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圓桌 | 「三零」「一站式」,「北京方案」讓開辦企業、獲得電力so easy~

2019-11-05     發展北京

獲得電力,全球第12位;開辦企業,全球第27位。

今天的「營商圓桌」,我們邀請到國網能源研究院管理諮詢研究所副所長石書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探討北京在這兩項指標背後的改革成效。

根據今年世行報告,中國獲得電力升至全球第12位;北京市獲得電力得95.4分,比上年提高3.39分。

接電環節進一步壓至兩個

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佳績,成功的關鍵就是「創新」。2018年,北京市創新性地打造了「三零」服務模式,即低壓客戶報裝接電「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解決了小微企業報裝接電面臨的電力專業人員缺乏、成本承受力差、自身用電管理能力不足等現實難題,在電力營商環境優化上為世界貢獻出了「中國方案」。但是,北京市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抓住關鍵環節,對標最高標準,再次突破「天花板」,持續創新改善。

例如,北京市根據低壓項目以架空線路供電為主的實際情況,創新性提出居民、架空、電纜接電時限為5天、8天、15天,進一步縮短時限;同時,北京市率先實踐合同前置,推行合同簽訂電子化、線上化,推廣電子簽名,接電環節壓縮為「受理簽約、施工接電」兩個,進一步壓縮環節。

以客戶為中心變革管理機制

「獲得電力」指標不斷改進提升,充分體現出了電力服務在不斷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只有理念轉變,客戶服務才能顯著改進。北京電力把客戶滿意作為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挖掘客戶需求及業務辦理痛點堵點,大力變革管理機制,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想方設法解決客戶難題,真正體現出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現代服務理念。

比如,北京電力創新構建「雙循環」管控機制,一方面不斷升級優化「掌上電力」APP功能,實現以線上報裝、簽約、業務進度展示為核心的「外循環」,另一方面,疊代更新勘察設計一體化移動作業終端(PDA)功能,實現以工單派發、方案設計、物料調撥、驗收送電全程掌上辦理為核心的「內循環」。

正是有類似於「雙循環」管控機制的一系列管理舉措的變革,為「獲得電力」指數各項指標的改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能力支撐。


根據今年世行報告,中國「開辦企業」升至全球第27位;北京市開辦企業得95.1分,比上年提高1.4分。

中國的公司登記機關,特別是北京市的公司登記機關,在簡政放權改革與「放管服」相結合的同時完善了事中事後監管,可以說在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方面體現了擔當,使得北京市企業開辦方面的評價得到世界銀行的充分肯定。

北京市公司登記機關一直堅持改革創新的理念,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指導下,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做了很多很新的、有益的探索。

在北京市今年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將公司印章發放完全納入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是一個亮點。公章在企業開展交易的過程中,在維護交易安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強公司風險管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抓住了公司印章制度改革,也就是抓住了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牛鼻子。

過去,因為監管體制的原因,公安機關和原來的工商機關還沒形成合力,通過這幾年的改革,北京市提高了印章刻制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時也提高了交易安全,使印章的管理、使用更加規範。

印章制度改革的一小步,促成了投資者體會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一大步,相關部門付出的辛勞和努力值得肯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mSuQm4BMH2_cNUgKK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