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玄機重重的「八卦村」,竟用屋牆來做村莊的圍牆,小偷都會迷路

2020-10-01     琰棱

原標題:一個玄機重重的「八卦村」,竟用屋牆來做村莊的圍牆,小偷都會迷路

一提到水鄉,我們眼前馬上就會浮現出一幅水網交織、河道縱橫、村落靜美的景象。尤其是江南地區,物產豐饒、降水充沛。而在江南眾多水鄉之中,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周莊。

作為公認的「中國第一水鄉」,無數人為周莊的恬靜、淡雅所傾倒。粉牆黛瓦、長街曲巷,小船輕搖,綠影婆娑,好一派「小橋、流水、人家」。

然而很少人知道,在廣東也有一個周莊——黎槎(cha)村。

黎槎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古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位於廣東肇慶市高要區回龍鎮北面的黎槎崗上。

眾所周知,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在整個廣東下轄的城市裡,肇慶並不算出名,但它卻是粵語的發源地,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最早的交匯處。

從漢代到清代,肇慶多次成為嶺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就在這樣古色古韻的肇慶,黎槎安靜地偏居一隅。

而至於為什麼黎槎會叫周莊呢?

這是因為黎槎古村最初是周姓人士開村,整個村子又四面環水,頗具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所以原稱「周莊」。不過到現在,周莊的名字漸漸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少有人提及了。

一直到南宋嘉定年間和明永樂年間,有蘇姓、蔡姓兩族人分別從南雄珠璣巷遷至黎槎。

開始時,兩姓人住在村中的低洼處。但由於當時條件所限,沒有水利堤防設施,低洼地帶常受洪水淹浸,所以機智的先人們紛紛把房屋建於村中的小山崗上。

更為特別的是,這兩姓人精研儒家文化和周易風水,為祈求族人丁財兩旺,不斷繁衍壯大,他們會選擇山崗的東面或東南面居住。

修建房屋時,則按照八卦形狀來修,整個黎槎的房屋、村道分布走向就像一張八卦圖。

by 開心菜菜慢生活

在村人的認知中,希望黎槎可以如八卦一樣,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及後是八八六十四卦,最終生生不息、永世安寧。

因而黎槎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八卦村。

雖然建村後,歷代均有擴建和修葺,但整體布局沒有大的改動。

今天的黎槎村占地面積約50畝,古村外圍有一條環村路,僅有南北兩個出口與外界陸路相通。村內分興仁里、柔順里、仁和里、遂德坊等「十里一坊」。

村中有主巷 15 條,橫巷 84 條,共 99 條巷道,形成鮮明的廣府村落「梳式布局」。

信步走入一條巷道,隨意踏足一塊石頭,都會無意中翻動一頁歷史、觸動一個朝代。這種感覺,仿佛你面對的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村子,而是具象的、凝固的故事。

經歷滄桑、經歷風霜,因而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走上一圈,你會有一個很直接的感受,整個古村是圓形的。看似簡單的民居,一座座一排排,一圈接一圈,卻玄機重重。

村中的10座門樓尤為突出,十分古樸典雅。

這些門樓每一座代表一個坊,也就是一個族。而門樓的名字則體現了儒家文化里仁思想的深刻內涵,給人以啟迪。

門樓前有幾級台階,指引著好奇的人們快步走入一探究竟。

除了風水上的意義,黎槎村的房屋布局還有防禦的意義。

黎槎村的最外一圈約有90間房子,門口都往裡開。這一圈的屋牆也是整個村莊的圍牆,起著防禦作用,進出則另設門樓。

從第二圈,房子開始門口向外開,每進一圈房子數目遞減。

這樣獨特的設計,你幾乎在整個中國都找不到。

村中的房子是磚木結構,統一的高度,統一用青磚砌牆。

看得久了,竟有些分不清。

這樣想來,黎槎村應該很是安全的。因為這些小巷複雜蜿蜒、民居外形又太接近,走在其間,你會不停地自我懷疑,這裡剛剛是不是走過了?

不知拐入了哪條巷道,滄桑的牆面上還有浮雕,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畫,依稀能感受到千年的光陰流淌。

也有些彩雕更為精緻,色彩豐富,造型栩栩如生。

既是來了黎槎村,有幾處是一定不能錯過的。

首先是祖堂,每一族都有祖堂,有的還不止一個。

祖堂又稱「祖廳」、「上間」,是宗族祠堂的分堂。一般由前、天井、後廳組成,屋頂兩側還設有封火山牆。祖堂的功能是平日供奉祖先神靈,節慶吉日在此祭祀,婚慶喜事新人在此舉辦儀式,逝者在此停留祭奠。

對村人來說,祖堂傳承著同祖同根的傳統文化。因為村中大部分房子廢棄了,村民們向著外圍搬遷。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到祖堂拜祭,讓人唏噓。

走入祖堂內部,璀璨的陽光透過天井在室內灑下一地光明,倒讓人覺得很是溫暖。大抵,這就是祖先的護佑吧。

其次是鴻運台,鴻運台位於村子的中心處。

乍一看鴻運台,你會覺得沒什麼特別,只不過是在地上畫了一個八卦的圖形而已。實際鴻運台的背後,有個和建村相關的故事。

相傳以前,鴻運台所在的位置有棵需要幾個人才能合抱的鳳凰樹。花開時,紅花似火,引來無數鳳鳥棲息,從遠處觀望就像一片紅雲。開村祖先在選址建村時,看到此情此景,認為紅雲落地,必是寶地,便選此建村,後來村民就在此建造了鴻運台以作紀念。

鄉村習俗流傳,只要在鴻運台上誠心轉上幾圈,便可保身體健康、財運亨通、心想事成。

進士井也是一大看點。

進士井又名「木井」,至今有三百多年。最初是村中武進士蔡木恩取得功名後,帶頭挖建而成,後人為紀念他的功績所以命名為「進士井」。

進士井的井底墊有粗壯木頭,井身用花崗岩石建造。

特別是井口,是用一塊完整的花崗岩雕刻而成,堪稱一絕。進士井的水量豐富,水質優良,村民沿用至今。

另外就是三星榕。

「三星榕」是仁華里的三棵風水樹。

可別小看這三棵榕樹,這是經大師指點,由村中三公,在農曆三月初三半夜三點同時種下的。到如今,三棵榕樹枝繁葉茂,綠樹成蔭,緊密相連,堪稱奇觀。

這裡也被稱為「三星」寶地,寓意福祿壽三星在此聚會。

和很多古村的命運一樣,黎槎村現在剩的大多都是老人。整個村子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慈祥、舒緩的氣質。

也許他們離現代化、電子化的生活很遙遠,但依舊守著祖祖輩輩的財富,過著怡然自得的日子。

一個奶奶,在售賣自己手工編織的草蓆。出自她手的作品,每一點細節都帶著溫度。

太喜歡這樣的古村了,到處是美景、也到處都是故事。歡迎你也來到這裡。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百家榜創作者、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優質旅遊領域創作者、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xtZ4nQBeElxlkka9n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