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驢友被困寧波深山!一場生死救援,跨越16小時

2020-06-27     寧波發布

原標題:3名驢友被困寧波深山!一場生死救援,跨越16小時

深山峽谷中,驢友受傷被困。山崖陡峭,雜草叢生,40餘名救援人員柴刀開路、繩索救援,持續16小時,被困人員轉危為安!一起來回顧寧波這場生死營救

(現場救援視頻)

急!3名驢友被困深山,一人受傷

事情發生在寧海縣岔路鎮。

6月25日晚上6時17分,寧海岔路派出所接到指揮中心指令,三名驢友被困岔路鎮上李坑下坑自然村附近深山中,其中1人因下雨被落石砸傷腿,無法走出深山,雖暫無生命危險,但已經沒有食物、飲水,情況危急!

接警後,岔路派出所副所長陳啟嵩立即帶隊趕赴現場。

(現場遭遇毒蛇「竹葉青」)

梅雨時節,一場雷陣雨讓王愛山區籠罩在黑暗和雨霧中。蚊蟲蛇蟻出沒,讓山林更顯兇險,想必被困人員格外焦急。

深山中,手機信號時有時無,陳啟嵩只能與被困人員簡訊聯繫,等待被困人員回復簡訊的時間顯得格外漫長。

夜幕下雨中的山路十八彎,晚上7時30分,陳啟嵩一行終於到達上李坑下坑自然村。

難!無法確定被困人員位置,原路進山

由於被困人員只能說清自己沿著渾水溪(音譯)河邊上山,經過了五六個大山彎,目前具體位置不知道。讓搜救一度陷入僵局。

「聽聲辯位吧。」這時有救援人員提出,既然驢友是沿著溪水進山,那就到幾個空曠的地方鳴喇叭,如果被困人員能聽到,那就縮小了搜救範圍。

陳啟嵩在上李坑水庫等地鳴喇叭示意,但被困人員的簡訊均是回答「聽不到」。看著深山逐漸被夜幕吞噬,陳啟嵩心裡愈發著急,多等待一秒,被困人員就多一分危險。

「全力組織救援力量,全力搜救被困人員。」

寧海縣副縣長、公安局長李銘勝指示傳來,該縣公安局、應急管理局、岔路鎮第一時間組成「6.25驢友救援指揮部」,由應急管理局、岔路鎮主要領導坐鎮,派出所長柴海波、鎮人武部長鬍薛霖趕赴現場指揮,確保信息暢通。

(救援人員合影)

「第一批救援力量先沿著驢友進山的小溪原路進山搜救!第二批救援力量即刻趕赴現場。」指揮部下達指令。

「陳所,你的膝蓋……」輔警吳海昌的話還沒說完,就被陳啟嵩打斷,「救人要緊,我沒事,支援的同志已經在路上了,我們先進山,給救援多爭取時間。」

原來,20年的公安工作讓陳啟嵩的膝蓋關節磨損嚴重,現在又是梅雨天氣,有時候哪怕不動,膝蓋也會酸脹。但這時,陳啟嵩早已把這疼痛忘到九霄雲外。

晚上8時30分,陳啟嵩帶著輔警吳海昌、葛澤松以及2位當地村民嚮導進山搜救。

險!夜深水急行路難,迎難而上

在與被困驢友確定大致位置,並要求他們打開強光手電確定方向後,陳啟嵩一行五人進山。此時,夜已深,伸手不見五指,照明全靠手電筒。雨水加上溪水路的苔蘚,一個不小心就會滑倒。

蹚湍急溪水、攀垂直岩壁、砍攔路荊棘、搭過河木橋、避山上滾石、驅致命毒蛇……

(救援人員過河)

「就憑一口救人的氣,路都自己砍出來的,山路再難,也一定要進山找到他們!」事後,陳啟嵩回想起進山的路,長吁一口氣。碧青碧青的竹葉青、麥餅杖粗的五步蛇,這些都只能在電視上看到和別人口中聽說的毒蛇,卻出現在他們救援的路上。

「說不怕,那是假的,那可是咬一口就沒命的毒蛇。深山野嶴中,我們能遇到,被困的人也會遇到。」23歲的輔警葛澤松說起這段路仍是心有餘悸。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不知道被蚊蟲咬了多少口,他們只想著快點找到被困的人員……

晚上9時45分,現場指揮部確定,由縣消防救援大隊、岔路鎮專職消防隊、基幹民兵、派出所民警、海豹救援隊及村民嚮導組成的第二批救援力量,帶物資從溪水處進山。

喜!看到被困人員的燈光,人員安好

「陳所,看,燈光!」

時間已經來到晚上10時37分,正在過河的輔警吳海昌眼尖,看到了不遠處山上有燈光。是被困人員的信號。

找到他們了!抓緊時間過去!

