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娩方式的選擇方面,因為種種原因,有一部分寶媽選擇了剖腹產的生產方式。而很多經歷剖腹產,或者家屬都知道,剖腹產一般情況下是在取出孩子的環節方面,往往經歷的時間非常的短。
其實在實施剖腹產的過程中,對取出寶寶的時間是有規定的,就是要控制在15分鐘內。那麼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做出這樣的規定呢?
為保障胎兒和產婦的安全
在剖腹產手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把胎兒給取出來,因為要把胎兒取出來,就考驗了醫生的熟練程度和敏捷程度,如果拖延太長的時間,可能會導致胎兒在母體中窒息。而相關的醫學研究認為15分鐘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分界點,要求最好在15分鐘內把胎兒取出來,才可以保證了寶寶和產婦的安全。
傷口縫合
我們知道當胎兒取出以後,並不代表手術已經完成,還需要完成第二步那就是縫合傷口,這個時候就需要醫生判斷出血點在哪,如果手術完成以後,還有出血的話,那麼可能就增加了再次手術的難度。
而且這個時候醫生的手術的技術會直接影響到子宮內部組織的的黏連情況,甚至會對下一次手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而如果是子宮黏連的話,那麼下次手術的時候醫生就要剖開黏連的組織才可以取出胎兒, 這樣手術的難度增加,而且也會延長了取出胎兒的時間,無形中增加了風險。
當然造成子宮黏連,除了與醫生的技術有關,還和產婦本身的體質,以及產後的休養都有一定的關係。而且對於大多數剖腹產產婦來說,多多少少會有子宮黏連,而且剖腹產次數多,黏連的情況也越嚴重,所以說在剖腹產後能否再次受孕,還是要聽從醫生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