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樣子,能學會《傷寒論》嗎?

2019-12-11     經方學堂

你這個樣子,能學會《傷寒論》嗎?

為中醫創造聯結的 中醫家

初次聽說我要學《傷寒論》,我的一些朋友們感覺很驚訝,說你能學得懂嗎?我說是跟一個挺牛的老師學習,零基礎的學生也可以學,有學生學了20課時,就可以給人看一些常見病。朋友的眼光里流露出一絲不屑說:「老師是哪裡有名的老中醫?」我說老師四十來歲。朋友噗嗤一聲笑了:「你真會開玩笑!」



魯法庭老師是一位朋友介紹給我的,她報了魯老師的課程,說他如何與別的老師不同,還給我轉了幾篇魯老師的中醫文章。我讀了之後發現魯法庭老師治病效果極好的,就去聽了他《傷寒論》課程的首講課。然後毫不猶豫地交了後續課程的學費。這樣明「傷寒」之理,又講求治病效果的臨床實戰老師,不能讓他跑了!


初次聽課,雖講的是概述,卻耳目一新:精簡、核心。魯老師講,學傷寒,想入門,或者想理清裡面的思路,要先抓框架去學,鬍子眉毛一起抓,框架理清了,再將其他條文往裡面填充,這樣學起來還有那麼難嗎?裡面的治療方法是不是更容易顯現出來?


原本聽說《傷寒論》不好學,聽到這裡,頓時感覺這裡面也是有很多技巧的,內心一下子輕鬆了很多。


是呀,鬍子眉毛一把抓,你這個樣子,能學會《傷寒論》嗎?!


魯老師講:讀《傷寒論》,不能只看條文表面的意思,看到「項背強几几」,哦,用「葛根湯」,是這樣嗎?你要知道仲景講「項背強几几」,到底想表達什麼,然後在臨證與讀書之間反覆留心印證與總結。

......


在後續的學習過程中,魯老師邊系統講解核心的條文,梳理傷寒框架,邊結合常見病進行講解,包括兒科常見病:外感、鼻炎、虛汗、發燒、咳喘以及消化系統常見病:胃脹、胃痛、呃逆、潰瘍性結腸炎、胃腸息肉等,收穫頗豐。


我在課後的交流中,認識了許多聽課的學員,其中有像我一樣的中醫愛好者,也有不少在醫院從業多年的專業人士。有的愛好者想簡單系統地學正統中醫,欲從經典入手,但擔心不容易學習,不能很快學會看病;有的一直在學《傷寒論》,看了不少醫家的註解,感覺對條文一臉懵,治起病來依然無所適從,效果不佳,但兩堂課下來,他們完全是不一樣的狀態,感覺只要理清框架與思路,背後蘊含的治療大法掌握起來並不難,同時結合臨床病症與案例學,邊學邊用,用起來更有信心,還有學員直接問老師,有沒有線下跟診學習......


其實中醫學習有很多方式,有的人從流派入手,縱讀眾醫書,但後來發現越學越繁雜,總歸是未得其源頭,未找到對的方法和老師。得起要者,一言而終矣。


一位北京的學員曾說:「多年經驗告訴他,人應該用80%的時間和精力找對的老師,然後用20%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足矣。找到這樣的老師,是人生之幸。」對此,我深有同感。無論是朋友、伴侶還是老師,找到對的,不僅是提高生命效率,生命的意義也會截然不同。


人生中走過不少彎路,當方向錯誤時,努力越多,就意味著離光明越遠。一直對曾經遇到的給我啟發的良師益友心懷感激。在我領受了一些深諳中華傳統文化的師友的教誨後,如今我甄別真偽優劣的標準是:大道至簡,其人其言其事是否「合於道」。


聽魯法庭老師論傷寒,突發奇想,莫非仲景在千年之外,看中華醫藥搞成今天這副德性,一氣之下,附身於一個叫魯法庭的來挽救一下古中醫的血脈?在我看來,能繞到仲景文字背後,讀懂仲景思路的人,一定在靈魂層面與之有著不解之緣,且有頗深道行方才可得。


有幸在此跟魯老師學習《傷寒論》,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報。此次課程,對我而言,時機來的剛剛好。


—— 《傷寒論》課程學習札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tl-MG8BMH2_cNUg8Y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