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主題教育一開始,社區書記第一時間就聯繫了我,不僅寄來學習資料,還給我送了中秋月餅,讓我在他鄉也能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給社區點贊!」近日,寧夏銀川市西夏區玫瑰園小區黨支部流動黨員王同印開心地說。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銀川市全面加強摸排管理、採取靈活方式、激發乾事創業,確保流動黨員在主題教育中有效覆蓋、不漏學、見效果。
摸排管理 讓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
在銀川市金鳳區悅海新天地商圈大電子屏上,滾動播放著流動黨員報到站點信息,「社區轄區商圈多、商場多,商戶里的流動黨員也多,我們積極開展『雙找尋家』活動,在商圈樓宇的電梯口、樓道口、電子屏等張貼播放《致流動黨員一封信》、黨組織微信群二維碼、黨組織聯繫電話,方便流動黨員找到組織。」金鳳區悅海新天地社區黨委書記郭傑說。
堅持黨員流動到哪,黨組織建設就跟進到哪,以貫通有力的組織體系確保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銀川按照「地域相近、規模適當、便於管理」的原則,在流動黨員較多的商圈成立商圈、樓宇聯合黨支部,在快遞、外賣等新業態領域成立流動黨員黨支部,確保流動黨員有效納入組織管理。印發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工作的通知,常態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的「三找」行動,通過上門訪、電話問、微信找等方式進行黨組織「拉網式」查找;依託轄區商圈、鎮街、園區、樓宇,指導各縣(市)區規範設立流動黨員報到點(站)695個,發布《致流動黨員的一封信》,引導流動黨員及時報到「亮身份」、流出黨員主動融入「找組織」;定期開展上門走訪和談心談話,及時了解掌握黨員及其親屬工作生活思想狀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創新方式 讓流動黨員「流動不漏學」
「你知道黨章里對黨員的義務和權利是怎麼規定的嗎?你知道黨的基層組織的基本任務是什麼嗎?」為讓流動黨員隨時隨地便捷學習,西夏區利用「西夏組工」抖音號,製作發布「黨建小課堂」等系列短視頻155期,為流動黨員推送各類學習資料。
針對流出黨員分布範圍廣、集中學習開展難等問題,充分利用微信群「雲寄送」主題教育學習禮包,確保流出黨員第一時間「上黨課」「煉黨性」。建立村社區「兩委」班子、小區樓棟單元長與流動黨員結對幫學機制,採取「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方式督促學習「不掉隊」。建立基層黨組織與流出地黨組織定期聯絡機制,隨時掌握流出黨員參學情況,抓好返鄉集中教育,組織回鄉黨員開展主題教育學習培訓,為流動黨員「補課充電」。針對流入黨員,依託黨群服務中心、基層黨校等陣地,打造一批「家門口」的報到窗口,採取專題培訓、實地觀摩、交流研討等形式,分批開展流入黨員主題教育專題學習。
「結合主題黨日,通過製作政治生日賀卡,為流動黨員送去黨組織的關懷與祝福,激發流動黨員主動學習熱情,讓流動黨員在學習教育中變『流入』為『融入』」銀川市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專職副書記陳靜說。
激發熱情 讓流動黨員「流動不失責」
興慶區麗景街慶春社區轄區,外賣商戶較多,社區通過走訪摸排,查找到35名流動黨員,聘請他們為「兼職網格員」,充分發揮走街串巷、進樓到戶優勢,充當社區「移動探頭」,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正值中秋國慶假期,在靈武市胡家堡村正在開展一場特殊的座談會,邀請農業農村局、郝家橋鎮及過節回鄉的在外務工流動黨員,宣講最新產業政策,鼓勵流動黨員回鄉創業。
在主題教育中,銀川突出結合流動黨員技能特長,積極開展「立足崗位作貢獻」、「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建言獻策等活動,引導流動黨員在推動發展、基層治理、服務群眾中主動作為、擔當有為。有針對性地提供就業信息諮詢、技能培訓、子女託管等20餘項「定製化」服務,不斷增強流動黨員認同感和歸屬感,在企業和社會組織中廣泛開展「流動辦公桌」「企業沙龍」「情緒管理」等職業技能和營銷管理提升培訓活動,確保達到流出「心不遠」、流入「人不生」的效果。充分利用節假日返鄉契機,召開座談會、推介會、分享會,推介銀川政策優勢,挖掘一批有致富能力、有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意願的流動黨員,實施「雁歸」工程,吸引返鄉創業、抱團發展,鼓勵流動黨員為家鄉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文攀)
[ 責編:邢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fa62caf8da6026a70d164a7536c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