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越感是把雙刃劍,只有將其化為積極的驅動力,才有助於孩子成長

2020-08-26     育兒小娜

原標題:優越感是把雙刃劍,只有將其化為積極的驅動力,才有助於孩子成長

莓果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張姐家孩子過生日的時候爺爺奶奶給孩子買了個變形金剛,孩子很喜歡。張姐和公婆客氣一番「這玩具太貴了,你二老費心了!」公婆表示孩子喜歡就好。孩子聽後覺得很開心。孩子一家人剛吃完飯,孩子就嚷嚷著要下樓玩,張姐只好陪著。

結果剛到樓下就看見鄰居小夥伴了,張姐家孩子迫不及待的和小夥伴說:「我的變形金剛超級貴,比你的小汽車貴多了!」說完一副驕傲的神情。張姐被孩子突如其來的「炫耀」弄得很尷尬,趕緊提醒孩子不可以這麼說。但是孩子卻不是很理解。

相信類似的場景有很多,在孩子的感知能力不斷地提升過程中,孩子的情感逐漸表露出來。「優越感」也是這個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情感體驗。但是當孩子被過分的「優越感」所裹挾時,孩子的發展會受到限制,這不僅僅是讓家長覺得尷尬,對孩子的自我認知等很多方面都有不利影響。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感,家長們要怎樣引導,讓其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呢?

一、孩子的「優越感」來自哪裡?

趙姐開車送孩子上學,孩子有些擔心會遲到,就一直催促趙姐快點開。趙姐有些不耐煩,於是和孩子說道「媽媽有車開已經很快了,你看你同桌每天都是他媽媽騎車接送!」孩子聽後有些好奇的問「媽媽,是你的車貴還是阿姨的自行車貴?」趙姐隨口說道「媽媽的車可以買好多阿姨的車!」孩子聽後滿意地點點頭。到了學校後,孩子正好碰見同桌,於是孩子說「我媽媽的車比你媽媽的車好多了,下次可以讓你坐一下!」孩子的話讓同桌很不好意思。

1、受到父母價值觀的影響

孩子的價值觀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其中父母的影響占有很大的比重。當父母傳達給孩子不恰當的價值觀理念時,孩子對物質滿足的看法也會發生變化,由此而產生過高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通常是由於父母不恰當的表達導致的。

2、父母的有求必應

時下父母們對孩子的庇護是周到細緻的,對孩子的要求最大可能得給予滿足。父母的有求必應使得孩子會有種優越感的錯誤認知產生,認為只要自己想要的都可以得到。

3、家長的不恰當比較

當父母對孩子進行一些不恰當的比較時,比如說「你穿的衣服比同伴貴多了!」「寶寶你最聰明了,比他們都棒!」類似這樣的比較使得孩子覺得自己比他人優越。

過分的優越感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錯誤引導,這種不恰當的情感體驗,到底會對孩子帶來哪些不利的影響呢?

二、過度的「優越感」會對孩子造成哪些負面的影響

1、讓孩子產生攀比心

孩子為了維持內心的優越感,會不自覺的和同伴進行比較,過度的優越感就會讓孩子有過多的攀比行為,比如說「同學穿名牌,我也要穿!」這種物質上的攀比,不僅會增加父母的負擔,也會讓孩子變得愛慕虛榮。

2、不利於孩子的人際關係建立

擁有過度優越感的孩子會對同伴造成一定的壓力,影響友誼的建立。同時過度優越感的孩子也很容易遭到其他同學的排斥或者是孤立,進而影響孩子人際交往。

3、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建立

被優越感裹挾的孩子容易產生過高的自我認知,這使得孩子處於過分自信的狀態,不能夠正視自身的不足。孩子對自我評價過高,影響孩子提升自身能力的動力。過分自負的心理阻礙孩子的未來發展。

4、不利於孩子價值觀的形成

在孩子的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優越感會讓孩子更多的在意物質條件滿足。此前男生賣腎買手機的新聞令人唏噓,孩子為了滿足內心優越感引發的虛榮感,不惜傷害自己來換取,這無異於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在孩子的三觀形成過程中,任何一種情感體驗都有可能會被放大,這就會極有可能導致孩子行為上的偏差。近來某大學生的裸貸新聞無不說明著為了滿足內心的優越感所產生的道德迷失。

可見,當孩子被過多的優越感困擾時,孩子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在忙於滿足內心的慾望時,孩子的初心反而有所迷失。那麼家長們應該怎樣去看待孩子的優越感,給予恰當的引導呢?

三、家長該如何正視「優越感」,讓它助娃健康成長

1、把優越感轉化為自信心

當孩子內心保有自信時,面對挫折孩子會更有勇氣去面對,更加快速地從負面情緒中脫離出來。把優越感放到精神滿足的層面上,讓孩子的內心更強大。自信心是一種孩子對自我的一種認同,這種情感狀態有助於孩子應對失敗帶來的挫敗感。

2把優越感轉化為自尊心

內心的優越感體現在道德層面上,孩子會擁有更高的自尊心,而這對孩子來說會讓孩子更加自尊、獨立,成為優秀的個體。高度自尊心有助於孩子的自我約束,有助於孩子內心道德感的建立。

3把優越感轉化為對自我的高要求

孩子想要維持自身的優越感就要對自我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說孩子為了好成績的優越感,就需要不斷地付出努力來提升成績。這樣受到優越感的影響,孩子對自我要求有所提高。優越感轉化為內心的自我驅動力,使得孩子更加有行動的熱情,對待生活更加積極。

優越感是孩子成長中一種正常的情感體驗,當孩子有優越感產生時,家長不適宜用打擊諷刺的方式來進行干預,正向地引導孩子去正視這種情感體驗。將其轉化為正向積極的內在驅動力,這樣更有力於孩子的成長。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對孩子的優越感有哪些看法呢?對於家長如何引導的問題是怎樣看待的呢?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評論,讓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提高!

我是莓果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本文由莓果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sjSKXQBURTf-Dn5jE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