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民主「樣板」的口碑會被他砸掉麼

2022-07-13     世界說

原標題:中東民主「樣板」的口碑會被他砸掉麼

在拜登訪問特拉維夫推動以色列與沙特和平之際,以色列宣布今年11月又雙叒叕要舉行大選了,甚至連「又」都不夠用了,因為這是該國四年來迎來的第五次大選。

2019年4月大選,中左藍白黨與利庫德各站議會35席位,因為極端正統派猶太人義務兵役問題,內塔尼亞胡組閣失敗。

同年9月大選,中左藍白黨(33席)微弱領先利庫德(32席),但是由於政治分歧,兩大勢力仍然沒有組成聯合政府。

2020年3月大選,內塔尼亞胡聯手藍白黨甘茨組建聯合政府失敗,兩大政黨各自組閣失敗,最終不得不進行再一次選舉。

2021年3月大選,中左派未來黨的拉皮德、右派右傾黨的本內特外加左翼和阿拉伯人政黨組成跨黨派政府,靠著120席議會中61席的微弱優勢,終於能把內塔尼亞胡趕下總理大位。然而,這個靠反內塔尼亞胡膠水粘合起來、橫跨左右政治光譜的執政聯盟終究難以維持長久。

今年5月,「右傾」黨議員西爾曼不滿衛生部違反猶太教法准許在逾越節期間食用發酵麵包退出執政聯盟,而後梅雷茲黨成員祖阿比抨擊殘酷對待巴勒斯坦人也一度萌生退意,但被黨團挽回;隨著6月13日右傾黨另一名議員奧爾巴赫抨擊左派劫持政治議題宣布退出執政聯盟,內閣喪失了議會多數,這屆本該執政到2025年的政府不得不宣布在今年11月提前舉行大選。

漫畫諷刺本內特拼湊出的執政聯盟宛如弗蘭肯斯坦 / Enrico Bertuccioli

根據以色列電視台Kan新聞的民調數據,無論內塔尼亞胡勢力(利庫德+宗教黨團)還是當前的反內塔尼亞胡聯盟都無法獲得議會絕對多數,必須吸納其他黨派聯合組閣,新執政聯盟的地位勢必將更加飄搖,以色列政局將陷入長期動盪。

筆者認識的一些以色列民眾對反覆更迭的政府感到疲倦,已經開始權衡是在「民主的泥潭中」繼續掙扎,迎接一場又一場沒結果的大選,還是選擇土耳其的道路,選出一個充滿爭議的獨裁領導才能破局。

曾被西方視作民主樣板的以色列,如今卻遇到差評,背後最大的始作俑者恐怕就是前總理內塔尼亞胡和他的利庫德集團。

吾不存國焉在的內塔尼亞胡

2016年12月起以色列警察局開始調查內塔尼亞胡受賄、欺詐、背信。2019年11月,內塔尼亞胡正式受到起訴,他被迫辭去除總理外的各部部長職位。2020年5月內塔尼亞胡案在耶路撒冷開庭,2021年4月開始聽證,其所涉及的案件有四件:

案件1000中內塔尼亞胡被指控受賄;案件2000中內塔尼亞胡被指控與以色列新聞媒體Yedioth Ahronoth的老闆Arnon Mozes達成協議,以換取該媒體給予他更有利的報道;案件3000中內塔尼亞胡雖然不是嫌疑人,但是與內塔尼亞胡有職業和個人關聯的他的表兄兼律師David Shimron涉嫌利益交換干預以色列國家武器採購。性質最嚴重的是案件4000,在這個案件中,內塔尼亞胡被控受賄、欺詐和背信,可能通過文件造假給以色列電信巨頭Bezeq的股東Shaul Elovitch帶來不正當商業利益,以換取對內塔尼亞胡的正面報道。

時間線上來看,2019年到2021年四月的四次大選,恰恰覆蓋了內塔尼亞胡從被起訴到法庭聽證的時間段,他在過去四次大選中的參選動機都很明確:一旦再次當選以色列總理,將爭取議會豁免權甚至更改立法免除現任總理受到長期審判,以此擺脫纏身的官司。

而這幾次大選中,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及其宗教保守勢力盟友屢屢扮演「攪屎棍」角色,一方面議會總得票一直在58-59票間徘徊,沒法獲得絕對多數組閣,另一方面包括右翼黨派在內的絕大多數政黨都不想與官司纏身的內塔尼亞胡和他代表的利庫德建立聯合政府,可剩下的61票分散的政治光譜過為廣泛,難以形成穩定的政治聯盟。造成了以色列長達兩年的政治混亂局面。

利庫德集團與極端保守勢力的聯合競選廣告 / VRAHAM SASSONI

那麼,一個內塔尼亞胡為何能綁架整個利庫德集團,而利庫德集團為何強大到能夠綁架整個以色列政治?

