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所在省份的錄取政策,在某一些省份或者某一些大學的招生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預錄取,服從調劑類的信息。比如小王在填報志願之後的幾天中,收到了山東大學招生辦打來的電話,問其是否願意修改志願變為服從調劑,這樣能夠增大錄取幾率,學校也給予其預錄取的資格。那麼對於很多同學和學生家長來說,服從調劑和預錄取完全是兩個非常陌生的概念,很多不懂志願填報的同學和家長一下就慌了神,到底要不要服從調劑呢?或者到底是否要接受所在大學預錄取的邀請,把志願填在第一位呢?
眾所周知,每個人填報志願是根據自己的高考總分確定的。大部分同學填報志願的流程一般是先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所對應的省排名,對照志願填報書上各個大學的最低錄取投檔線來投檔。這樣填報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同學們根據這樣的填報志願方法基本上能夠填上一兩所還算不錯的大學,也比較穩。而壞處是同學們即使被這些大學錄取也只能夠進入這些大學不太好專業就讀,因為這些同學大部分是壓分進的學校。而服從調劑和預錄取這兩個概念則在一些高分低報的案例中經常出現。
服從調劑指的是考生在填報了志願之後,選擇在分數不夠自己目標專業的時候服從學校的安排,如此就能保證即使考生自己沒有機會讀目標的專業也能夠留在這個學校就讀。但是壞處就是很有可能被調劑到自己完全不了解,完全不認識的專業就讀。很多考生由於專業不對口,畢業之後面臨著找不到工作的情況,非常可惜。
預錄取則指的是目標院校的招生辦工作人員非常認可考生,認為按照往年的經驗,該考生很有可能被錄取到這個大學,因此招生辦的工作人員一般會讓這個考生把大學填在第一志願,這樣就能夠增加錄取機率。然而招生辦的工作人員所下發的預錄取通知對於錄取結果並沒有干預能力。因為填報系統是由省考試院設定的,沒有人能夠變更,這就造成了部分考生由於分數不夠被預錄取學校刷下來的情況。曾經小編有個認識的學長由於和北京某大學簽訂了預錄取協議,將該大學放在第一志願,然而由於最終結果出來時分數不夠,直接掉檔到後面的志願里,結果這個學長就莫名其妙地進入了自己用來保底的大學,可謂是非常可惜。
那麼,同學們在面臨服從調劑和預錄取的情況時,一定要仔細甄別是否自己能夠承擔得起服從調劑和預錄取的結果,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抱憾四年。
除了以上兩個案例之外,小編還要在這裡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長謹防自己填報志願之後有可能面臨的信息詐騙案件。由於在高考填報志願之後,同學們和家長們都對自己的志願結果特別期待,所以部分不法分子就鑽了空子,謊稱簽訂預錄取的單子,讓同學們能夠有更高的被錄取的機會。這時同學們一定不要心急,一定要和學校還有省教育考試院何時好,謹防被騙。
總之,同學們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要小心再小心,關係到自己未來四年學習的大學和學習的專業的抉擇,一定要好好地參考更多的資料,不要在日後對自己當時做的決定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