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才子」滿頭白髮現身,鑽研AI只為復活愛女:「瘋狂」得讓人心疼…

2023-09-22     淘漉音樂

原標題:「毒舌才子」滿頭白髮現身,鑽研AI只為復活愛女:「瘋狂」得讓人心疼…

來源:世界音樂

作者:世界音樂菌

再看到他,恍如隔世。

在最近的一檔採訪節目裡,見到了久違的台灣音樂人包小柏 —— 滿頭白髮,底下有評論說像見了段延慶,一種武林高僧之感。

當然知道他故事的人,大概也很難再戲評調侃。

「我的人生到了想像不到的可悲和殘忍。」

嘆息之外還有行動,包小柏說,在女兒因為血液疾病離世之後,包小柏每隔兩個禮拜就要到山上和女兒對話,同時把骨灰製成項鍊掛在身上。

他要繼續攻讀博士,用 ai 的技術讓女兒的聲音再現。

乍一聽還以為是在開玩笑,細想只覺得唏噓,前兩年的時候,包小柏的女兒因為不敵病魔離世,當時在社交平台上的那則發言,還歷歷在目;

而如今只覺思念並不隨時間減緩,西西弗斯應該知道它推不上石頭吧,但比做不做成,更重要的是,他去做了。

有網友說:想到了《流浪地球》里的圖恆宇。

知道包小柏的很多人,大概是從十幾年前風行內地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快樂男生》開始。

對這個人的感覺,就是毒舌,嚴厲。

放到現在,有點像《演員請就位》里的爾冬升。

如今很紅的 0713 快男,就是他毒舌的受害者。

有期比賽里,俞灝明把提琴拉出二胡的聲音。

包小柏:「你拉提琴的程度,你憑什麼拿出來表演?」

何炅馬上打圓場:沒關係其實還是能聽出來在夸的。

但俞灝明還是直接被罵哭。

但凡看到選手拉垮,包小柏秒黑臉,容錯率 0。

估計那時候微博還不流行,被網暴的可能性實在太小。

有時候主持人看不下去:「小柏老師,我們希望看到你迷人的微笑。」

結果包小柏說:「不可能了,已經死了。」

還有罵吉傑:給你機會是讓你努力的;

懟旁邊的評委楊二車娜姆:你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還有和曾軼可相關的「離席門」,60 進 20 的比賽,當時大家在糾結要不要曾軼可晉級,結果包小柏覺得她唱功不行,直接說:「這個舞台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有才能的人、有表現的人、有可塑性的人。」

但有一說一,他的不打哈哈,當時其實很受歡迎。

一是因為罵到了點上,二是因為這本來就是粉絲向的節目,需要一個像包小柏這樣讓他們醒過來的人。

當時包小柏讓粉絲們捧在手心裡的偶像怕得不要不要的 —— 有網友一定問:這麼多人就沒有一個勇的嗎?

有,就是甦醒在三強採訪上他突然開始模仿包小柏經典姿勢;

當時坐在他旁邊的魏晨陳楚生一臉:我不認識你...

當然,如果看過包小柏早期的節目,便知道他在內地選秀,已經很算收斂。

曾經在台灣的一檔歌藝選秀節目《快樂星期天》,他是這麼評價余天的兒子余祥銓的:

你唱歌頭重腳輕,感謝你忍辱負重 / 讓我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要說出真知灼見,那以後我們的時間全部用來開情感講座好了 / 你真的很有天分,尤其最後一句「睡不著」,聽完你的歌真的很多人都睡不著。

主打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

包小柏的毒舌,也是因為他真的有本。

上世紀 90 年代的時候,他也是台灣樂壇有名的才子。

早年的時候和哥哥包小松一起被星探挖到,組成「雙子星」出道。

組合剛紅,他就去服兵役了。

為了謀生,包小柏做音樂的閒余,擺攤,顛沛流離 6 年,終於進入華納唱片。

但這時候他也不再適合做歌手,只能轉去幕後。

但就是做幕後,包小柏的才華才真正得到發掘。

在哥哥包偉銘的幫助下,包小柏做起了滾石唱片擺渡人音樂工作室的製作人。

倒是幕後的工作,適合他有些內秀的性子,做製作人很成功,他成功地開創了蘇慧倫、陳小春、孫燕姿唱片佳績。

最著名的,就是蘇慧倫的那首《鴨子》,當時蘇慧倫急於轉型,但思慮也未見成熟,包小柏把她的心事參與胸的特質挖了出來,一句「死鴨子嘴硬」,這張專輯賣了 48 萬張。

陳小春的《沒那種命》,就是由包小柏作曲的。當時陳小春已有《古惑仔》這樣的作品在手,卻一時沒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表達,包小柏呢通過和陳小春的接觸,發現他的一些個人特質,像是講義氣,不愛表達...所以特別給他做了這兩首歌《神啊,救救我吧!》《沒那種命》,於是就火了。

而當時還在上大學的孫燕姿,本來無意進娛樂圈,但包小柏還是執著於她的才華,最終為她打造出了《天黑黑》。

這是一個很有識人之才的人。

那幾年,包小柏是樂壇有名的金牌製作人。

而令他真正在內地走紅的,還是如文首寫到的,日後做音樂評委時的直言不諱,以及天生好的口才。

但在藝術世界裡的汪洋恣意,到了殘忍的事實面前,卻只作一聲輕輕嘆息。

女兒出生時,也正是包小柏事業最好的那段時期。

他給女兒起名叫包容,希望女兒能夠以寬和之態成長。

幸福的家庭,卻還是在女兒被查出罕見血液病的那一天轉向。

為了給女兒治病,包小柏幾乎推掉了所有工作,全心全意陪在女兒身邊。

一夜白頭,還曾經有人嘲笑他,刻意模仿周星馳。

2019 年,他與女兒骨髓配型成功,進行了移植手術。

手術初始很成功,包小柏曾以為女兒會好轉,卻沒想到也只是片刻停留。

再然後,幾乎每一次出現,已忘記他是昔日的毒舌評委,只是為了至親心力交瘁的父親。

前年 12 月,22 歲 4 個月的女兒徹底的離開了他。

於是,就如節目中所見的那樣,他轉行讀博,希望通過 ai 讓女兒復活,也希望告訴所有至親離開的人,有這麼一項技術,可以緩釋失去至親的人內心的疼痛。

這檔節目的最後,哥哥包小松擁抱了包小柏,借自己的兒子之口,說希望叔叔能早日走出傷痛,迎接希望。

宮崎駿的電影里講,曾經發生過的事請不會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很多年之後的新聞,也許會這麼寫,喪失至愛,用技術將她復活,並幫助到更多的人。

其實到時候,AI 未必已是最流行的技術,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對至親的想念,永遠在心底占據最重要的一隅。

想起《流浪地球》里的圖恆宇,《萬神殿》里的父女情,這些 AI 看似為主角的影視作品,告訴我們的永遠是人心的力量,一定會超越 AI,想念和想像,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14c68a892b926adaa9288096e83f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