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家 | ​​​覃萬梅:重返神農架,讓土吊鍋香飄四海

2019-09-26     中國鄉村之聲



第二篇

覃萬梅:重返神農架,讓土吊鍋香飄四海

在湖北省西部,有一片以炎帝神農氏命名的大山——神農架。相傳當年炎帝神農氏在這裡嘗百草、教稼穡,最後也是在這裡「架木為壇,跨鶴飛天」而去。後人緬懷神農恩德,便將這片大山稱做神農架。

覃萬梅就出生在這片大山之中,改革開放之後,背靠政策,覃萬梅和鄉親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勇拼搏,不僅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更讓這座大山真正煥發了生機。

點擊音頻,更多精彩

她,曾因貧困走出深山

9月的湖北神農架林區天氣已經逐漸涼爽起來,涼爽的氣候和豐富的物產讓這裡成為人們避暑納涼的好場所,每到周末,遊客會明顯增加。覃萬梅的飯店就在神農架的山腳下,如今,遊客越來越多,她也在謀劃逐漸擴大規模。

覃萬梅是土生土長的神農架人,她給自己的飯店起名為「奶奶的土吊鍋」「爺爺的疙瘩火」,覃萬梅說這源於她童年的記憶。那時,爺爺奶奶用土吊鍋做出來的飯菜,她覺得特別地香。

覃萬梅:每天我們放學回來,奶奶都會用吊鍋燉肉、燉飯等我們吃,大吊鍋燉肉、小吊鍋做玉米飯。那時間的飯真的很香,給我留下了深刻記憶。

吊鍋飯菜

現在看,記憶中的美味某種程度上是因為物資短缺。神農架地區山高林密,雖然景色優美但是交通不便,而且耕地少。

隨著改革開放,198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規定:允許農民自理口糧進城務工經商,覃萬梅動了外出打工的心思。為了避免家人阻攔,19歲的她甚至沒和家裡人打招呼,就奔赴了山西。

覃萬梅(左)在曾經居住的老屋前介紹過往生活

打工並不輕鬆。初到山西的覃萬梅,別說被褥,甚至饅頭都買不起。但是山里出來的孩子,為了生活什麼苦都能吃。

覃萬梅:在山西的話是給別人員工做飯,不到20歲。很窮。饅頭當時是一塊錢6個,買不起,一罐核桃米10塊錢也買不起,在外面就老羨慕別人能賺錢。因為我們從小就開始做農活,打豬草做飯,所以很能受苦,什麼都做。

後來,覃萬梅從山西到青海、江西……靠著做飯的手藝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她也逐漸有了積蓄,甚至在鄰近的十堰市買了房子。

覃萬梅:從我開始賺錢的那一天起,我每個季節都會給父母買衣服、皮鞋寄回來。那個時候的願望就是在城裡買套房子。那時十堰的房子要25萬,後來管別人借了一些,加上自己打工的積蓄買了一套。一大串鑰匙拿到手的時候,我哭了,第一感覺不容易,第二不敢相信這套房子屬於我了。

她,又因情懷重返家鄉

覃萬梅開的飯店叫奶奶的土吊鍋

從大山走出來,在城裡立足,覃萬梅逐漸發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旅遊逐漸火熱起來。當年她司空見慣、甚至想要逃離的大山現在卻成了城裡人嚮往的地方。特別是國家旅遊局、農業農村部也不斷出台政策,鼓勵發展鄉村旅遊,讓覃萬梅動了心思。

2010年,在外闖蕩多年的覃萬梅下定決心,返鄉創業。她東拼西湊借了80萬元,回到了那片曾經養育了她的大山,建起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梅苑山莊」。

覃萬梅:比如說搬水泥,那時候小工60塊錢一天,我沒有請小工,都是我自己做,一口磚是48斤,每天我的任務就是搬磚、和砂漿,我最後給工人開玩笑說,我除了不會砌牆什麼我都會。

創業不容易,覃萬梅最自豪的是能吃苦的本領沒有丟下,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飽含著她的付出和艱辛。付出終有回報,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國家整體經濟形勢快速發展,她的「梅苑山莊」猶如站上了風口,快速起飛。

覃萬梅:我是2010年5月份開的業,每一年差不多可以賺十幾萬塊錢。就這樣自己做了三年就把80多萬的債還完了。

覃萬梅的店

如今,覃萬梅響應當地生態移民搬遷的號召,搬出了神農架大九湖核心景區,在坪阡古鎮上重新開了店鋪。也正是在這裡,她經營著備受好評的餐廳——「奶奶的土吊鍋」「爺爺的疙瘩火」。生意也更好了。

覃萬梅:現在我每個店每天的毛收入能達到幾萬塊錢,感覺生活充實多了。

現在,覃萬梅的三家餐廳和一家旅館共有員工三十多人,旺季時還要增加人手。馬上,她的第四家餐廳也要開業了。幼時經歷過貧困日子的她,非常樂於幫助鄉里鄉親,店裡的部分員工也是來自周邊村精準扶貧中的貧困戶。

感恩時代,讓大山變金山

從走出大山,到返回大山,覃萬梅的生活仿佛是畫了一個圈又回到起點。但是這不是簡單的輪迴,而是山里人家幾十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覃萬梅說,現在的日子好了,在家門口也能賺到錢了,她再也不想離開家鄉,要通過自己的發展帶富更多的老百姓。而且,她還要把大山里特有的文化展現給更多的人。

覃萬梅:我有責任把旅遊業做好。最起碼我要遊客到我們當地感受到我們的文化,感受到我們老百姓這種淳樸。

現在,每當夜幕降臨,覃萬梅總是感慨,一個普通的山裡人家的女兒,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從前想都不敢想。是這個時代,讓覃萬梅的付出有了回報,是這個時代,讓這座以神農命名的大山真正變成了造福人們的金山銀山。

覃萬梅老屋前的馬路,如今很多村民已經離開這裡,搬去了更好的住處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鄉村之聲記者深入寧夏、內蒙古、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山區,採訪了多個山區家庭。他們的故事,展示著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的巨大變化。

中國鄉村之聲特別策劃

《山里人家》

山水之間 記錄中國

歡迎您繼續關注

記者:李偉民、何鵬、凌姝

編輯:李雨楠

責編:楊瀅

監製:彭忠蛟、汪群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xrLcG0BJleJMoPMVFc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