晚上11時07分,救援人員靠近被困人員,已經可以和他們隔空對話了!但雙方之間還有30米的瀑布,水聲很大。

「人怎麼樣?」陳啟嵩向上大聲喊著。

「人還好!一個腿傷動不了了!」瀑布上方,被困人員回應著。人就在30米開外,卻不能馬上上去了解情況,陳啟嵩一行決定在村民嚮導的帶路下,繼續向上攀爬,繞過這30米的瀑布。

(搜救中)

晚上11時33分,終於和被困人員碰頭。被困人員除去一人腿受傷外,無其他大礙,人也清醒。此時,陳啟嵩吊在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下了地。

給被困人員食物補給後,簡單詢問情況,向指揮部發去了四個字——「已找到人」。

後經了解,被困人員顧某(男,41歲,象山縣丹城人)、楊某(男,29歲,象山縣丹城人)、周某(男,27歲,象山縣丹城人)三人是舅甥關係,平時也是驢友,這次趁著端午節來山清水秀的王愛山爬山,卻沒想到周某卻被落石砸傷了腿,被困山中進退兩難,幸虧有民警帶隊找到了他們。

困!上山容易下山難

人是找到了,可是怎麼出山?這個問題橫在了陳啟嵩面前,更麻煩的是,因為信號問題,他們和指揮部失去了聯繫。

原路返回,下山和第二批救援同志路上會合?幾乎不可能,他們有一個腿部受傷無法行走的160多斤壯漢,下山路滑,還有時不時就出現的30米懸崖。一行8人靠自己,根本無法下山。

在原地等待救援?也不行,因為無信號,不知道第二批救援的同志目前到何處了,何時能夠和他們會合。最主要,救人全靠一股精氣神吊著,陳啟嵩怕長時間等待救援後,鬆了這一口氣,這樣,他們這一批救援力量到後面,也會變成被困人員。

越進山,信號越差,現場指揮部在收到第一批救援力量陳啟嵩「人已找到」的報平安簡訊後,卻和第二批救援力量失去聯繫。第二批救援力量雖有當地嚮導帶路,但天黑路難行,在山上走岔了路。

沒有信號,活人難道還會被困死?陳啟嵩在詢問嚮導後,他們目前所處的位置和上李坑村下大嶴自然村比較接近,向上走大概2小時便可以出山。陳啟嵩為被困人員以及救援同志打氣,6月26日凌晨1時,一行8人繼續向上攀爬,2位村民嚮導和輔警吳海昌在前開路,周某由顧某、楊某和輔警葛澤松或背或抬或拉或扶在中間走著,陳啟嵩斷後,以防突發情況。

累!脫水嚴重無法聯繫,精疲力盡

「陳所,我走不動了。」

6月26日凌晨3時,輔警葛澤松臉色慘白,虛弱地和陳啟嵩說道。

「我們也走不動了。」顧某三人也附和著。山林中天氣多變,時而下雨時而炎熱,大家都不同程度出現了中暑、脫水等現象,其中顧某三人還出現了低燒。他們帶進來的水和食物已經沒了。所有人的手機早已經沒電,只有村民嚮導有一人是非智慧型手機,應該還有電。但,在前開路的吳海昌和村民嚮導,卻不見了蹤影。

(民警在搜救中)

陳啟嵩,這個40度高溫下在寧海連續設卡12小時都不喊累的男人,這個去年貴州出差半月暴瘦10斤都不退縮的男人,也覺得累了。是因為無數次摔傷,身上的瘀青;是因為七、八個小時的山路,疼得不能屈伸的膝蓋;是因為被黃蜂蟄咬腫脹的大腿;是因為隊友脫水幾乎快倒下的慘白臉色;是因為深夜深山中不知道的下一個危險……

但是,陳啟嵩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不能停!天還沒有亮,危險隨處可在。要出去!

陳啟嵩將顧某三人和葛澤松安排原地休整,相互照應,他一人繼續向上攀爬尋找吳海昌和村民嚮導等三人。

合,救援三組終齊聚,協力下山

6月26日凌晨4時30分,陳啟嵩拖著幾乎不能屈伸的腿,終於找到了往回走的吳海昌和村民嚮導。借用村民嚮導的手機,陳啟嵩終於和指揮部聯繫上,彙報了艱難處境以及前進路線。現場指揮部當即決定,剩餘力量全部組建成為第三批救援力量,由所長柴海波、人武部長鬍薛霖帶隊,從下大嶴自然村帶物資進山與他們會合。

(救援力量會合)

上午6時20分,第二批救援力量終於會合了!

上午6時30分,第三批救援力量會合!

幾瓶生理鹽水,這時成了被困人員和第一批救援力量最好的補給。簡單休整後,二十幾名救援力量帶著顧某三人向山外爬去。

路,全靠自己砍,出山,全靠繩索拉。當天上午10時,終於出山了!

16個小時的生死救援,狼狽,是寫在每一個救援人員臉上的兩個字。都不知道摔了多少跤,身上掛了多少彩,被螞蟥咬流了一褲腿的血,被黃蜂蟄腫了半個大腿,被深山小蟲叮腫了兩個手臂……欣慰,是掛在每一個救援人員嘴角的笑容。再艱難再辛苦,被困人員被安全營救;再危險再勞累,所有人員安全出山。

(民警被泡發白的腳)

民警在此提醒廣大驢友:

外出一定要對行走路線、天氣狀況和自身能力做一個充分評估,選擇成熟的健身步道,嚴禁進入峽谷等危險地域探險。

來源:寧波市公安局

編輯:戴巧澤

感謝你們的堅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gdd93IBnkjnB-0zENh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