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2月12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通訊員 肖輝貴)蛇界也有「狐假虎威」。記者今天從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金童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了解到,該保護區聯合湖南師範大學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博士團隊在進行兩棲爬行動物資源調查時,採集到游蛇科花坪白環蛇,為湖南省蛇類新紀錄。有趣的是,花坪白環蛇雖然身穿毒蛇外衣,但卻屬於無毒蛇。
據悉,游蛇科白環蛇屬目前包含71個已知物種,廣泛分布於中東、東南亞以及印度—澳大利亞群島,中國共記錄到白環蛇屬物種23種。目前,花坪白環蛇歷史文獻報道僅在其模式產地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有分布。綜合其形態特徵鑑定及基因序列分子系統比較,確定為花坪白環蛇,在我省屬首次發現。其發現擴大了花坪白環蛇的分布範圍,豐富了湖南省及南山國家公園白環蛇屬物種的多樣性。該研究成果12月7日在《野生動物學報》網絡版首發。
根據描述,花坪白環蛇身體細長,頭較寬且扁,與頸區分明顯;吻寬圓,較前突。頭背黑色,髒粉色寬橫斑淡化。
眾所周知,在中國陸地上毒性最強的是銀環蛇,很好辨認,身體呈銀黑雙色環帶交替分布。乍看上去,白環蛇與銀環蛇等毒蛇外形和顏色比較相似,不易辨別。
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白環蛇是一種十分聰明的蛇類,它並沒有進化出劇毒,「或許是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它也『狐假虎威』往銀環蛇的模樣生長。」
專家也提醒,白環蛇是一種瀕危蛇類,野外數量已經很少,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雲南等地。如果分不清白環蛇與銀環蛇,但凡看到黑白相間的蛇類,出於安全起見「跑就對了」。
此次發現蛇類新紀錄種的南山國家公園金童山片區,位於湖南省西南部,地處雪峰山脈與武陵山脈之間,是我省重要的生態功能區之一。近年來,南山國家公園金童山片區管理處不斷深化與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致力於野生動植物的監測調查。截至目前,已發現全球新物種1個,疑似新物種2個,湖南新紀錄種2個,疑似新紀錄種4個。
(一審:夏博 二審:余畫 三審: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