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花家裡幾十萬,畢業工資不到4千,過年不好意思回家,太丟人

2023-01-17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上學花家裡幾十萬,畢業工資不到4千,過年不好意思回家,太丟人

離過年還有不到一星期時間,今年終於能夠回家過個闔家團圓的年了。

然而,儘管我們常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有些人越是臨近返鄉的時間,越是如坐針氈,焦慮煩躁的滋味時不時湧上心頭,對回家有一種牴觸心理。

為什麼本應以團圓和樂為主題的「春節回家之旅」,會變成一次充滿排斥、抗拒的「煩惱體驗」呢?

畢業工資不到4千,不好意思回家丟人

表弟今年26歲,剛研究生畢業,眼看著年關將至,同事、朋友們都滿懷期待準備回老家過年,表弟卻犯了難。

當初上學的時候,表弟本以為憑著碩士學歷,將來畢業找工作肯定不用愁,待遇也差不了,結果畢業以後才知道,就業環境比想像中還要差,接連面試好幾家公司,最後都沒能談妥,不是他看不上對方的待遇,就是對方看不上他的能力。

後來因為實在沒錢交房租,表弟只好倉促間隨便找了家公司入職,底薪4千,績效提成另算,可年前做了兩個月,他都只拿到了底薪,扣除保險之後,每個月剛到手3000多一點,交完房租之後,勉勉強強能夠維持生活。

如今公司已經放了假,大家都在準備回家,可表弟卻常常忍不住地唉聲嘆氣:「上學花了家裡幾十萬,畢業工資還不到4000塊,過年不想回去丟人了。」

年關難過,年輕人患上「過年焦慮症」

未婚、沒對象、沒生孩子、薪水不高、沒有存款...

在春節即將來臨之際,很多年輕人隨著年味漸濃,卻忍不住不斷煩躁、鬱悶、焦慮、心慌,患上了「過年焦慮症」,根本不願意回家過年。

哪怕只是隨便想一想七大姑八大姨的「溫暖問候」,也會讓人忍不住汗毛豎起,渾身直冒冷汗。

就像表弟的親身經歷,父母花了幾十萬供他上學讀書,結果每個月才領不到4000塊的工資,想到父母對自己的殷切期望,再聯想到一些同齡人中的「成功人士」,面對巨大的落差,很容易會心有愧疚,焦慮在所難免。

記得之前有網友分享,過年回家最怕的不是別的,怕的是聽到父母的嘆氣和抱怨,父母話里話外說的都是,別人家孩子有多厲害,工作單位福利待遇多好,找的女朋友多漂亮,然後一切盡在不言中,以一聲嘆氣收尾。

他聽父母這樣說覺得很難受,因為自己在外打拚已經竭盡全力,過得很不容易,而且覺得自己也不差,不願意被拿來比較。

這種渴望回家又害怕回家的感覺,每年都會讓他陷入兩難的境地,就像是一個考了90分的孩子,想和父母分享滿心的喜悅,結果父母上來就潑了一盆冷水:你看誰誰誰考了100分。

比起來親戚所帶來的「過年恐懼」,難以從父母那裡得到認可,更能澆滅一個人回家的熱情。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父母別給孩子太大壓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出人頭地,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自己多年的教育投資能夠獲得可觀的收益。

但我們仔細想一想,如果由於父母過高的期望,逼得孩子不敢回家過年,是不是已經背離了我們的教育初衷,使孩子與幸福快樂的人生漸行漸遠呢?

事實上,表弟之所以會如此焦慮,與父母平時的表現有很大關係。

表弟的父母曾不止一次向人誇下海口,說自己兒子是碩士,將來畢業以後拿的就是年薪,能做管理層,待遇怎麼也差不了,平日裡也沒少對表弟耳提面命,告訴他一定要爭氣,自己供他上學不容易,畢業以後要拿多少多少錢才算滿意。

因此,想起來那些父母「吹過的牛」,對自己的殷切希望,再加上現實生活中面臨的窘境,其實表弟不好意思回家過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父母希望子女有出息無可厚非,但切忌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年輕人在外打拚不容易,即便是遇到心酸困難,往往也會報喜不報憂,對他們而言,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才是過年回家最大的動力。

老苗結語:

現在很多年輕人討厭過年,覺得沒有「年味」,有的只是無盡的瑣碎雜事和現實考驗。

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轉變觀念、調整心態,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是幫他們實現人生價值,幸福快樂地過一生,而不是拿高工資、買大房子、與人攀比,千萬別讓孩子太焦慮。

今日話題:你對年輕人的這種「過年焦慮症」怎麼看?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faae6bc7637619bf89d045ec321c4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