在利庫德集團層面,自2005年前總理沙龍脫離利庫德集團另創前進黨後,內塔尼亞胡成為利庫德黨首,通過一系列漫長的剔除異己、扶持個人支持力量的清理行為,獲得了對黨派的絕對掌控。有能力且有想法要反抗他的人,被清除出集團,其中一些人自立門戶(比如曾是內塔尼亞胡大內總管的本內特,在被排擠出利庫德後,自立右傾黨,並在2021-2022年間擔任以色列總理)。集團內部剩下政客的要麼沒有能力興風作浪、要麼對內塔尼亞胡絕對忠誠。

在以色列國家政治層面,過去五到七年時間裡,以色列見證了工黨從一個可以與利庫德分庭抗禮的大黨派淪落為默默無聞的普通黨派的過程,這背後是因為之前堅定支持工黨的一些大的利益集團意識到工黨不是撬動政治的唯一槓桿,打散開來加入不同的右派黨派也可以達成自己的利益。除了老牌產業工人總工會Histadrut因為意識形態問題而無法轉投除右翼黨派,很多大票倉利益集團,比如航空業公會和計程車司機公會等,都轉投利庫德,成為了後者新的有生力量。

因為計程車司機公會在利庫德,利庫德就要保護他們的行業利益不受侵害,於是Uber的商業模式被擋在了以色列門外。所以在以色列叫Uber,來的只有計程車司機。

傳統上自由經濟自由貿易的右派知識分子和民營企業家,以及堅定認為巴以無法共存必須打壓巴人利益的極端宗教人士和世俗人士,如今又加上之前本來是工黨票倉的大公會,利庫德集團勢力逐漸做大,占據了政壇右翼勢力的半壁江山。

而內塔尼亞胡的貪腐醜聞並沒有動搖政治盟友和部分鐵桿選民的信心。

極端正統猶太教政黨支持內塔尼亞胡,是因為他們本來就視世俗法律系統如糞土,世俗法庭進行的審理和他們也沒什麼關係,而內塔尼亞胡被其他政黨嫌棄,只能與極端正統猶太教政黨結盟,勢必能維護後者的政治經濟利益。極端正統猶太教政黨還專門警告利庫德內部潛在的反內勢力,如果內塔尼亞胡不擔任黨首,宗教政黨將不會在未來的選舉中與利庫德結盟,儘管這背後的邏輯也許是相反的:如果內塔尼亞胡不在了,利庫德就不是萬人嫌了,哪還需要極端正統教政黨這樣的盟友呢。

本次大選中各派勢力(從左到右):拉皮德, 本內特,內塔尼亞胡,薩爾,甘茨 / 以色列時報

在選民層面,本國總理官司纏身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普通民眾甚至可能達到了一定程度的「脫敏」:過去20年中,幾乎每一任以色列總理都要接受警方調查,大多數與貪腐和受賄有關:前總理Ehud Barak曾經就在購買德國潛艇的採購中涉嫌受賄接受警方調查;前總理沙龍在職業生涯的最後幾年與兒子Omri一起曾被幾樁金融醜聞纏身,在警方拿到其子受賄證據後不久便中風失去意識;前總理奧爾默特因為貪污受賄而被耶路撒冷地方法院指控欺詐、背信和逃稅,一審被判處8個月監禁和10萬英鎊罰款。如果說誰還沒有塌房,可能就是剛剛當了一年多總理的本內特。

由此看來,除非發生伊朗襲擊以色列這樣可以凝聚全國各方力量的氛圍,以色列11月舉行的四年內第五次大選恐怕也不會選出一個穩定執政的內閣,因為阻礙政黨組閣的那些分裂原因都還在,預計除了一些小黨派上上下下、政治利益集團內各黨派的選票和席位有一些多多少少的變化之外,還是要面臨之前幾次大選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利益的分裂。

以色列人也想「潤」了

內塔尼亞胡執政十多年帶來的政治的不確定性讓以色列民眾對國家前景感到悲觀,加上疫情下經濟萎靡生活成本上升的打壓,這片在納粹屠猶慘劇陰影中成立的猶太人的庇護與應許之地,一波出國移民潮已經開始。

早在2017年,以色列《國土報》就發現,過去六年之間,以色列人出走的比回歸的多,2015年是個拐點,那一年離開16700人,移入8500人。《以色列時報》調查發現,有75萬-100萬以色列出生或父母在以色列出生的猶太人生活在美國。

揮舞以色列和美國國旗的猶太幼童 / Perry Bandleglass

不過,以色列自然人口增長速度依然非常快,年人口增長率為1.9%,其中宗教人口(包括極端正統猶太教和現代正統猶太教)的增長率大於世俗人口增長率已經板上釘釘。這反映出一個趨勢:極端宗教人口越來越多,而世俗人口在快速「潤」走。

今年11月的選舉中,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政治效應雖然暫時不會顯露,但當前政治力量比對下極端正統派勢力顯然成為了各派力量競相爭取支持的造王者,國家政策必然會向其傾斜。

於是一個惡性循環形成了:在右翼政府的經濟和政治政策下,廣大世俗以色列青年與中年被房價、物價、兵役、稅賦壓彎腰,卻看著極端正統派受到的「過分優待」免於兵役和賦稅,在他們眼裡,利庫德已經淪為過去和大資本家的政黨,但新出現的未來黨(Yesh Atid)和藍白黨等中間黨派卻擔心得罪正統宗教勢力,絕望中年輕人們紛紛移民;而以色列之外的猶太新移民,也不想移民到一個未來會變成一個畸形可怖、政教合一、視世俗法律系統如糞土的宗教猶太國。結果,以色列國內極端宗教派的猶太人比例越來越高,脅到社會穩定與未來發展希望,選舉政治中這會導致國家政策進一步向極端正統派傾斜,疏遠世俗派,從而進一步造成世俗派人口的流失。

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利庫德集團領導人內塔尼亞胡這位非宗教人士為了個人政治前途不惜捆綁國家命運造成的結果。(責編 / 權文武)

點擊 圖片直達往期精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f71a4b98650a92277cb2f247bb02ccd.html