61.5%和55.6%。如何進一步放大湘商回歸的效力,對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放大湘商回歸效力的幾點建議:

1.抓牢「以商招商」「以鏈招商」兩個關鍵。抓牢「以商招商」,形成口碑效應。建議對近三年來湘商回歸項目進行一次摸排,全面了解項目落地投產情況及有關政策落實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困難明確牽頭領導和責任單位積極幫助解決,深挖一批湘商回歸後不兌現承諾、服務保障滯後等負面典型進行通報並追責。建立完善助推湘商回歸的獎勵機制。對招商引資貢獻突出的商協會和民營經濟人士,每兩年進行一次表彰,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政治安排方面優先考慮。抓牢「以鏈招商」,樹立鏈式思維。建立「一把手」推動湘商回歸機制,對湘商回歸重大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確保項目能夠儘快落地。將系統集成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產業鏈拉動作用大的湘商回歸企業作為「鏈主」企業重點支持,對認定的「鏈主」企業給予認定獎勵,對「鏈主」企業引進上下游企業落地的給予招商獎勵,對採購本地鏈上企業配套產品的給予配套獎勵等。在產業布局和招商引資上,要以「鏈主」企業為核心,全市統籌考慮,幫助支持「鏈主」企業完善產業鏈配套,引進上下游產業鏈及關聯服務企業。

2.開展「政策落實」「承諾兌現」兩項行動。開展惠企政策落實專項攻堅行動。分門別類梳理匯總好惠企政策,並將有關政策、招商項目信息及職能部門的聯繫方式,在各級政府網上進行公布。全力推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把金融信貸、稅費繳納等作為重點,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的獲得感。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在制定涉企政策時要充分聽取市場主體、商協會的意見,根據產業發展實際落實落細招商引資政策,定期召開湘商回歸工作交流會,及時發布更新惠企政策和招商動態。開展政務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針對新官不理舊帳、拖欠民營企業帳款等問題,深入開展專項治理,摸排清查,建立台帳,明確責任領導和責任單位,能兌現的馬上兌現,確有實際困難的,要與民營企業共同商量,拿出解決辦法。建立健全「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機制。

3.強化「作風建設」「高效服務」兩大保障。當好企業的「貼心人」。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切實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執法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要優化權責配置,對民營企業檢查執法情況實行公示備案,避免就同一事項對民營企業反覆檢查、多頭執法。要幫助民營企業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多提指導性的意見建議,杜絕以罰代管、亂收服務費等行為。暢通行政執法問題線索徵集渠道,選取一定數量的湘商回歸企業作為行政執法監測點。當好企業的「暖心人」。增強全市幹部職工服務民營企業的意識,堅持把發展產業當使命、抓項目建設像拚命、視營商環境如生命,真正把民營企業當自己人。建立完善優化營商環境激勵和懲處機制,市委、市政府每年組織湘商回歸企業對營商環境進行滿意度測評,對評價優秀的部門單位進行表彰激勵,對以權謀私、索拿卡要、慵懶散拖等影響營商環境的反面典型進行嚴肅查處。

防範涉眾型非法集資

周振委員

近年來,我市在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制、防範涉眾型非法集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非法集資形勢依然嚴峻。

為進一步有效防範涉眾型非法集資的發生,建議如下:

1.健全工作機制。一是完善處非工作「一盤棋」統籌調度。健全完善政府統一負責、屬地分級負責、部門各負其責、運轉高效的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機制,做實處置非法集資聯席會議制度,公安、市場監管、法院、人行、金融監管等成員單位密切配合,住建、民政、教育、農業農村、商務、工信等部門履行行業管理職責,形成對非法集資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完善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機制。提高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在政府效能目標、平安永州建設等考核中的分值。建立市、縣(區)縱向和成員單位橫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履行屬地責任、防範重大金融風險、打擊非法集資活動、整治非法金融放貸和建立監測預警體系等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和考核,確保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活動有機制、有考核、有人管。

2.強化監測預警。一是科學運用監測預警平台。市、縣兩級要充分利用好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台,強化信息收集與分析研判,隨時掌握風險信息和動態,實現對涉眾型非法經營活動隱患風險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二是推進風險監測網格化管理。強化群防群治效能,強化信息收集,完善風險線索的流轉、處置和反饋流程,將線上監測、線下舉報及核查反饋有效結合,提高網域地域滲透率,形成線上大數據、線下群防群治相結合的預警體系,實現風險監測預警與社會管控有機銜接。三是加大重點行業+重點人群風險排查整治力度。

3.築牢思想堤壩。組織多方宣傳力量紮實推進防非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網點的「七進」活動,「以案說法」「以案釋法」,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抵制、參與打擊非法集資的良好氛圍。輔以線上宣傳,積極探索將專業的金融知識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擴大宣傳廣度、瞄準宣傳精準度、提升群眾參與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17947096521ec29da22bfc48c958c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